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兽医临床工作常见误点及改进

2012-01-26曾保忠温丽华何添容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疫苗剂量笔者

曾保忠,温丽华,何添容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农林服务管理中心,广东 佛山528225;2.佛山市南海种禽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225)

笔者长期从事基层兽医工作30年,耳闻目睹在生产实践中许多不正确观念及操作方法,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归纳如下。

1 防疫方面

1.1 贪图方便,一次性接种多种疫苗。如对猪群同时接种猪三联(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口蹄疫灭活苗或其他疫苗,结果造成猪群应激大,易诱发其他疾病,也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当然,有些联合疫苗制剂,生产厂家在出厂前已按适当比例做成剂型,可一针防多病,经实践证明是不会影响免疫效果的。如果是市售的单种疫苗,建议尽量做到每次单一接种,且间隔10d左右为宜。

1.2 因担心动物挣扎时弄断针头,而采用较短的针头注射疫苗。事实上,过短的针头在拨出时,疫苗会随针口流出,而对一些要求注射到肌肉层的疫苗(如口蹄疫灭活苗),疫苗只注射到脂肪层,影响免疫效果。相反,对要求皮下注射的疫苗(如链球菌活疫苗),采用过长的针头注射到肌肉层,既影响免疫效果,又增加疫苗的应激反应。

1.3 注射器用酒精浸泡代替煮沸消毒。笔者发现,前者除酒精浓度不准确,浸泡不彻底影响效果外,冲洗不彻底,残留酒精对活疫苗的影响也很大。有些养殖户甚至每次给猪注射时,用水随便冲一下就算了。结果,经注射的猪只,注射部位红肿,甚至出现脓肿,其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正确的做法是每次使用前洗净,煮沸消毒15min,放凉后备用,效果最为确切。

1.4 注射部分不消毒,这在临床操作上最为普遍。每次注射前,把注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消毒,是有必要的。

1.5 不重视基础免疫与重复加强免疫之差别 有些疾病疫苗用作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疫苗毒株是有区别的,如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等。笔者就目睹过35日龄的黄羽肉鸡,未进行过Ⅳ系或Ⅱ系的基础免疫,而直接注射Ⅰ系疫苗,造成鸡群暴发新城疫案例。在狗只,选用二联(犬瘟热、细小病毒病)疫苗作首免,比直接选用五联疫苗免疫,其疫苗的应激反应明显减少。因此,疫苗使用前,详细阅读说明书,按其要求进行操作,才是安全有效的做法。

1.6 片面理解免疫有效期概念,以为打过一次疫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首次免疫机体产生的抗体总量低,维持时间短,只有在第二次或以上再次免疫时,机体产生再次应答,产生抗体含量高100~1 000倍,且维持时间长。所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上都推荐有重复免疫的时间要求,各养殖户应据此结合本场实际安排重复免疫。

1.7 使用大剂量,超大剂量疫苗,错误地认为疫苗剂量越大,效果越好。笔者发现有人使用20倍,甚至50倍量的猪瘟活疫苗,10倍链球菌活疫苗注射。其实,免疫剂量只在一定范围内与免疫效果是正相反的,过大、过少的免疫剂量都会使动物出现免疫耐受。对合格的疫苗产品,只要按生产厂商提供的使用剂量接种,就能提供足够免疫应答,有时为了补充操作过程中的损耗,适当加大0.5~1倍量就可以了。

1.8 不重视免疫监测。基层养殖场中,除小部分规模场设有免疫监测室外,大部分的养殖场都是处于按固定的免疫程序接种,但免疫抗体水平不明的状态。目前,省内各县市级都设有农产品检测中心,高等专业学校也有专业的实验室,可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鸡新城疫等进行中和抗体水平的检测,建议养殖户在接种疫苗10~15d后,抽血监测一次抗体水平。以后定期监测,然后根据监测结果对免疫程序作出修正,方可确保动物群免疫抗体水平处于保护线范围之上。

2 药物使用上的失误

2.1 对药物使用知识不了解,引发医疗事故如给小动物进行全身麻醉时,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经30min至1h左右才达到峰值(不同药物及剂型其峰值时间不同,有些可能达2h),在此时间段前,再次追加药量都有可能引发动物过度麻醉而死亡,对猫犬内服磺胺类药物时,应同时内服小苏打以碱化尿液,可避免出现结晶尿或血尿造成的肾损害。

