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模型研究

2012-01-25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岩曾繁荣

财会通讯 2012年20期
关键词:净流量贷款额度现金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许岩 曾繁荣

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模型研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许岩 曾繁荣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贷款行为,教育部、财政部在2004年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在文件中,提出了对于高校贷款规模风险的控制模型。该模型假定高校贷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保证未来一定期间内每年具有可用于偿还贷款本息的可偿债资金。在综合考虑未来经费收支增长、资金现值、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的余额等因素后,对可偿债资金进行计算并适当调整,以确定贷款控制额度。各高校可以以此对贷款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而高校贷款风险的衡量可以实际贷款余额占贷款控制额度的比重为标准。若该比重越大,则风险程度越大。应将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控制高校贷款的风险程度。

一、“教育部与财政部模型”的不足与改进

“教育部与财政部模型”是高校贷款问题显现以来,首次(亦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以政府官方的身份背景发表的贷款模型,也是目前高校使用最为广泛的贷款模型。在该模型中,提出了对“非限定性收入”以及“必要刚性支出”等概念的资金界定,能够以现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下的资金运动特点为基础,相对于前文所述的其他高校贷款模型有着更强的实际性与操作性,以此模型为基础展开研究也易于为大多数高校的财务工作者所接受。因此,由于“教育部与财政部模型”具有上述的先天优势,本文拟以其作为原型展开后续研究工作。

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教育部与财政部模型”在对于高校贷款额度控制的测算中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首先,对于非限定性收入的与高校财务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在模型中,非限定性收入包括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高校的其他经费拨款主要由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政府特殊津贴等项目构成,其都具有专项经费拨款的性质,各高校一般不能任意改变这类经费的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偿还贷款。其次,模型中未指出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g的预测方法。在高校贷款额度发测算中,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增长率的计算方法不同,所得出的测算结果则会有很大的差异。模型中设定非限定性收入与必要刚性支出按同比例增长,而在实际计算中应将影响设定非限定性收入增长率的因素作出分解,寻求其构成因素变化对于非限定性收入的影响,进而测得增长率的实际变动情况。最后,模型中对于一般基金可用于偿还贷款的比例认为是在20%至50%之间,这样的比例跨度较大,可能会致使部分高校未达到顺利获取贷款的目的而刻意对该比例进行认为调节。

此外,在模型贷款计算期n的确定上也存在模糊性。以数学公式而言,若计算期n的值越大,经折现计算后高校贷款额度数值越大。但在实际贷款审批中,商业银行对于高校贷款期限的考虑往往可能较短,因计算期的增大会加大贷款偿还的不确定性,进而使得风险增加。

二、基于现金流量的高校贷款模型构建

(一)研究主体的确定 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在于建立适用于高校对商业银行贷款额度进行自我评测的模型,借以寻求高校个体而言合理的贷款规模,最大限度上防范由于过度贷款而引发的财务风险。因而,应确立拟构建的模型是以用于分析与确定某一高校个体的贷款合理规模为目的,其数据来源也是以某一高校实际的财务数据为依托。有别于银行信贷工作者以保障贷款资金偿还的安全性为直接目标,或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以本区域高校贷款宏观规模为管理对象,本文的研究以高校贷款的管理者为视角,探求微观个体的高校贷款的合理规模。

(二)模型构建视角的确定 在现有的文献中,对于高校贷款模型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高校财务指标的分析,构建以财务指标数据为主体的贷款额度指标体系。而在现代的财务管理研究中,比起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于现金流量投入了更多的关注,认为现金流量比单纯指标分析更能说明企业的财务质量。借鉴现金流量的概念,在原有模型的假设条件下,可以认为高校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建立的一个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经济系统。为了合理规划高校的贷款规模,就需要预测一定时期内高校的现金流出与流入情况。若能够维持预测期间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情况,那么高校的资金周转将能够合理运行,高校贷款的偿还也将不会显现危机。本文中模型的构建以现金流量作为基础,通过对高校现金流量的分析与整合,构建贷款额度控制模型。

(三)高校贷款模型构建 具体包括:

(1)基本思路。高校可偿债现金净流量NCF是年度内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的的资金限额,在预测期内将NCF折现后的净现值与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的部分资金之和构成高校预测期贷款控制额度。同时,以高校已获贷款金额与计划申请贷款金额之和与预测期贷款控制额度相比,衡量高校贷款风险水平。

