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廉·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研究*

2012-01-26刘月树陆于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同道伦理思想哈维

刘月树,陆于宏,唐 健

(1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 300193,crlys2003@yahoo.com.cn;2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 300192)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医生。由于在揭示人体血液循环理论方面的开拓性贡献,哈维成为现代西方医学里程碑式的人物。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是其进行科学研究的动力和指针,研究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对于今天的医学科学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1 威廉·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主要被记录在《心血运动论》一书的“献词”之中。《心血运动论》共有两篇献词,第一篇是献给当时的国王查理一世的,第二篇则是献给医学同道的,即“献给最敬爱的朋友,皇家医学院德高望重的院长——阿尔杰医生,及其他博学的医生和最可敬的同仁们”。[1]3-6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集中在第二篇献词之中。

1.1 追求真理——“真正的哲学家只对真理和知识充满热心”

在对待科学的性质问题上,西方文明中最久远的观念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认为“科学仅仅同发现真理和关照真理有关;它的功能在于建立一幅同经验事实相吻合的世界图像。”[2]这种观念将知识自身确立为科学的目的和意义,而不在真理之外设定科学探索的目标。尽管这种观念是理想化的,但其意义在于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克服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时的主观偏见。

哈维也将追求真理视为科学研究的根本目标。他说:“因为真正的哲学家,只对真理和知识充满热心,从来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而是任何时候都准备接纳不管来自何方、来自何人的更深层次的知识。”[1]4哈维的这段话说出了西方科学精神的精髓,即追求真理才是科学的至高目的。哈维认为,为了追求真理,科学家要保持对于知识的高度热情,同时还要有一种谦虚的学习心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哈维才能在17世纪中叶英国动荡的社会生活中专注于科学研究,并勤于学习前人的解剖学成果,从而为血液循环论的发现打下了基础。

1.2 勇于怀疑——“不会将自己的信仰固着在他人的行为准则上”

在17世纪,尽管文艺复兴运动的理性主义思潮已经开始撼动传统的基督教神学观念,但是中世纪信仰主义思想的影响依然浓厚。中世纪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宗教信仰的首要性,并因此将人类的哲学理性精神置于神学的婢女的地位。如安瑟尔谟(Anselmus)所称:“我绝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信仰了才能理解”。[3]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亦认为理性的应用是为了信仰的坚定,哲学的作用应被限定在证明、解释和保护信仰的范围之内。[4]这种思维方式显然是与现代科学精神相悖的,科学的目的是探索未知,而探索未知首先需要进行认识论意义上的普遍怀疑。

哈维认为,科学研究不能建立在对传统和他人权威的盲目信仰之上。他这样写道:“他们也不会狭隘地认为古人传下来的艺术和科学完美无缺、没有一点儿可被后人雕琢的余地;相反的,他们中许多人坚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我们了解的知识远远不及我们所未知的;他们也不会将自己的信仰固着在他人的行为准则上而束缚了自身的自由,以至于不相信自己做出的正确结论。”[1]4哈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哈维生活的时代,医学界对于前人的经典理论基本上是抱着一种信仰的态度,人们普遍不敢或者不愿怀疑先贤的理论,甚至当出现了现实情况和研究结论与经典学说不一致时,也会归因于遇到的只是一种反常的生命现象。这样一种思维模式显然阻碍医学科学发展。与当时的大多数人相反,哈维勇于怀疑前人的理论,不将自己的信仰固着在他人的行为准则上。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哈维才能通过艰苦的探索获得科学的结论,最终推翻盖仑的学说。

1.3 客观公正——“从不会让自己的头脑被仇恨和妒忌所占据”

为了探究科学真理,科学家还必须尽可能地克服自身的人性弱点,客观公正地对待科学问题。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分析了影响科学研究的四种假象。其中之一就是“洞穴假象”,这种“假象”是人性自身的缺点带给科学研究的妨碍。培根认为,“因为每一个(除普遍人性所共有的错误之外)都各有其自己的洞穴,使自然之光屈折和变色。这个洞穴的形成,或是由于这人自己固有的独特的本性;或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是由于他阅读一些书籍而对其权威性发生崇敬和赞美;又或者是由于各种感印,这些感印又是依人心之不同(如有的人是‘心怀成见’和‘胸有成竹’,有的人则是‘漠然无所动于中’)而作用各异的;以及类此等等。”[5]

哈维也深深理解人性自身的弱点可能给科学研究带来的危害,认为如果科学家以自我的价值立场为取向,而不是以客观观察和公正分析来评判科学知识的时候,科学的真理性无疑会受到重大的影响。因此,哈维认为:“真诚、高尚而勤勉的人从不让自己的头脑被仇恨和妒忌所占据,那样不利于估价以真理为准绳的先进理论和欣赏公正合理地论证了的观点;他们既不会认为在真理和毋庸置疑的论证面前改变自己的观点不值得,也不会认为摒弃最可敬的先哲所崇尚的错误是不名誉的;因为他们很清楚,人类本来就容易犯错误和被欺骗;许多事物的发现只是偶然事件,许多东西可以从任何人那里不经意地学到,可能是一个老者从一个青年那里学到,也可能是位智者从低能儿那里得到的。”[1]5由此可见,哈维主张客观公正的科学精神,认为科学工作者要最大限度地避免以主观的好恶来进行科学的评价。此外,同样重要的是要克服思维的惰性,不以修正自己已有的错误观念为羞耻。

