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新加坡经验,助推“数字苏州”建设
2012-01-26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 苏州市规划编制信息中心 潘 吉
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王 雷
1.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简介
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之后,数字地球战略和21世纪城市发展的需求使“数字城市”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亮点。新加坡也根据其自身信息化的建设情况,推出了新加坡“智慧国2015”的十年资讯通信建设计划,希望将新加坡建成为智能化和全球化国度。
1.1 策划及执行机构
在新加坡策划及执行“智慧国2015”发展计划的就是新加坡通讯发展管理局,简称IDA。IDA是新闻、通信与艺术部属下的一个法定机构,是全国资讯通信技术的主管部门,也是新加坡“智慧国2015”发展蓝图的总策划师与总工程师。与政府部门相比,法定机构在新加坡有较大的管理、人事聘用和财政自主权,通常实行类似于企业的管理方式。IDA的工作人员分布在各政府部门和法定机构之中。这些工作人员负责政府的信息化计划、规划、项目管理、标准制订,并与IDA协调部门之间的技术标准制订、资源调度与整合等。IDA协助政府在信息化、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规划、政策与标准制定、方案设计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1.2 建设目标
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发展计划的建设目标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人才培养及经济效益增长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件部分与硬件部分。硬件部分的目标是到2015年,90%家庭能使用宽带网络,有学龄儿童的家庭100%拥有一台电脑,在商业区域实现免费上网。软件部分则是系统平台的搭建工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服务的电子化尤为重要,电子政府无疑是智慧城市的助推器。因此,新加坡政府希望实现涵盖城市建设、物流、交通、医疗、教育、金融服务、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的信息平台,并且依靠信息技术将各个产业联合起来,为市民及企业提供便利的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计划实施发展过程中,IDA非常注意引入新技术和新理念。如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云计算的先进技术发展,移动政府服务也被加入到“智慧国2015”发展计划之中。
第二个是产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实施该发展计划,将为资讯通信业创造8万个就业机会,即5.5万个资讯通信类工作和2.5万个附属类工作。通过人才的培养及聚集效应,建立国际化的人才战略优势,强化新加坡制造的竞争能力,并将新加坡的建设经验带到国外,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规模。
第三个是经济效益的增长。通过实施该发展计划,使新加坡在利用资讯通信科技为经济和社会增值方面领先世界各国。资讯通信业的增值将增加1倍,达到260亿新元,资讯通信业的收入将翻两番,达到600亿新元。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生产先进的产品,提升国民素质,全方位提升新加坡的竞争力,让新加坡成为一个智慧的国家,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一个能不断创新的国家,这就是“智慧国2015”计划的灵魂。
2.“智慧新加坡”的成就
在新加坡的公路、医院、机场、轻轨站点等方面,从细节上就可以感受到新加坡优秀的电子服务,政府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统筹考虑,和其人性化服务的理念。下面就新加坡政府在其交通、医疗保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
2.1 智慧交通
在新加坡时常会看到标着醒目“ERP”字样的门框式设施,这就是新加坡的电子公路收费系统,简称“ERP”。车辆在通过闸门的时候,车上安装的读卡器会自动交费,剩余金额会在读卡器上同时显示出来。交费的现金卡可方便地在银行ATM机或加油站等地充值。一些停车场也利用政府这一套系统的配置,来自动收取停车费。这样大大加快了速度,也减少了人工操作。
不单单是公路收费功能,更重要的作用还是在于对交通的智能管理。电子公路收费系统会根据不同的车辆类型,闸门地点以及通行时间来收取不等的费用,以此来控制高峰路段和时段的车流量。例如,高峰时期进入新加坡市区要新币3元,所以很多空载出租车高峰时期就会绕道走,在只要2新元的非高峰时候再涌入市区载客。同样,一些私家车也会尽量等过了高峰期再走,节省出行成本,这样有效地改善道路拥堵的情况。同时每三个月,收费标准就会根据新的交通情况和趋势进行调整,确保每条公路上的车流情况,不致出现一面道路堵塞,一面空旷如野的恶性循环,所以这种智能管理是很有科学性的,也是必需的。
新加坡的智慧交通系统中心严密地监控着1800多个交叉路口。通过公路停车线路下面埋设的探测线圈感应车辆的经过情况,从而调整红绿灯的长短,优化现场车流情况。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与交警、救援队、广播中心等是联动的,一旦有严重交通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救援人员就可以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援。
因此,这样一套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很管用。
2.2 社会公共服务
新加坡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指导思想是:“每一个能够通过电子方式提供的服务都应该成为电子化的服务”,而且可以存在有许多的部门机构,但是只能有一个综合政府,提供无缝、集成的公共服务。
一开始,新加坡的政府网站也并非现在的模样,各个部门单独建立自己的政府网站,提供自己的专业服务,并没有形成有机结合的网络群。随着电子政务整合的趋势,新加坡政府网站也建立起了以服务受众为核心,跨越多部门的“一站式”综合网站,实现了电子政务的升级。
网站的“电子公民服务中心”是“一站式”理念的最好体现。网站通过一系列的主题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用户按照不同的身份和访问目的进行导航,选择所需的服务项目,进入之后,既可以选择热门链接,也可以通过利用搜索框,直接搜索要了解的信息,更可以借助更细致的划分继续寻找服务。网站提供了多渠道的信息获取方法。而且“电子公民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通常是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的,例如,“家庭与社区发展”主题中,提供“老人护理”服务的是卫生部,提供“结婚”服务的则是社区发展部。