(2)高校贷款额度控制模型。高校的现金流入来源可分为限定性现金流入(有指定用途)和非限定性现金流入(无指定用途)两大类。只有非限定性现金流入才能作为高校偿还债务本息的资金来源。根据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高校《收入支出决算总表》的分类口径,计算公式如下:

非限定性现金流入量=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非专项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

限定性现金流出量=(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高校可偿债现金净流量=非限定性现金流入量-限定性现金流出量

高校第t年可偿债现金净流量NCFt=a+b×SNt。

其中:a为常数项,b为回归系数,SNt为t年的高校在校生人数

其中:V为n年期同期银行平均贷款利率i计算的折现因子,V=(1+i)-1

第n年高校贷款控制额度=PVn+Dn-1C。

其中:Dn-1为高校第n-1年一般基金,C为一般基金中可偿债比例,由各高校根据一般基金具体项目性质计算确定。

(3)高校贷款风险评价。贷款风险指数F=(已获贷款金额+计划申请贷款金额)/第n年贷款控制额度

同时,对高校贷款风险指数F分级衡量:

0.8<F≤1,高风险;

0.6<F≤0.8,较高风险;

0.4<F≤0.6,中等风险;

0.2<F≤0.4,较低风险;

0<F≤0.2,基本无风险;

如果F>l(或第n年贷款控制额度≤0)时,则表明该高校在n期内暂无贷款能力,不应再申请任何新增贷款。

三、高校贷款模型实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的介绍 G大学为公立全日制普通高校,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管理。校园占地面积41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校本部教职工1500多人。G大学为进行新校区建设,于2007年开始申请银行贷款,其银行贷款金额2007年为23280万元,2008年为31000万元,2009年为42100万元。

(二)相关参数的计算 具体步骤为:

(1)基期数据的计算。从该校2005至2009年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收入部分,按照非专项教育经费拨款、非专项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的统一口径对数据加以整理计算,得到非限定性现金流量计算表,如表1所示:

表1 G大学非限定性现金流入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从该校2005至2009年收入支出决算表中的支出部分,按照基本支出、科研支出、已贷款利息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的统一口径对数据加以整理计算,得到限定性现金流出量计算表,如表2所示:

表2 G大学限定性现金流出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根据构建的高校可偿债现金净流量的计算公式,以及上述已获得的该高校非限定性现金流入量和限定性现金流出量的各年历史数据,可得到基期该高校可偿债现金净流量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G大学可偿债现金净流量计算表 单位:万元

(2)预测期数据的计算。在高校贷款额度的计算中,预测期的长短是非常重要的变量。预测期如果过长,难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且夸大贷款额度;如果过短,计算结果又会失去意义。黄明卿等指出应对贷款模型计算期的取值范围加以界定,并以实例计算结果得出计算期N=5年较为符合实际。本文同样也以五年作为模型的预测期长度,预测了2010年至2014年该校的各项数据。

G大学招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成人教育及高职生、网络本专科生及社会进修人员。其中,成人教育及高职生、网络本专科生及社会进修人员由于经费来源体制的不同,且招生人数占总人数比重较小,在数据的预测中暂不考虑此类学生。因此,在假定G大学招生规模未来不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以本专科生年平均增长率8%,研究生年平均增长率14%作为预测期增长率,以2005年至2009年上述两类招生人数为基础,对该校未来五年在校生人数作出预测,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G大学2010-2014年在校生人数预测表

根据G大学基期在校生人数与计算出的同一时期可偿债现金净流量数据,绘制两者关系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发现,该大学可偿债现金净流量与在校生人数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可设定回归方程:

NCFt=a+b×SNt。

其中:NCFt为高校t年可偿债现金净流量,SNt为t年的高校在校生人数

经计算,得到a=-9837.2,b=0.9632,所以该回归方程为:

NCFt=-9837.2+0.9632×SNt

假设对于可偿债现金净流量与在校生人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实际情况下需要对该一元线性方程进行假设检验。将G大学基期在校生人数SNt与可偿债现金净流量NCFt带入公式后,得到t=16.3289≧t0.025=2.1776,从而可认为在置信水平为95%下校生人数SNt与可偿债现金净流量NCFt满足回归方程:NCFt=-9837.2+0.9632×SNt,且回归效果显著。

