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网”构建*
2012-01-26徐萍风
徐萍风,张 焜
(宁夏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宁夏 银川 750004,1371735141@qq.com)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卫生领域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安全,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如群体性疫病、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重大食物中毒和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尤其在民族地区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
1 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重要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成因多样性。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交通事故、生物恐怖、动物疫情、致病微生物、药品危害、食物中毒以及职业危害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爆发。第二,传播广泛性和危害复杂性。经济社会交流密切频繁的当今时代,疫情一旦爆发,就有可能大范围的传播;不但对人们健康有影响,而且对社会稳定、环境、经济乃至政治都有很大的影响。第三,分布差异性和新发事件增多性。分布差异性表现在时间分布差异、空间分布差异以及人群分布差异等。新发事件不断产生,如艾滋病、“非典”疫情、人禽流感疫情、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以及手足口病等近年来新发现的病种。第四,处理综合性。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的配合,直接任务和间接任务的配合,责任部门和其他部门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相互配合等。第五,危机意识懈怠性。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与公共卫生事业各相关方对危机认识不足有关,也与政府投入的公共卫生事业经费不足有关,还与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不善等有关。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严重,不但影响人民健康、经济发展,还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1-2]
2 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网”构建
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三网”构建,是指把公共卫生科技体系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构架中,将政府行为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中的指挥和组织协调职能,自上而下建立起民族地区政府领导、卫生部门技术支持、其他部门配合和民族地区群众参与的上下联动、纵横交错的立体应急处理机制网。[3]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网
在民族地区应急处理分级管理、共同负责的原则下,明确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4]其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2.1.1 明确责任人。
明确民族地区政府的分管领导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责任人,下属卫生行政部门主要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区域内疾控中心以及卫生监督、医疗等技术部门的主要领导是相关责任人,基层乡镇卫生院的领导、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是具体责任人。
2.1.2 明确责任人的责任。
根据职能分工,可将责任人的责任自上而下分为五个层面:第一层面,政府的责任: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理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或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负责处理较重及以上事件;县级政府负责处理本县内所有的事件;乡镇政府处理本乡镇内的事件。第二层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根据机构职能权限自上而下依次为,省或自治区卫生厅-地或市卫生局-县卫生局-乡镇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时刻关注、全面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安排人员、提供技术、调配资源,采取应对措施。各级卫生行政机构不仅要派出工作组,负责领导也应亲自到场处理事件。第三层面,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部门的责任: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不仅要全程监测、调查处理事件,而且要担负起指导下级疾控中心工作的责任;医疗机构要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护、技术指导与支持等工作。第四层面,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职责:承担对突发事件的及时上报和紧急救援工作,并要积极寻求上级技术援助;派出工作人员巡视各村,了解本辖区疾病动态;指导本乡镇疾控工作、督促乡村医生清查疫情,并及时汇总上报给上级部门等。第五层面,乡村医生的责任:担负起对职能区域内公共卫生管理工作责任,巡查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除害灭病和卫生状况异常等情况,负责传染病和疫情的应急救护并及时上报,平时担负健康知识和防病知识宣传,实施计划免疫责任。
2.1.3 分级管理责任。
依据各级责任人的分工,民族地区应该建立五级自上而下的事件处理责任机制,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同时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并使之经常化和制度化,确保各级各项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以保证民族地区人民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2.2 信息报告网
通过规范民族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内容、报告的格式和报告的期限,建立健全准确、快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体系,以确保民族地区相关决策机构及决策领导及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动态和舆情,正确决策、合理处置和及时应对,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信息报告网不仅要求自下而上快速报告机制能够正常启动,而且要求自上而下的信息发布机制也能正常启动。准确、及时的信息发布能够稳定公众心态、缓和紧张情绪,有利于采取积极有效的危机应对措施;同时,信息公开、透明也维护了民众知晓权,并保障了社会和人心的稳定。[5]
2.3 紧急医疗救助网
紧急医疗救助网是对突发事件进行技术处理和对患者实施救治的服务体系。由民族地区五级自上而下的管理人员和多学科专家组成,不仅要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护领导小组,还应成立急性外伤救护中心、急性传染病救护中心和急性中毒急救中心。通过组建应急救治队伍,形成省或区、市、县、乡镇和村五级突发卫生事件紧急医疗救助网,明确应急救护的责任和任务,保证应急救治队伍随叫随到;同时大力开展急救人员的技术培训。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特别是乡村医务工作者掌握初步、简便和有效的救治手段,储备常规救助药物,设立并公开急救电话,完善救护和监测设备,保证救护交通工具完好无损,确保民族地区紧急救助网畅通、高效地运行。
另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丰富和发展突发公共卫生预警机制,促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的科技进步。
[1] 李树林,莎日娜.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特殊性与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9 -101.
[2] 张晓燕.关于高海拔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3):128 -132.
[3] 耿文奎,葛宪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及应急救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耿文奎,李勇强,韦辉,等.行政责任追究是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9):516 -518.
[5] 吴群红,郝艳华,赵忠厚.与危机共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