此外,政府网站还特别重视信息的反馈,在网站首页上,有专门的区域供用户发表自己对政府工作及网站的意见和建议,并可以方便查看政府对自己意见的回复。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站也与时俱进的提供了移动服务,来方便用户获取政府服务。可见,新加坡政府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2.3 医疗保障服务
在新加坡的医院里,气味、环境都不似常见的医院,更看不见排着长队的、焦躁的病人和家属。病人拿着身份证挂号的时候,只需提供一些简单的信息就可以顺利的挂到号,因为病人的诸多个人信息已经自动导入医院的系统了,这得宜于公共信息数据库的完善和易用。医院根据病人的信息,马上可以知道病人有什么样的医疗保险可以用,以及个人需要付总费用的比例。如果病人以前曾经来过这家医院,“初始信息”就会更加完备,包括在这家医院的病历记录、使用过的药物、诊治医生等都能很容易查询到。实施智慧医疗管理系统以后,在很多医院还能进行远程预约挂号的功能,病人可以“电子排队”,成功后预约的时间和号码会以手机短信等形式通知病人,到时按约前来就可以了。病人离开医院,结账也是非常方便的,医院称之为“实时清”。收费柜台与医嘱执行结合,账单中将由保险系统支付的部分也会自动扣除,医院会自己与保险公司结算,病人就不用自己先行垫付,然后费力地找保险公司进行赔付。
在病人看不到的后台,还有一套庞大的电子系统在支持着医院的运转。包括病区、手术室的动态调配,药品、血库、化验库等的实时管理,以及电子病历,方便进行远程会诊的数码化“片子”等。病人带着一张身份证,轻轻松松来看病,而医院把一切烦琐的杂事都给办了,感觉十分人性化,这当然得益于强大的智能医疗保障系统的支持。
3.“数字苏州”建设可借鉴的经验
借鉴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苏州在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参照新加坡的做法,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
3.1 政策的支持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政府工程,可以提高政府管理城市的水平和政府工作的效率。同时,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需要政府进行大力的政策支持。政府支持既需包含硬件方面的,也需要软件方面的。
硬件方面主要是资金和设备的投入。新加坡的电子政府行动计划就预计需要投入28亿新币的资金和设备,来实现政府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数字城市建设初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完成基础数据的整理、建库和系统的开发工作。前期缺少资金投入,完不成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系统的开发,也就无法实现后期的统计、分析应用功能。因此,可以看出,信息化水平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水平,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撑,是不能完成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的。
软件方面主要包括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单是系统开发人员、系统维护人员,还需要涉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系统架构师、高级管理员等复合型人才。这些高层次的人才都需要政府创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政策环境,进行引进和培养。
3.2 统一的规划目标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制定一个富有战略性、统一的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可以包含近期建设目标和远景目标,数字城市远景目标的清晰度和近期实施目标的实用性必须明确。根据近期建设目标,可以制定相应的数据建设和系统开发的详细计划。在计划的指导,完成相应工作,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现象,从而导致系统重复建设和走弯路的现象。而远景目标需要一定的开放性。即随着一些新的关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城市建设目标中可以适时引入这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服务理念,确保系统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譬如随着云计算和移动定位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应用,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中,因时制宜的加入了移动服务的概念,完善其“智慧国”建设方案。
3.3 基础资源的整合
一个成功的数字城市取决于其数据资源的丰富性。如何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行政管理壁垒,共享这些数据,特别是公共基础数据,是数字城市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整个数字城市建设开始前,就应制定详细的数据制作、数据共享等规范标准。在标准的指导下,将各类专业数据整合到数字城市平台中。有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最后政府才能依靠数字城市的平台,发挥统计分析、综合决策的作用。如政府进行重大项目的选址工作时,就需要参考公安的人口户籍信息,市政的周边配套信息,园林的绿化文物信息等专业信息,在综合上述专业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GIS分析手段,才能准确地、合理地进行规划选址工作。
3.4 理论与实用相结合
系统平台和其用户是鱼与水的关系。系统的开发不单从理论上注重其功能的强大,更应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关注用户最确切的需求。一个系统只有在不断使用的前提下,才有其生命力,更能够不断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数字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不断创新、不断扩展的工程,在系统建设的前期需要同用户进行广泛的联系,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系统开发时充分衡量用户需求的复杂度和开发实现的难易度,将简单易实现又迫切的任务需求放在首位,如智慧交通系统和智慧医疗保障服务系统等。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注重便捷、实用性。如新加坡的一站服务理念就是便捷、实用、人性化地最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