在此基础上,对于G大学2010年至2014年五年间的可偿债现金净流量作出了预测,其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G大学可偿债现金净流量预测表

(三)高校贷款控制额度的确定 根据已构建的高校贷款额度控制模型可知,预测期高校可偿债的净现值与当年一般基金中可偿债资金的总和,确定出高校贷款的合理限额。因此,根据高校可偿债净现值,一般基金按30%用于可偿债部分资金,且假定五年期银行贷款年利率为6.45%,得出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G大学贷款控制额度计算表 单位:万元

(四)高校贷款风险的分析 根据G大学2009年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该校银行贷款年末数为42100万元。结合已计算出的该校贷款控制额度,可以对其贷款风险作出评价:

G大学贷款风险指数F=42100/47933.90=0.8783

可以发现该校贷款风险指数,0.8<F≤1,表明该校贷款存在严重的财务风险,且在预测期五年内不应再申请任何新增贷款,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制定相应的还贷计划,降低贷款风险水平。

四、高校贷款的政策建议

(一)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 在我国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的高等教育经费体制下,国家及各级政府财政拨款理应是高校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因此,在从根本上化解高校贷款风险过程中,中央财政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时考虑到目前财政拨款结构中不同地域之间、不同高校之间比重失衡的现实,促进教育经费投入的均衡增长。地方政府要落实教育经费,通过建立高校预算分配制度、高校财务综合业绩评价体系和高校财务危机监控机制,使政府的高校拨款、科研项目合同拨款、社会捐资教学资金及学生的资助拨款逐步向基金制过渡,形成一种合理且有竞争力的需求约束拨款制度。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两级财政支持,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为高校发展提供后劲。

(二)利用资本市场,拓宽筹资渠道 为了改变我国高校巨额贷款的困境,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利用资本市场运作多元化筹资的有益经验,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如发行由政府担保的教育金融债券、教育彩票、争取社会捐赠等方式。由于教育金融债券与教育彩票实行的政策法律屏障较多,社会捐赠可作为显著拓宽高校资金渠道的现实方式。如美国哈佛大学,该校2008年捐赠基金的总额为369亿美元,其中来自捐赠基金的收入占到了每年35亿美元预算的35%,而我国2009年110多所中央级普通高校共接受社会捐赠收入15.6亿元。可喜的是,2009年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中央级普通高校接受的捐赠收入实行奖励补,以刺激高校捐赠收入的增加,但范围尚未涉及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实力、社会影响、校友实力等方面与中央级高校存在明显差距,加之收入来源更为匮乏,因此加强地方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也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三)明确政策导向,许可土地置换 邬大光(2007)认为对高等教育市场化始终缺乏政策认可,限制了我国高校社会融资机制和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降低了高校的融资能力。高校贷款资金多数用于新校区的基本建设,而老校区往往地理位置优越。在应对高校还贷巨大压力下,有部分省份高校选择了以土地置换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2005年3月,河南高校首次采取土地置换方式,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把原校舍100多亩的土地,以1.35亿元的价钱出让给郑州新长城房地产有限公司。2005年8月,江苏省政府规定,45所省属高校也要对老校区进行土地置换,其置换收益“主要用于偿还新校区建设债务”。但是,对于高校土地置换是否获得政策允许,却有来自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的不同声音。一方面国土资源部强调“高校不得擅自转让国有划拨土地,用所获收益抵偿债务”,另一方面教育部曾表示经地方政府批准高校可进行土地置换。对于高校土地置换合法化地位的缺失,高校盘活教育资源存量以自救的道路就难以延续。因此,若能够将高校土地置换纳入政策化轨道,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以规定的原则与程序进行土地置换的操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校资金获取能力。

[1]介新:《普通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教育部、财务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规范财务风险的意见》,教财[2004]18号。

[3]邬大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与对策》,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研究报告2007年6月。

[4]马小南、袁徽鹏:《高校贷款额度预测方法探讨》,《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编辑 杜 昌)

猜你喜欢

净流量贷款额度现金
基于熵权法的中小微企业信贷策略研究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解读现金流量表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税前口径计算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辨析
强化现金预算 提高资金效益
全球资本流动周期对资本总流量和净流量的影响
北京市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情况调查
“刷新闻赚现金”App的收割之路
只“普”不“惠”的现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