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构建
2012-01-26陈慧斌曹检亮
陈慧斌,陈 焱,曹检亮
(湖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湖南 长沙 410008,821700837@qq.com)
1 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概念与内容
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是代表一定群体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1]由此引申,卫生监督精神文化可以理解为从事卫生监督工作的人员共同认同与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群体意识和价值体系,并从而形成的一种卫生监督群体特有的精神文化。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由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组成:
1.1 卫生监督价值文化(价值观念)
卫生监督价值文化,或者说卫生监督群体的职业价值观,是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自身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2]卫生监督群体的职业价值观包括三层内容:首先,卫生监督群体的职业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其次,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把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真正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再次,卫生监督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广大卫生监督工作者具体要以保护人民健康、实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为自我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卫生监督价值文化是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内核,它直接决定了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性质与内涵,在卫生监督精神文化体系中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
1.2 卫生监督道德文化(职业道德)
卫生监督群体的职业道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卫生监督人员表现在职业工作中的道德品质状况;二是卫生监督人员在与受保护人群、环境、被监督的单位、个人发生关系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卫生监督群体的职业道德是卫生监督价值观念内核在道德层面的延伸,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卫生监督行业内的具体体现。它既是对卫生监督员在职业活动中所作的行为规定,也是卫生监督员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求以及卫生监督作为卫生行政执法部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卫生监督群体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敬业奉献、服务群众、秉公执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艰苦奋斗。[3]
1.3 卫生监督执法文化(作风面貌)
卫生监督群体的作风面貌是卫生监督群体日常执法工作当中表现出来的行业作风、形象面貌,它是卫生监督内在价值观念和职业道德的具体外在表现。另外,卫生监督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执法部门,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因此,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行业作风,展示出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科学严谨、文明执法、廉洁高效、周到热情的工作面貌。
2 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作用
2.1 凝聚激励的作用
当广大卫生监督工作者的价值信念、价值原则与价值追求,都统一到为保护人民健康、实现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而无私奉献的卫生监督价值观上来时,必将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向心力,对卫生监督群体起到向内认同、凝聚的强大作用。同时,卫生监督精神文化还是强大的精神支柱,是卫生监督人员自我激励的一把标尺,能够使广大卫生监督人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形成强烈的使命感和持久的驱动力,有效地推动卫生监督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2 导向约束的作用
构建卫生监督精神文化就是要潜移默化地使卫生监督工作者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而使其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当卫生监督职业道德规范获得了主体的认同,成为了整个行业普遍遵循的共享道德规范,就会为卫生监督人员之间以及卫生监督人员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互提供一套共同的标准和调节手段,构成个体的心理定势,使其在现实工作生活过程中,以它为审视、量度、评判和裁定的尺度,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个体自觉地履行职业道德责任。
2.3 提升形象的作用
职业精神文化力量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道德建设,更能够使人们无形中把一种可贵的品质与一个行业的形象联系起来。当以职业价值理念、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卫生监督精神文化渗透到整个行业的各个层面,每一位卫生监督工作者以无私奉献的思想境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工作中,并把以人为本、依法行政、科学严谨、文明执法、廉洁高效、周到热情的作风面貌充分表现出来,必将提升整个卫生监督行业的外部形象。
3 建设卫生监督精神文化的途径
3.1 内强素质——大力开展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思想境界与道德素质
从卫生监督工作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增强卫生监督人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凝聚力和向心力,突出独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开展广泛、深入、细致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教育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挖掘、提炼和树立行业中的道德闪光点和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制定卫生监督员道德条例和卫生监督行业作风守则,大力开展风纪风貌评比,不断统一、规范行业的执法行为与执法形象;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实卫生监督人员的业余生活,并让卫生监督人员在无形之中接受教育熏陶。同时应使崇高、向上的卫生监督的职业理想、职业荣誉、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内化为广大卫生监督人员的共同认识,并外化为卫生监督人员日常自觉的行为作风。
3.2 外树形象——加强卫生监督行业形象的宣传,提高社会对卫生监督行业的认同度
卫生监督单位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自己的工作网站、工作通讯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卫生监督工作动态、卫生监督法律法规和卫生安全知识,在为群众提供卫生安全信息服务的同时,展示卫生监督的工作成果与为民服务的宗旨;公开、透明办事依据、条件、程序和时限,向社会庄重做出公开承诺;聘任行风监督员,不定期开展行业作风工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征求社会各界对卫生监督行业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展示卫生监督良好的执法态度与风貌;编导、演绎具有卫生监督特色的文艺节目、影视作品,讴歌、宣扬卫生监督行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与奉献精神。通过全方位、立体的宣传与展示,努力向社会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良好形象,打造人民群众心目中“健康守护神”的过硬品牌,提高社会对卫生监督行业的认同度。
4 建设卫生监督精神文化过程中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4.1 要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的人本性,充分尊重卫生监督人员在精神文化构建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时期构建卫生监督精神文化,尤其是在卫生监督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过程当中,不能停留在简单、强制的灌输模式上,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卫生监督人员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并结合监督员日常执法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多采取执法情境再现、价值澄清辨析等启发式、参与式的教育方式,挖掘和激发他们自我判断、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等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卫生监督人员对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接受和认同的效果。
4.2 要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的长远性,切实建立完善精神文化建设的各项长效保障机制
要加强对精神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使精神文化建设的对内教育、对外宣传各个层面都能“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活动有成效”;要立足长远、分步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精神文化的教育设施、活动经费、宣传设备的投入,保证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效性。
4.3 要把握好精神文化建设的联系性,将精神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和发挥好制度管理的奖惩调节功能的重要作用。要将日常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职业规范的遵守落实、对外宣传的力度效果与评优、评奖、晋升挂钩。一方面,把思想上的“软约束”与制度上的“硬约束”相结合,[4]使卫生监督人员更好地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卫生监督人员投身到单位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营造上下共建精神文化的良好氛围。
[1]曾丽雅.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2,(10):83 -88.
[2]石峰.试论职业价值观及其构建[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5(3):64.
[3]范慰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指南——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18.
[4]王建立,戚建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好卫生监督工作[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