2.2 不重视宰前停药期及奶废弃期,非法使用违禁药物。药物的残留,尤其是抗菌抗寄生虫毒性作用强的药物与消费者的健康密切相关。国家农业部与2001年就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定了各种兽药用法、用量、休药期、奶废弃期等。如金霉素(饲料级)预混料(含量10%~15%),休药期为7d,且鸡产蛋期禁用。国家兽药管理部门规定了禁用药品清单,使用这些药物是违法行为,最高刑法是死刑。如添加瘦肉精(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在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作为生产者,守法生产是必须的。

2.3 使用冷开水代替注射用水稀释疫苗或药物。其结果会因为其中的矿物元素与药物发生螯合作用而沉淀,导致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增加。疫苗、药物减效甚至失效。这点在猫犬等小动物身上表现尤其明显。在给禽畜群内服药物时,也应该考虑以上因素的影响。

2.4 药物、疫苗配置应与动物体温接近,注射应激最少。尤其是油乳剂灭活疫苗。低温态的疫苗或药物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不但可引起剧烈的疼痛反应,而且会引起局部血管的收缩,影响吸收。

2.5 滥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笔者发现,不少养殖户在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时,喜欢同时添加地塞米松等药物,称可提高药效。其实,由于该类药物具有抗免疫作用,用于病毒感染时,反而会抑制机体免疫力产生。孕畜使用该类药物还会引发流产。

2.6 追求起效快,不注意动物种属差异或给药途径,随意加大剂量,造成中毒事故。虽然药效在一定范围内是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大,但物极必反。笔者就多次见到大剂量使用阿维菌素(说明书用量3倍以上),皮下注射引发狗只中毒事故。哥利牧羊犬对该药高度敏感,常规用量也可引发中毒反应。该药物如采用肌肉注射或静注给药,也极易引起中毒。且该类药物具高脂溶性而不易排出,中毒较深者,极难解救。“喹乙醇”由于价格低廉,对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效果较好而被广泛使用,但禽类对该类药物敏感,尤其是幼禽。笔者在生产一线中,多次发现鸡只使用后,引起急性大批死亡。成鸭有一定的耐受力。幼鸭使用后会出现死亡率大幅增加,且解救困难。幸存的鸭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羽毛生长受阻,鸭嘴软骨变形等后遗症。

2.7 不注意动物生理差异使用药物。老龄、幼龄、怀孕动物对药物都较为敏感。我们临床用药时就应进行适当的调整。笔者就曾发现某种猪场使用“利巴韦林”喂服,而引发大面积流产。小鸡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加大剂量使用也易发生中毒事故。

2.8 单纯考虑给药治疗,未考虑到搞好饲养管理和良好的环境因素才是动物健康的关键。药效是建立在动物具有抵抗力的条件下才得以发挥的。目前禽畜养殖都是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的饲养方式,群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增加动物机体抵抗力是我们生产者所首先考虑的问题。笔者在本地区就见到多个种猪畜禽场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广东信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剂“福源康A”,使生产成绩大大提高的个案。

2.9 未查明发病原因,乱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把它当成是能医百病的“万金油”,这种现象在生产一线中普遍存在,如猪“裂蹄症”。目前在大部分的肉猪、种猪场发病率都很高,病猪蹄甲开裂、跛行、食欲下降,生产速度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加投抗生素治疗,但收效甚微。也有人抱怨,某猪场使用口蹄疫苗连续3~4次加强免疫,但效果仍不理想。笔者现场观察,这些猪群普遍存在“裂蹄”病症,这些蹄部的创伤为病菌、病毒的感染打开了缺口。究其原因,“裂蹄症”是多种原因引发机体营养缺乏所致。笔者也见到多个种、肉猪场由于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健壮素”,猪群蹄甲生长正常。

正确选药,合理用药,通过使用最少的药物,使动物群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同时也为我们生产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猜你喜欢

疫苗剂量笔者
·更正·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老师,别走……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