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老年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技巧探讨
2012-01-26王娜娜詹江波张郧芳
王娜娜,詹江波,张郧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0,zhongsheng766@sina.com)
眼科老年疾病主要以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及眼底病常见,患者多因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前来就诊,他们身体不仅发生了生理、病理性改变,而且心理状态也发生了改变。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温馨的语言、端庄的仪表、优美的形态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于2007年3月~2008年2月接诊228例老年患者,在治愈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其心理特征,并给予有效的沟通,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接诊的228例老年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32例;年龄:58~89岁,平均73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91例,青光眼67例,视网膜脱离13例,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眼外伤11例;对155例行手术治疗,73例行非手术治疗。
2 心理特征
2.1 多疑恐惧感
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大多数由于对周围的环境比较陌生,对医务人员不熟悉,因此对周围的事物多持怀疑态度;加之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对检查治疗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等因素,导致新入院的老年患者大多不积极配合治疗。
2.2 紧张焦虑感
当确诊后需手术治疗时,大多数老年患者对手术及疗效会产生种种疑问,往往重复发问,紧张不安。个别患者因担心手术后生活方式、习惯的变化,甚至会产生焦虑感。
2.3 孤独寂寞感
老年患者因疾病导致视力下降而活动不便,又进而导致其生活习惯被改变,交流、交往的对象和范围相对缩小;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身边缺乏老伴和子女照顾,缺少亲朋探望,更易产生孤独、寂寞感。
2.4 怨恨烦躁感
由于眼科某些疾病易反复发作,加之疾病带来的痛苦,老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主要表现为易激怒,无故发火,对环境、家人、医务人员都不满意,甚至产生怨恨、烦躁感。
2.5 悲观绝望感
部分老年眼科疾病,经手术后仍不能复明;或因严重的眼球穿孔伤及角膜溃疡导致眼内感染不得不施行眼球摘除术,致使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对治疗失去信心,主要表现为极度沮丧,悲观厌世,个别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
3 分析讨论
老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在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应在沟通中重视加强护理伦理的学习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道德标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老年患者,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转变服务观念,规范护理行为
第一,护理人员要转变服务理念,树立患者优先的服务意识,倡导人性化服务,以患者满意为服务标准,以患者的需要为服务范围,以患者的感动为追求目标。新的健康观和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护理工作更加重视对老年患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健康保健护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转变服务理念,以整体护理为服务目标,多从细节着手,主动关心问候,耐心倾听,认真对待,尊重患者,审慎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第二,护理人员应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护士作为各项治疗护理实施者,其言行举止代表着医院,代表着科室。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情绪上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唤起老年患者对生活的热情,切不可把自己在生活、工作、家庭中的不良情绪向患者发泄;在行动上严格执行各项操作和规章制度,实施护理技术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患者住院有安全感、信任感,从而减少患者的恐惧感。[2]
3.2 灵活运用沟通技巧,加强护患沟通工作
第一,针对患者的多疑恐惧,护士应从患者进入病房的那一刻开始,微笑起身,热情相迎,送病人到病房;主管护师详细介绍病区环境、医务人员的姓名、同病室的病友;介绍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检查治疗的必要性,并给予正确的健康指导。介绍时要注意语速适中,不可过快。对患者的询问和质疑要耐心解答,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3]同时,根据病人的听力状况调整自己的音量,使老年患者感到受尊重、被重视,消除其多疑恐惧的情绪。
第二,针对患者的紧张焦虑,对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责任护士应提前一天主动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方法及麻醉的方式以及术后疾病恢复的程度,并向患者介绍主刀医生的手术经验,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大致的了解;对手术卧床患者应加强巡视,除疾病观察外,还应给予生活上的照料,使患者有家的感觉,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第三,针对患者的孤独寂寞,护理人员应以爱心和耐心多与患者沟通。缩短护患的距离,增强信赖感,同时用礼貌得体的语言,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动员家属多陪伴患者,避免患者产生被遗弃感。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作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减少其痛苦,使患者增加对护士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4]
第四,针对患者的烦躁,护理人员要给予理解,当患者向护理人员抱怨时,护理人员要耐心听患者讲述,然后再慢慢开导、安慰患者,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避免刺激患者。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把患者的痛苦减至最低。
第五,针对患者的悲观、绝望,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爱心,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根据患者个人承受能力向老人解释说明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同时,通过介绍疾病恢复较好的病例,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结论
眼科老年患者不仅是视觉器官发生了生理病理性改变,而且随着躯体的衰老,身体其他部位也发生了生理病理性改变,因此眼科老年患者心理特征更加的复杂多变。心理因素有防病治病的作用,反之,也有加重疾病的作用。眼科患者住院期间安全能否得到保证,与医疗护理工作息息相关。[5]护理人员要细心掌握好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为眼科老年患者提供更安全、更专业、更全面的护理,是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减少护理缺陷和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举措。
[1]陈彩英.白内障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7,11(4):152-153.
[2]万事艳,旷云龙,许发发.影响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9,19(2):232-233.
[3]白敬.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3):715 -716.
[4]崔惠玲,罗永明.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4):153 -154.
[5]曹亚.眼科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管理[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9,29(3):230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