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83例
2012-01-26孙军
孙 军
(吉林省敦化市中医院骨伤科,吉林 敦化 133700)
股骨颈骨折,是指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大多数是由于骨质疏松加之外旋暴力所引起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占髋部骨折的54%,占全身骨折的3.58%。按骨折断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中间型、内收型[1]。临床表现为患者有外伤史、髋部疼痛、不敢站立行走等,患肢有较为典型的屈髋屈膝和外旋畸形,常有腹股沟韧带点处压痛,大转子叩击痛,患侧大粗隆升高,大粗隆与髂前上棘的水平距离短于健侧。当股骨颈骨发生移位时,会导致玄股内侧动脉损伤,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因此,早期的诊断和合理治疗非常重要。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笔者对收治的8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3例患者都因外伤所致,经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其中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龄29~76岁;左侧骨折53例,右侧骨折19例,伴有科雷骨折11例;50岁以下患者26例,全因暴力因素,其中11例是高处坠下所致,15例是汽车撞伤所致,其余50岁以上患者均是平地摔倒所;有7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移位,属于外展型49例,内收型34例;有7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高血压、胆结石、便秘等慢性疾患。
1.2 方法
1.2.1 手法复位
所有患者均卧木板床,有移位者行手法复位,患者取仰卧,助手固定骨盆,术者握腘窝,使膝髋关节屈曲90°,向上牵引,以纠正缩短畸形,再伸髋内旋外展以纠正成角畸形,复位后作手掌试验,患肢若外旋消失则表示骨折已复位,然后作皮牵引,固定时间30~60d。每隔3~4d检查1次,给患者擦舒筋活血药酒、换敷膏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于复位30d后,开始给患肢作轻按摩,用拨筋法促进股骨头血液循环及骨痂形成,40d后,开始于按摩后抬高患肢,做被动运动,加强骨痂强度。
1.2.2 膏药外敷
独活、续断、寄生、桃仁、骨碎补、伸筋草、红花各1份,研末,加凡士林适量,涂纱布上,外敷患处,每5d换1次,根据病情,敷1~2个月。
1.2.3 中药内服
早期(20d内):自然铜30g、牛膝12g、当归尾12g、赤芍12g、生地12g、川芎10g 、桃仁10g、红花10g、乳香10g、没药10g、枳壳10g、甘草6g、土鳖3g,水煎温服,每日1剂。
中期(20~60d内):自然铜30g、鸡血藤15g、木瓜15g、白芍15g、骨碎补15g、丹参15g、补骨脂12g、当归12g、熟地12g、牛膝12g、枳壳12g、川芎10g、甘草6g,水煎温服,每日1剂。
恢复期(90~180d内):鸡血藤15g、熟地12g、山药12g、山茱萸12g、续断12g、寄生12g、木瓜12g、牛膝12g、补骨脂12g、骨碎补12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6g,水煎温服,每日1剂。
1.2.4 功能锻炼
在骨折整复后,即对肌肉进行锻炼,可做足部背伸,蹈屈与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1~2个月后,可去除去固定的长夹板,适当屈腕屈膝、抬腿,由扶拐到弃拐,做站立、行走与下蹲等锻炼。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2]
①痊愈:髋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局部疼痛和纵向叩击痛消失,疼痛消失,局部无肿胀,无明显畸形,骨痂形成与复位时没有出现移位,并可下床进行功能锻炼;②良好:髋关节功能活动久则稍感疼痛,局部疼痛和纵向叩击痛基本消失,断端稍有移位,但不影响功能;③可:髋关节活动久则感到疼痛,局部疼痛和纵向叩击疼基本消失;④无效:肢体不能活动,骨折对位较差,骨折线不愈合,没有骨痂生长,肿胀、疼痛未消失。
2.2 治疗结果
本组83例患者,其中痊愈46例,良31例,可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9%。治疗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治疗时间135d。83例患者全部跟踪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出现。除2例无效病例外,其余病例均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年老气衰,肝肾亏虚,筋骨稀疏,骨质不坚,又突遇暴力或是很轻微的外伤,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因素。即骨强度下降,髋周肌群退变,导致受严重伤害时,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所受的压力[3]。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髋部有自发疼痛,患肢活动时疼痛较明显;叩打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时,髋部也有疼痛感;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常有压痛感;由于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囊和丰厚肌群的包围,因而肿胀不甚明显;移位骨折患者在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患者,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患者要引起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而使无移位的稳定骨折变为移位的不稳定骨折;移位骨折使远段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使得患肢变短;患侧大粗隆升高。
股骨胫骨折按骨折断端分为三种类型,外展型,骨折多为嵌插型或线型骨折,骨折局部剪力小,血运破坏较少,临床愈合率较高;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由于大腿内收肌、外展肌群的作用,骨折远端多有内收上移,下肢呈屈曲外展外旋缩短畸形,而且血运破坏较大,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高[4]。
由于股骨颈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多气血两虚,不可妄施攻下法,若攻伐太过,必致元气虚。因此,应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主,有助于康复。本文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虚实兼顾,攻补有序,中药内服辅以膏药外敷。中药分期内服治疗股骨颈骨折是在准确复位、可靠固定的基础上进行的,早期积瘀未去,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主,攻补兼施略加祛瘀之品,使百脉通畅,伤痛自愈,瘀祛又不伤正;中期补多攻少,以和营续骨为主;后期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肝肾同源,健肝强肾便可壮骨。在外敷膏药上,以活血祛瘀,续筋接骨为主。并适时进行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愈合,提高恢复质量。
本组资料显示,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法,患者临床症状得以迅速改善,骨折愈合率高,总有效率达到97.59%,中医疗法避免了手术疗法因直接显露患处而带来的创伤面积较大,软组织损伤,关节内创伤性疤痕增加,粘连加重,骨折解剖复位程度与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不一致,活动障碍等问题。中医疗法骨折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彻底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1]吴险峰,尚希福.股骨颈骨折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2):1873-1875.
[2]肖思贤,何玉山,刘世涛.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4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4):10-11.
[3]刘张章,吕龙.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2):209-211.
[4]孙捷,诸葛天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医正骨,2006,18(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