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效应”在农民信息服务的反向应用探讨

2012-01-26吴溢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事例效应

吴溢华

(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109)

在信息社会,农业信息服务在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受益主体的农民,由于受知识文化、信息意识及信息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对信息重要性和信息理念往往不够重视。作者把信息比喻成农业生产中的窗户,对“破窗效应”进行反向应用,用以强化农民的信息主体意识,以期农民充分利用信息服务于农业生产,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研究我国农业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破窗效应”进行简介的基础上,探索反向应用“破窗效应”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对策。

1 农民信息服务现状

近几年,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部分发达国家以网络为依托的农业信息化已经形成。在美国、法国、日本和英国等国家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1]。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虽已取得巨大成就,但作为建设农村信息化主体的农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与国外相比,我国农民信息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信息意识淡薄。我国大多地区的农民信息意识淡薄,情报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这种新生事物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认识不到信息的巨大作用,缺乏信息应用的积极性。这极大地影响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使用效果。因此,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心态,是积极地投入到建设农村信息化这一新运动的重要举措。

信息素质较低。在我国现阶段,农民的信息素质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是由于农村经济普遍落后、文化落后、信息化程度落后,难以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二是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低,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能力,限制了农民理解信息的能力,导致了信息运用水平低下[2]。因此,一方面应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探讨合理的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信息接力服务,弥补信息素质较低的缺陷。

信息接受力差。信息贯穿农民日常活动的全过程,广大农民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迅速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和知识,是信息接受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表达、传播、处理信息都是以接受信息为基础,必须经过信息接受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价值。然而,信息接受能力与文化水平、知识结构、信息处理能力息息相关,农民因自身的局限,信息接受能力普通不高。因此,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运用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把纷繁复杂的农村信息转化为直观的生活实例或农业知识库,有助于提高农民信息服务水平和效率。

2 “破窗效应”简介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从“破窗效应”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3]。

为促进农民的信息意识,可以对“破窗效应”进行反向应用,以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在信息化社会,信息在农业生产服务中的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像一个窗口,忽视此窗口的正常运用,犹如打破房屋的一扇窗,可能为农业生产带来不必要的影响和破坏。作者运用“破窗效应”的寓意开展信息服务教育,为农民提供更深刻的学习印象,继而促进农民增加接受信息的行为意愿。

3 “破窗效应”的反向应用

“破窗效应”,一向是先坏“窗户”再出效应,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具体应用方法包括分析信息需求、搜集信息内容、筛选特色案例、编写案例集锦、编辑案例节目、播放特制节目6个步骤。

3.1 分析信息需求

农民需要的信息与当地农业科技水平、农民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农民生产规模、农民的文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如从事粮食生产等传统作物的农民与蔬菜种植户、果品经营户的信息需要各有不同,前者对信息的需求内容主要集中在产品的销售、经费补贴政策、农机具的购买与使用等信息,而后者对种植技术、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及农产品加工和储存设施及技术的需求表现得更强烈[4]。只有对农民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内容。

3.2 搜集信息内容

根据信息需求分析,可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或论坛、亲朋好友、微博等搜集一般信息或相关事例,也可利用专业期刊数据库、图书、电视、广播搜集服务信息内容;采集信息时视情况综合运用定向采集与定题采集、单向采集与多向采集、主动采集与跟踪采集的方法,以便采集到更具有代表意义的反向事例,提供合适的信息服务内容。反向事例是因缺乏相关服务信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典型事例。

3.3 筛选特色案例

根据搜集的典型事例,组织相关服务信息,链接对应的知识库,利用信息技术,自动聚类相关案例,再根据当地农民的实际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编写常规性类似案例,用最贴近需求和熟悉的事例进行编改,容易引起共鸣、易于唤起信息意识。

3.4 编写案例集锦

根据以上所筛选的特色案例,分析更多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组织所搜集的服务信息,从不同方面诠释这些信息对避免案例灾害发生所具有的作用。而后对各种有代表的相似案例及附带信息进行分类,编写成案例集锦。

3.5 编辑案例节目

案例集锦并不易于被大部分农民使用,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农户获取信息最普遍的方式是收看电视节目和浏览网页[5]。因此,把案例集锦按照倒推顺写的方式编辑成案例节目,方便在电视或网页上传播。所谓“倒推顺写”,就是利用几何解答问题的方法,即从求证结果一步步倒推到题目结果的过程并逐一列出可能用的相关定理,而后再按正向顺序一步步求证的过程。在此运用此法,从信息服务开始倒推,从案例开始做纪录片,一步步找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出信息服务相关内容。

3.6 播放特制节目

案例节目播放时首先跃入农民脑海的是容易引起共鸣的灾害事例,甚至可能是他们自己或亲友亲历过的类似事情,容易过目不忘,对其后逐步进行的讲解和信息知识及信息方法的获取方式会记忆深刻,即使记不住,预防类似问题时,也会知道有求助信息服务这回事,无形中就增强了信息意识,唤起信息需求,从而推动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比开讲座、发传单、宣传、示范等

4 小结

农业院校不乏有效的科研成果,但这些成果只有被农民接受并实际应用于农业生产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单纯宣传推广信息服务内容,难以让他们有效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应用能力。而“破窗效应”反向应用的事例让农民兄弟对因缺少信息可能造成的危害有了现场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用不同方法寻找相关帮助。这既能有针对性的推送信息服务,又因提供搜索信息的方法而提高潜在信息需求,最终不断促进科研成果实际应用于生产。

[1]宣琳琳.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2下):58-60.

[2]闫树.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3):63-66.

[3]破窗效应,MBA智库百科[EB/OL].(2009-12-03)[2012-05-31].http://www.wiki.mbalib.com/wiki/%E7%A0%B4%E7%AA%97%E6%95%88%E5%BA%94.

[4]郭鲁钢,李娟,张红.北京地区农民科技信息需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102-6103.

[5]吴贤玲,王秀珍,黄敬峰,等.温州市鹿城区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219-1224.

猜你喜欢

破窗效应事例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懒马效应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破窗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从“破窗效应”看管理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