1.4 实事求是——“不想借此夸耀我的记忆、阅读能力及为此付出的辛苦”

对于声名的渴望是一种普遍的人性欲求,但是在从事科学研究中,应力求避免单纯为了获得名望而做出华而不实的行为。从古希腊罗马至文艺复兴时期,有许多学者在生前创作了浩繁的著作。鸿篇巨著式的写作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这种写作并非研究本身的需要,而只是作者意图博取个人名声,显然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导致许多不必要的错误和疏漏,有害于科学真理的发现。

哈维与许多热衷于写作鸿篇巨著的科学家不同,其作品非常简练,但是却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心血运动论》一书就是在研究了十多年之后,经历多次的反复实验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但这本书只有薄薄的67页。[6]在哈维看来,科学发现的价值不在于外在效果的炫目,而在于是否获取了真正的知识。他认为:“我并不想靠引用解剖学家们的名字和作品而将这篇论文扩展成鸿篇巨著,也不想借此夸耀我的记忆、阅读能力及为此付出的辛苦;因为我主张不管是学习还是教授解剖学,都应依据解剖实验而非书本,不是依据哲学家的地位而是依据自然的结构;”[1]5这段话是哈维科学伦理思想的又一真实写照——淡泊名利而专心学术。

1.5 友爱同道——“不会用恶意的谎言来指责任何一个真理的真诚追求者”

科学共同体中同道之间的关系也是科研伦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科学同道既是相互支持的力量,也可能产生利益和观念上的冲突。在科学史上,不乏科学同行之间无意义地相互攻击的事件,这种情况也为哈维所经历。在哈维的科学研究被世人知晓之后,普利姆罗斯用14天的时间就写成了反对哈维的著作,而伽桑狄、霍夫曼、德拉·托瑞等人主观地认为哈维企图推翻许多“丰实的教条”和高超的论著,终将自取其辱。当时著名的巴黎学院教授吉·帕廷也刻薄地宣称哈维的著作是自相矛盾、无用的、虚伪的、不可能的、荒谬的并且是有害的。[7]各种无根据的攻击显示出科学同道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和宽容。

与上述不同,在对待科学同道的问题上,哈维主张:“我不认为剥夺先辈们应得的荣誉,或者是与现代圣贤展开辩论,和我那些在解剖学界卓有成就的老师们进行对抗是合情合理的;我既不会用恶意的谎言来指责任何一个真理的真诚追求者,也不会将犯错误看作一种罪过。”[1]5这段话表明哈维主张对待科学同道要相互宽容和尊重。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错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的,但是不能因为前人的局限性就将其错误视为罪过。当然,宽容和尊重并不意味着对于错误的让步,哈维自身的科学发现证明了哈维在宽容前人错误的同时,并不接受错误。

2 意义与局限性

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是近代科学萌芽时期的科学精神的集中表达,从三个维度论述了科学研究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即在对待科学研究问题上要做到“追求真理”、“勇于怀疑”,在克服人性弱点问题上要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对待科学同行问题上要做到“友爱同道”。上述观点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现代科学研究的伦理精神,对于后世科学家具有积极的思想价值。此外,哈维还以其卓越的科学实践为后世树立了道德典范,主要表现在哈维为了科学真理不畏当时普遍存在的宗教迫害的巨大勇气,在艰苦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坚毅不拔和严谨求实的精神以及将身后的财产捐献给皇家内科学会以做学术之用的奉献精神等。他向后人展示了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所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

但是,哈维的思想和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例如,由于观察条件的限制,哈维没有发现毛细血管的存在,血液循环的回路问题无法证明,于是哈维假设了某种途径的存在,尽管这种假设是正确的,但是这种做法在性质上同盖仑一样都是在建构理论,[8]缺乏必要的严谨性,是其科学思想的重要局限。另一方面,哈维在超越前人的理论时也不完全是自觉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比如哈维在《心血运动论》中大量运用亚里士多德和盖仑的观点来说明自己的理论,并且从神学目的论的立场来看待心脏的功能。如英国科学史学家亚·活尔夫所说:“哈维本人绝没有完全摆脱同时代人所使用的那种神秘化的语言,他甚至自命为忠诚的亚里士多德派,但他的建树超过了自己的认识。”[9]

综上所述,虽然哈维的思想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哈维的科研伦理思想所包含的追求真理、勇于怀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友爱同道等的优良品质,依然可以成为当代科学家的道德指南。

[1][英]威廉·哈维.心血运动论[M].凌大好,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陈体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7.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M].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240.

[4]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5][英]培根.新工具[M].许宝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20.

[6]程之范.西方17世纪的医学[J].中华医史杂志,1994,24(4):248 -253.

[7][意]卡斯蒂廖尼.医学史(上册)[M].程之范,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陈蓉霞.《心血运动论》导读[M]//[英]威廉·哈维.心血运动.田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2.

[9][英]亚·活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下册)[M].周昌忠,苗以顺,毛荣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17.

猜你喜欢

同道伦理思想哈维
打招呼
王春书
打招呼
夹在书里的爱
廖凡 赵涛 江湖儿女,同道殊途
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追溯
同道大叔:有颜又有才的小鲜肉
女生喜欢一个男生是什么感觉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哈维退出西班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