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2-01-26季赛娟严邦祥周林明刘卫荣潘冠金
季赛娟 严邦祥 周林明 刘卫荣 潘冠金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 323500)
景宁县毛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季赛娟 严邦祥 周林明 刘卫荣 潘冠金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局 323500)
通过对景宁县毛竹资源情况、竹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景宁县竹产业发展存在管护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加工企业规模小、竹产品种类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景宁县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景宁县;毛竹;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
景宁畲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宁县)位于浙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类资源丰富,特别是毛竹资源面积大,是浙江省竹子集中分布的中心区之一。为了转变毛竹传统经营方式,提升景宁县毛竹培育产业,提高竹林原竹与竹笋生产、国土保安、生态环境保护等综合功能,以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对竹林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促进景宁竹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毛竹资源在景宁县新农村、新林区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对加快毛竹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竹产业发展现状
1.1 毛竹资源丰富,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景宁县共有毛竹面积 240174亩,占浙江省毛竹面积的1.8%,总立竹量4023.62万株,其中林分立竹量4017.16万株,散生竹6.46万株,毛竹林分立竹平均每亩167株。根据1989年、1998年、2008年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分析,景宁县毛竹面积平均以每年6000多亩的速度递增,主要是竹林抚育改造、自然扩鞭、人工种植等措施引起。
资源分布:从空间分布上看,毛竹在景宁县境内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乡镇,西北部则分布较少,呈块状群落分布。
经营情况:经过垦复整地的毛竹林面积18925亩, 7.8%; 施肥毛竹林面积 4704亩, 占2%; 劈山抚育毛竹林面积133140亩, 占55.3%;自然生长毛竹林面积84173亩,占34.9%。
立地条件:平、缓、斜坡毛竹林90686亩,占毛竹林面积的37.7%,可以实施深翻、施肥等较高强度集约经营,可以进行笋竹两用林或笋用林基地建设;陡坡、急、险坡毛竹林150182亩,占总面积的62.3%。
海拔高度:景宁县大部分毛竹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适宜经营。
立竹结构:一度、二度竹为主的竹林占16.5%;三度以上竹为主的竹林占83.5%。
1.2 林道建设助推产业增收,竹产业培育水平有所提高
2007年以来,景宁县陆续开始建设竹林道,现已累计建成竹林道260公里,受益竹林面积约8万亩,主要在东坑、景南、鹤溪等地,每公里竹林道可促进毛竹每年增收100元/亩以上,每年仅毛竹单项可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增收效益明显。“十一五”以来,景宁县把竹产业列为主导产业,至今已累计建设笋竹两用林基地6万余亩,毛竹现代示范园区2.1万亩,低产林改造10余万亩。毛竹经营水品有了较大提高,年实际生产毛竹300余万支,竹笋3000余吨,一产产值约7000万元。
1.3 开展竹产品深加工,毛竹产业纵深发展
景宁县现有竹子加工企业15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500万元以上的1家,100万元以下的占多数。主要加工竹地板、菜板、竹制工艺品、竹筷、竹片、竹丝竹香芯等其它半成品。竹笋加工以大自然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主要生产笋罐头。景宁县竹产业二产产值1.2亿元,就业人数600余人。
1.4 依托竹林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东坑、景南等乡镇毛竹现代示范园区、笋竹两用林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农家乐的发展,为景宁县发展以竹林区为依托的旅游服务业提供了新思路。
2 存在问题
2.1 竹林管护水平低
景宁县毛竹林中,陡、急、险坡毛竹林面积较大,其中陡坡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58.2%,加上竹林道建设的滞后,使景宁县大多数竹林地交通不便,竹林管理技术跟不上,且常年不砍伐,严重制约了竹产业效益的发挥。
2.2 竹林经营模式单一,组织化程度低
景宁县毛竹经营主要以单一生产竹材、竹笋为主,开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等复合经营的较少,经营效益较低。 且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市场连接跟不上,仍处于小生产状态,不利于竹产业发展。
2.3 竹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竹产品种类少
景宁县共有竹材加工企业 15家,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两家,年产值100万元以下的占大多数。竹产品种类少,且多以半成品为主,主要加工竹地板、菜板、竹制工艺品、竹筷、竹片、竹丝竹香芯等其他半成品,至今没有成品企业,没有自有厂房,没有自主品牌。
