APP下载

探讨平战时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2012-01-26刘爱中曹金军顾仁英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2期
关键词:卫勤医疗信息化

刘爱中 曹金军 顾仁英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建设信息化军队是我军新时期的历史使命。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的卫勤保障模式是医务人员利用卫生医疗知识、医学设备、医学技术来解除伤员病痛,挽救伤病员生命的方法及手段[1]。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卫勤保障工作需要,着眼围绕保障部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着力抓好卫勤准备,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现代战争卫勤保障建设,是军队各级卫勤机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以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需求为牵引,全面实施数字化卫勤工程,实现卫勤指挥自动化、卫勤资源可视化、卫勤保障精确化和卫勤管理科学化,努力使数字化医院建设、数字化卫勤建设走在后勤的前列[2]。结合卫勤保障实践,就如何做好平战时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卫勤保障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1 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可借鉴外军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建立信息化平台,加快卫勤队伍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差距,使我军的卫勤保障信息化水平尽快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3]。在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和医疗技术等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军队医院已基本实施了“军卫一号”工程,并有多家医院陆续应用了医学影像系统及药材管理信息系统等,利用远程会诊系统,提高了医疗救治质量及诊断工作,但与其他领域信息化建设相比,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还需努力。

2 平战时信息化建设在卫勤保障中的作用

卫勤保障信息化要以军事斗争的需求为引领,重点开展战时医疗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4],尤其是战时伤员医疗后送的信息化建设。解决伤病员信息的采集与传输、伤病员医疗后送和卫勤保障等问题,提升医疗卫生装备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同时,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动卫勤保障的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卫勤保障的组织、决策、指挥、实施等一系列过程,贯彻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卫勤保障的发展,适应现代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多兵种联合作战与卫勤保障的要求。

2.1 提供医疗服务模式

新模式依托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重点对双向转诊业务、网上预约挂号服务、远程医学服务、网上咨询等服务模式的实现[5]。这就要求卫勤保障手段实现高技术下的的信息化和多样化,加强野战内外科学的研究与探讨,切实提高战伤医疗救治能力。

2.2 卫勤指挥方面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医院卫勤保障所需医疗人员技术精湛,能熟悉使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指挥管理系统,实施统一指挥、多元构成和联勤保障。

2.3 卫勤保障体制方面

医院在平战时,必须建立与高技术下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医疗卫勤保障体制,合理分配卫勤人力物力,各级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和演练紧急救治的能力,当发生突发事件时,要求卫勤力量具备与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相适应的快速反应能力,体现快速与高效。医务人员要求有反应迅速、训练有素、技术精良的卫勤保障力量,完成对战时中发生的大批伤员紧急救治和后送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在各种条件下全天候不间断保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同步保障和实时保障。

2.4 技术装备及其作用的改变

由于信息化装备在战时卫勤保障中的作用不断增大,且现代战争强度、毁伤烈度加大,物资装备消耗剧增,伤势严重、伤情迅速恶化、阵亡率高以及卫勤力量易遭袭击,要求卫勤扩充技术与物资保障力量[6],提高战时医疗救护质量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新型医疗设备及个人防护装备的研究。

3 加强卫勤人才的培养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医学模式、教育模式、卫生服务模式的发展变化,原有卫勤训练体系已不能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卫勤保障人才培养的需求。加之缺乏信息化战争的实践,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后勤保障还处于半机械化、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技术含量较低,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须注重研究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条件下的医疗卫勤保障,借鉴和吸取外军经验教训,加强现代化卫勤人才的培养。

同时,要注重医护人员的多种技能的培训,强调时效救治高技术武器造成伤情的复杂性和现代战时环境的多变性,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多种技能的培训,要注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7]。在组成的野战医疗队中,各成员工作应独当一面,只有具备全科医疗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所担负任务的要求。

4 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4.1 信息保障模式—“综合一体”

