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护理
2012-01-26马宏宇
马宏宇 徐 月*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辽宁 辽阳 111000)
胫骨骨折是最常发生的骨折,发生率为全身骨折的13.7%,变形为四边形,由于胫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相对较薄弱,血液供应也相对较差,所以较易发生损伤,该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有效、正确的治疗治疗方案以及积极临床护理,加上患者自身的功能锻炼,能有效的减少或者预防交锁型髓内钉植入治疗胫骨骨折的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的胫骨功能的及时恢复[1]。文章结合我们手术室2000至2011年12月采用交锁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对其愈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4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15~60岁,平均36岁。其中斜形骨折15例,多段骨折4例,粉碎骨折10例,螺旋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32例,开放性骨折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自行选择普通护理和高级护理分成两组,常规护理对照组20例,优质护理实验组20例。
1.2 护理干预
1.2.1 常规护理组
20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术后静脉注射抗生素2~3d,预防感染。开放性骨折术后切口内可放置引流24~48h。术后3~5d后开始主动肌肉锻炼,活动未固定的关节,以利于减轻肿胀,即使小腿轻度疼痛,也有利于血液循环。术后3d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情况,6~8周复查有骨痂形成后可逐渐行患肢负重练习。另外,要严格控制感染,以免导致骨髓炎的发生,如果局部或全身存在感染征象的病例均需严格抗感染后再进行手术或有效清创预防感染[2]。患者进行临床普通护理干预。
1.2.2 优质护理实验组
①临床护理:术前依据护理诊断要加强病情的观察,如注意患者意识的变化、生命体征的情况,排除患者其他严重或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的疾病。术后及时按时察病,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患肢功能位,认真观察、判断患肢的疼痛部位、程度、性质、肌肉有无深压痛及持续时间等,若有发生严重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另外,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伤肢的功能锻炼。按时规律的进行身体训练,运动量要以锻炼后感到不疲劳为度。②心理护理:骨折大多为突发的意外损伤,患者由于疼痛、活动能力丧失等原因产生恐惧、紧张的心理。为解除患者恐惧、孤独、否定、悲观心理,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3]。注意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同时要交代治疗方式及相关费用等细节问题。以免在术后发生不必要的争端。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对患者出血、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综合征、关节活动受限置入物断裂等进行严格监察,另外,骨折畸形愈合或老年患者及小孩要密切关注。④随访监测:密切随访患者,使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早期下床活动,但活动量要由小到大逐渐进行,切忌急躁。出院后要注意定期回院复查X线片,依据骨折的愈合情况来制定下一步的锻炼及康复训练计划,病情若有变化应及时检查。⑤饮食方面护理:骨折的愈合、软组织的修复,都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如果饮食调节不好,营养跟不上,不仅影响患者对骨折、软组织损伤的耐受力,还会影响骨骼和伤口的愈合及病体的康复。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不能盲目补钙或不适当补钙,应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营养的补充。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
主要通过患者大体情况和X线检查结果进行评估。优:骨折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患者活动无疼痛;良:骨折端愈合,但骨折线尚有,患肢活动无疼痛;差:骨折线清晰,患肢活动疼痛明显。
2.2 结果分析
术后40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伤口均无感染。常规护理优14例,良4例,劣2例,优良率达90%;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优16例,良4例,优良率达90%。
2.3 愈后观察
患者未见髓内钉断裂、松动、变形等并发症。
3 讨 论
胫骨骨折不但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沉重护理负担。术后即可进行骨折处相邻关节功能活动,加上正确的康复指导,就能充分发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长处[4]。本组患者40例,疗法较好,护理方式值得应用及推广,临床结果已经表明,如果护理人员能够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的特点,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针对性地护理和指导,使患者能有效康复,降低胫骨骨折的致残率。
提高护士对胫骨骨折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护士,故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完善临床的健康教育知识,提供科学、准确、系统知识的普及,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董天华.对骨折治疗中几个问题的意见[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03.
[2]张逊炵,黄尊显.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59.
[3]农增波,赵利敏,赵茂盛,等.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4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9):2212-2212.
[4]Yokoyama K,Uchino M,Nakamura K,et al.Risk factors for deep infection in secondary intramedullary nailing after external fi xation for open tibial fractures[J].Injury,2006,37(6):554-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