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探索*
2012-01-26刘兆玺张敬军
李 雯,胡 睿,刘兆玺,张敬军
(泰山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lwjoerg@163.com)
为准确把握医学生当前的思想道德现状,发掘医学职业精神,培育新的着力点,笔者在泰山医学院医学类专业在校生中发放调查问卷700份,内容涉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专业心态等几个方面。收回700份问卷,有效问卷678份,有效率96.86%,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1 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医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其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但部分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出现了价值取向偏离、道德人格功利化的情况。如医学生对问卷中“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的选择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1.7%),社会地位的高低(21.3%),金钱的多少(13.6%),个 人 家 庭 的 幸 福 (18.2%),其 他(5.2%)。而对于“做人的标准”的选择则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80.4%),先公后私、先人后己(9.3%),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6.2%),自私自利(4.1%)。
90.4%的医学生赞同加强德育教育很有必要,但存在着学习积极性不高、认识有偏差的情况。9.6%的医学生表示会经常关注和浏览与德育相关的网站或网页,表示有时间就关注和浏览的占19.8%,较少关注和浏览的占46.5%,根本不知道有这类网页的占24.1%。对于“媒体宣扬的新时代精神、新时代模范”,很关注并会详细了解并向同学传达的占20.3%,偶尔看看但不主动去了解的占67.5%,从不关心的占12.2%。
2 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医学职业精神是从医者应始终坚持的理想和信仰,由医生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信念构成。[1]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对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原则的知晓率仅为48.5%;医生应坚守的十项职业责任中,“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的知晓率仅为6.4%。81.7%的医学生认为“医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医学专业技术知识”,选择“医学职业精神”的仅占13.2%。60.5%的医学生认为当前社会的医德医风“很一般”,认为“很不好”的占23.8%。认为当前医患关系“紧张”、“非常紧张”的医学生分别占到了47.6%、38.5%,仅有67.3%的人认同“医德对医生具有制约作用”。
对于“影响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因素”,91.6%的医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医务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状况、校园文化、人文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因素也占一定比重。医学职业精神的知识来源包括:医学伦理课(47.4%),专业课(15.8%),课外书籍(22.7%),其他(14.1%)。对“当前医学职业精神教育存在的不足”这一多选题,医学生的选择是:片面注重课堂教授、内容单调(89.6%),理论空洞抽象、没有或很少与实践相结合(67.7%),医学生在自我修养方面缺乏主动性(43.2%),与学生思想需求实际联系不够紧密(49.8%),没有充分发挥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15.7%)。
处于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时期的医学生,忽视自身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容易受到金钱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和医疗行业中的种种不正之风的影响,极易动摇自身尚未稳固的医德信念原则。医生自身的价值观、道德观直接影响医疗行为效果,进而影响行业的医德医风形象。着眼于医学生群体的这种后续递延性影响,医学院校必须充分重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和医德信念教育,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培养其良好的医学伦理素质。
3 医学生学医心态调查分析
调查表明,医学生学医的动机,部分医学生过分看重物质利益。他们“学医的目的”包括:做一名合格的能够治病救人的医生(64.9%),医生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比较高(21.6%),学医非本人意愿(11.2%),其他(2.3%)。而“学习中碰到的最大困惑”则是:学习目标模糊(19.5%),不适应大学的教与学(10.1%),学习动力不足(36.7%),学习氛围不好(9.1%),想学的东西学不到而不想学的东西必须学(24.6%)。在“如何看待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论文抄袭”的问题上,表示反对的占36%,认为“都这样,没必要追究”的占19.5%,“说不清楚”的占44.5%。可见,部分医学生的科研道德意识薄弱,诚信意识缺乏。因此,教育者急需提高医学生医学道德水平,促使其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医学科学精神,抵制弄虚作假,维护科研活动的严肃性。
4 教育对策思考
4.1 创新教育理念
要切实树立人本教育、和谐教育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关怀医学生需要的满足、个性的发展、品德的提高、价值的实现,促进医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2]通过不断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学习风气、学术氛围,使大学精神对医学生的政治信仰、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给他们提供整体性的非学术性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更有助于德育教化目的的实现。
4.2 创新教育方法
首先,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模式,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书本与实际相结合,建立理论与实践双循环的教学模式。[2]其次,大力加强既能引导医学生学会做人,又能促进其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医学职业精神,丰富医德教育模式。如建立医学家事迹长廊、医学家塑像、名家名言宣传栏等,每年有计划地举行“崇尚医德、献身医学”的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医学知识技能竞赛、学术交流、优秀校友事迹报告会,以启迪学生心智、陶冶情操。再次,广泛开展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支教帮扶、义务献血、医学知识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医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有助于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总之,利用各种资源充分挖掘人文素质教育的伦理意蕴,切实转化人文素质教育的伦理价值,进而实现以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3]
4.3 创新教育内容
医学院校应合理调整课程设置,将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社会医学、医学史、卫生经济学等医学与人文交叉性课程设为必修课,重视医患沟通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养,并适时开展医疗职业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在日常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态度和富有责任心、同情心、爱心、耐心、恒心的心理品质。在加强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隐性课程建设,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提高素质和能力。此外,还应不断强化对医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4]生态道德观教育、义利价值观教育、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和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使教育内容尽可能地契合其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为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5]
[1]李本富.试论医生的职业精神[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3 -4.
[2]张玉旺,仇宝山.人文关怀视域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82-83.
[3]孔宪峰.人文素质:医学伦理教育的基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06 -108.
[4]张新宇,樊民胜.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观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4):106 -107,117.
[5]郑飞中.医学人文教育中语文课程体系的建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2):270 - 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