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疲劳200例临床分析及危险因素

2012-01-26符建云余晓峰王慧琴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眼位屈光调节

符建云,余晓峰,王慧琴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人民医院眼科,衢州 324000)

视疲劳一般就眼部因素分为:调节性视疲劳、肌性视疲劳、集合性视疲劳、视像不等性视疲劳、棱镜效应性视疲劳、症状性视疲劳等。另外,尚有环境因素和全身的体质因素与之相关[1]。我们发现在眼科门诊工作中,视疲劳患者有增多趋势。我们对200例有明显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系统检查和分析,并根据发病因素讨论了防治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例均为我科2007年9月份至2009年2月份门诊期间患者,能配合眼科系统检查,其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为15~70岁。

1.2 方法 (1)屈光状态检查均用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检影验光。(2)眼位检查用单眼遮盖试验及交替遮盖试验法。(3)调节近点用近视力表、主觉法测量,同时结合屈光状态计算出调节力。(4)集合近点用自制视标,主觉法测量。(5)用裂隙灯、检眼镜、NCT进行眼部其他常规检查。(6)治疗方案:为所有患者进行验光、视屈光状态进行配镜;眼外肌训练或手术矫正眼位;进行用眼卫生指导及全身病治疗。

2 结果

2.1 患病年龄 15~30岁90例、30~45岁31例、45~60岁62例、60岁以上17例。

2.2 职业与工作性质 200例中有学生76例、教师31例、职员43例、工人24例、干部26例。视作业状态:文字、书报128例;电脑操作60例;工艺缝纫12例。

2.3 日视作业时间 最长14 h,最短者近距离用眼十多分钟即难以忍受,平均7 h。

2.4 主观症状 眼酸胀、眼痛122例,视物模糊、串行、重影97例,眼干涩、灼热及某些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72例,困倦、精力分散42例。

2.5 常规检查 上睑下垂2例;沙眼42例;睑缘炎8例;角膜陈旧性病变4例;其他眼底病变8例。

2.6 治疗结果 根据患者的屈光状态、眼底情况、集合功能、调节力等因素,予验光配镜、正位训练、手术矫治等处理,70%以上患者视疲劳明显改善。

3 讨论

我们在对200例视疲劳患者研究发现,其视疲劳主要由屈光不正、眼位异常、佩戴不合适眼镜等因素引起,且与年龄、职业、用眼时间、机体状态、精神心理及环境因素等相关。

3.1 年龄 本文报告有两个高发年龄段,15~30岁90例、占45%、排第1位,这可能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较多、且学习负担重、用眼时间长、近距离用眼多等相关;45~60岁62例、占31%、排第2位,因这一年龄段调节力已明显下降、近点移远、视物不清,所以易致视疲劳。

3.2 职业与工作性质 我们统计的结果中学生76例,占38%,排第1位;其他依次为职员、教师、干部、工人,从事文字、书报作业、电脑操作和工艺缝纫作业,这些职业与工作有些共同特点:近距离用眼、精细用眼、屏幕刺激等,这些因素与视疲劳的发生直接相关。

3.3 用眼时间 众所周知,视疲劳的发生与用眼时间的长短相关。用眼时间越长,视疲劳的发生率也越高。我们统计的患者中多数用眼时间长、平均日视作业时间7 h。

3.4 屈光状态 本文400只眼中只有18只为正视眼,中度远视、中度近视、散光眼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轻度远视和轻度近视,而高度远视与高度近视者相对较少。近视眼因集合与调节不协调,尤其在视近时集合>调节,致视疲劳,这种视疲劳尤其在中度近视者中较多。而高度近视者视近时,多采用单眼注视,所以很少引起视疲劳。远视眼因多用调节而须抑制随之而来的较多集合,造成调节>集合,致调节性视疲劳。轻度远视因所需调节不强且多为青少年患者,而青少年的调节力一般较好,所以较少发生视疲劳。中高度远视未矫正前,调节过高,所以易致视疲劳,其中高度远视占临床屈光不正的比例相对较少,所以出现本文视疲劳患者高度远视所占比例亦相对较少;散光眼因远近都看不清,常借助调节功能缩短与注视物的距离,以达自我矫正,因而常出现调节性视疲劳,尤其在远视散光眼更明显。

3.5 眼位 本文中外隐斜、内隐斜、正位眼占绝大多数,其他情况均较少。隐斜者为避免复视,须时时动用融合反射来维持眼位,因而易致肌性视疲劳,当融合反射超过其疲劳阀时则影响AC与A,致视物模糊或出现复视。外隐斜者看近时症状明显,内隐斜者看远时症状不明显,内隐斜者在临床上相当常见,而出现视疲劳者不如外隐斜者多,这可能与本文患者近距离用眼较多有关,另有2例垂直隐斜者症状较明显;而显斜病例相对较少,其引起视疲劳多非斜视本身引起,屈光不正可能为引起其视疲劳的主要因素。

3.6 调节 本文400只眼调节测定绝大多数5~15 D,低于5 D者70只眼,多为大于45岁的中老年患者,说明调节力下降是引起中老年人出现视疲劳的主要因素;超过15 D者30只眼,多为年纪较轻者;另有22例患者经用睫状肌麻痹结合验光检查,诊为调节痉挛,以上说明调节功能异常可致视疲劳,调节力低下与年龄有关,调节痉挛则只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过度用眼有关。

3.7 集合 我们对患者看远看近时眼位进行分别观察与测定,结合集合近点测定,诊断为集合功能不足的有21例,集合功能过强的有33例,这说明集合功能异常可致视疲劳。

不合适眼镜:我们对原戴镜的视疲劳患者均进行重新验光,发现所验屈光状态与原戴镜的屈光状态相当一部分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凹球镜的过矫增加了调节的负担,欠矫则视远不清;凸球镜的过矫增加了集合的负担,欠矫则不能减轻调节的负担;柱镜过矫易产生畸变,对视觉干扰较大,而欠矫则视物不清;另外,眼镜的光学中心与瞳孔中心不一致有产生三棱镜效应,以上情况均易致视疲劳。

其他眼病:某些眼病造成视力下降及其他不适也可伴随出现视疲劳症状,这种视疲劳称为症状性视疲劳,经治疗眼病后,视疲劳症状改善或消失。

由于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往往是多因素的。因此,治疗措施也是综合治疗,既要对症更要对因治疗。(1)矫正屈光不正、佩戴合适眼镜。对于有明显屈光不正的视疲劳患者是治疗的首项措施。配镜原则则要根据患者屈光状态、视力情况、年龄、学习、有无视疲劳、眼位情况及集合功能、调节功能等多因素综合考虑,并在主客观验光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2)视轴矫正、眼外肌训练。对于眼位异常、调节或集合功能不足的视疲劳有一定效果。(3)对于某些眼部检查无明显异常者,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及全身情况,则需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解除精神压力,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4)睫状肌麻痹剂对因调节痉挛所致的视疲劳有一定作用,对于临床上所用的某些抗视疲劳药物其真正的适应证其实很窄,且多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因引起视疲劳的相关因素复杂,故有视疲劳症状一定要到医院详细检查及定期复查,切不可自行乱用眼药水,医生也不能轻视之,以免漏诊、误诊。

[1] 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645-2861.

[2] 刘家琦.实用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16-619.

猜你喜欢

眼位屈光调节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远用瞳距的测量方法与眼位的关系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6.82实用眼位攻略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汽油机质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