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2012-01-26王杰
王 杰
一、基本概况
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东与怀远县接壤,南与凤台县毗邻,西与涡阳、利辛连接,北与濉溪紧靠,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雨量适中,但时空分布不均,灾害性天气时有出现。地形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自然比降1∶8500,地面高程22.0~29.0m。全县19个乡镇,290个行政村,21.27万户,农业总人口112万人,国土面积2091 km2,耕地面积184万亩。全县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不均,一般夏秋多涝渍,冬春多干旱,一年几旱几涝,旱涝交替,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因素。现结合蒙城县的实际情况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效益衰减问题及如何科学管理进行初步探讨。
二、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累积投入的严重不足和较长时期的“负债”运行,目前该县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管理不到位,运行恶化
2003 年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水利站的撤并给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带来困境,致使小型水利设施无人管理。现在城乡存在封沟建房现象,甚至出售排水沟段建房,造成沟渠堵塞,严重影响排涝和引水灌溉。
(二)工程老化,效益衰减
该县80%的水利工程系20世纪60年代修建,目前大多已超期服役,带病运行,难以发挥正常效益,实际配套标准低,老化损毁严重。
(三)投入不足,年久失修
投入不足是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薄弱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近年来县级财政投入较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小型水利基础设施严重“透支”,损毁严重,许多地方灌溉工程不能开机无法进行灌溉。
(四)建设滞后,人员匮乏
大中型工程处于所有者无力管理、小型工程使用者只使用不管护的状况,工程正常管理经费不落实,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脱节已严重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建设主体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基础。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摆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为小型农田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机制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三)发扬传统,加强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认真做好农田水利规划,利用农闲时间,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出资办水利,创新投资机制,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地表水不足的地区合理打井开采地下水,逐步扩大灌溉面积,形成民主谋水利、民营兴水利、民众干水利的兴水利热潮。
(四)建立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设立乡镇水利工程中心管理站,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小型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服务的公益性职能,理顺“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探索设立村级水管员和闸站管理员,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发挥工程效益、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可持续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由农民集体决定,采用承包、租赁、股份制或农民经济组织等形式进行管理。
(六)建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进一步加强县级水务部门能力建设,充实配备专业型人才,积极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全面提升基层水利管理人员素质。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七)科学编制小型农田水利规划
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目标。按照每年各乡镇选一个行政村进行治理,治理面积达2500亩左右的目标,制定好实施规划,合理确定工程布局。按照宜河灌则河灌、宜井灌则井灌、宜井则井、宜站则站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小工程,大群体”的方式,形成规模效益,推动水利建设再上新的台阶。制定科学易行的技术规范,指导群众按照统一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标准去建设、管理,确保建设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