目前,美军的医院信息系统、卫勤信息系统和其他部门的信息系统已和军队的作战部、战术动员系统、物质保障系统以及地方的紧急情况局、医院的军人就医统计形成了一个整体[8],以获得整个战线所有战伤情况的整体信息。平战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将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为基础,以指挥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的,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一体化的信息保障系统。针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带来各种战伤多元化的特点,着眼未来战争的需要,将军事医疗救治机构进行点状布势,有效地实现信息化救治。

4.2 医疗信息模式—“虚实结合”

在现代战争中,以高科技密集型的信息建设技术为基础,构建平战时“虚拟医疗救护”模式,实现最优化保障,是未来科学规划实施平战时医疗保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新趋势。既有医疗服务实体,又能最大程度地进行非实体医疗力量虚拟整合;既能完成近战区医疗救护任务,又能快速实施远程医疗救护保障,形成较为完整的战时医疗救护体系、结构流程。实现战前卫勤动员、战时医疗保障及战伤救治一体化的保障系统。在制定医疗信息利用标准上,不仅要加强平战结合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以扩大医疗保障功能,通过智能化软件提高医疗救护效率和水平。

4.3 救治模式—“远近并举”

近年来,我国医疗救援队参加刚果金维和任务和赴巴基斯坦军医疗救援行动,医疗救治的距离远近不同,军事医疗保障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应用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将战场上各个救治信息系统和数据库、通信系统、管理系统、医疗诊断和监护系统、伤病员治疗系统和后送平台连接起来,为伤病员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系统可使各级救治的医护卫生人员通过语音、数字、视频和电子媒体交流信息,使战区和后方基地的专科医疗技术、诊断能力和治疗方案等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部队医院在医疗救护与抢救过程中,应用远程医疗救治和战伤医疗专家系统[9],指导战地救护人员实施医疗救治,这样大大提高了医疗救治的成功率。远程医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医院数字化水平越高[10],提供的数据也就越完整、越准确,远程医学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5 结语

总之,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模式应是以精确的定位、精确的打击、精确的救援支持系统为依托的点多面广、需求复杂的综合信息化保障模式[11]。需要我们在制定方案、进行演练、综合保障时密切盯住医疗卫勤保障需求,练合成、练分组、练远距离立体保障,练小单元、多位点、全覆盖的保障模式[12]。我们在训练中紧密结合任务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做支撑,利用智能化技术为手段,做到信息一体化,网络一体化的既能分区划片保障,又能集中集结保障;既能应对距离远、时间长、方式多的保障,又能完成多梯次、多任务、多地域的伴随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下的卫勤保障管控和指挥,练多环境下的卫勤保障能力,练多方式卫勤保障水平,练多跨度卫勤保障供给,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医疗技术及信息化建设水平完成卫勤保障任务。认真探讨平战时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卫勤保障中的作用,为打赢高技术信息化战争保驾护航的高素质卫勤人才。

[1]胡亚洲.医院如何掌握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756-758.

[2]刘运成.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8.

[3]吴乐山,雷二庆,陈文亮,等.我军卫勤转型的基本内容[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9,1(5):302.

[4]宋斌,朱东平,肖海.军队医院应急机动卫勤力量的组织与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4,11(3):241-242.

[5]李书章.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我军一体化卫勤保障能力[J].中国数字医学,2010,5(1):9-11.

[6]漆柏友,杨晶晶,李惠云.信息化条件下防卫战役机关卫勤保障初探[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1,23(2):67-69.

[7]黄涛,万劲松,李达,等.加强机动卫勤分队建设着力提升卫勤保障能力[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9.

[8]郭树森,杜昆,邱晓燕.试论我军战时卫勤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重点领域[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5,29(1):9-10.

[9]魏帅,于明亮,张成帅.加强师医院远程医学技术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3):250-251.

[10]姚志洪.医疗资源共享的理想境界[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6(11):33-37.

[11]高筠,董军,胡德奎,等.医院信息系统的信息利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6):20-22.

[12]董刚.医院卫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考的几个问题[J].沈阳部队医药,2008,21(3):169-170.

猜你喜欢

卫勤医疗信息化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