2.4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制约景宁毛竹第一产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交通运输。而景宁县竹林道建设仅在东坑、景南、鹤溪等地势平缓的竹林基本覆盖,高山陡坡的竹林地则很少有竹林道,造成这些地区竹林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常年无人管理,无人砍伐,竹材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
2.5 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竹文化与民族文化没有相互结合,景宁县以竹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多,以竹林生态景观为主要依托的农家乐、休闲旅游等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条件差,总体接待能力弱。
3 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扶持政策,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落实专门人员,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产业规划,组织项目实施,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各乡镇要落实分管领导,把竹产业列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
制定竹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竹林培育、竹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竹苗价格和人工成本均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应尽快研究调整新建毛竹基地的补助标准,加大投入。要根据不同区片、不同经营类型安排扶持计划,重点保证现代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建设,把扶持的重心转向竹林机耕路建设上来。
每家每户分散经营已不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劳动力外出转移是竹林经营权流转的必然选择。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引进企业、老板、动员先富起来的返乡创业人员参与竹林经营权的流转工作。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学评估体系,积极探索流转新机制,搞好试点,做好服务。政策上给予倾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着力培育新型经济实体走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的路子。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根据景宁县毛竹林分布特点、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各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的生产习惯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确定竹林培育目标分为笋用林经营区、笋竹两用林经营区、材用林经营区等三个区。
东坑镇、景南乡、鹤溪街道为笋用林经营区。该区立地条件较好,以春笋、鞭笋、冬笋等鲜笋产品为主要培育目标,建立毛竹精品园,实施测土施肥、竹林覆盖、一竹三笋等先进技术,增加作业便道的密度,适当建设喷、滴灌设施,病虫害防治设施等,实现竹林的高效益持续经营。
大均、澄照、梅歧、雁溪、大际、标溪、大地、家地等乡镇,符合二类竹林经营标准,以笋竹两用林为培育目标,适当生产冬笋和春笋,竹材产品以大径竹、中径竹、小径竹等竹材产品。培育措施上实行适当的垦覆、施肥、建设竹林主干道和作业便道等。
滩坑库区以及沙湾、英川等乡镇,山体坡度较陡,交通不方便,农村劳动力外出多,竹林管理水平粗放,以竹材为主要经营目标, 以开设竹林机耕路为重点,推广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引导林地流转,规模化开发。
3.3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当前要以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重点抓好分类经营示范基地建设,总结竹林整体提升的经营模式。各乡镇也要建立示范点、示范片、示范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的积极性。把竹林机耕路建设作为低产低效竹林改造的重中之重来抓。
毛竹加工业是提升竹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毛竹主产区鼓励发展初加工,增加附加值。对竹产品加工企业,要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开展精、深、细、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拉长竹产业链,走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之路,带动竹类资源培育,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新格局。
3.4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挖掘竹文化内涵,带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合作,聘请省级专家参与竹产业发展规划的决策咨询和指导。全面落实责任林技术员制度,充分发挥首席专家、林技指导员的作用,建立干部联系示范基地、示范户制度,扩大技术传播面。培养乡土专家,形成完整的多元化的技术传播体系,促进竹林科学经营。
要挖掘竹文化内涵,融入畲族民间文化,根据景宁县旅游布局,开展“笋王”、“竹王”等农业吉尼斯,评选毛竹种养大户、生态竹园、养老竹园、致富竹园等活动,发展农家乐、生态养生、休闲旅游等多种乡村旅游业,带动三产发展。
S795.9.08
B
1004-7743(2012)03-0025-03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