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省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试点调查分析

2012-01-25董建美

中国矿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试点区试点资料

董建美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是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试点”是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文件要求,把上海、山东、青海、湖南、湖北、安徽六省(市)列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试点省份。这一试点,旨在通过集群化生产出多种系列的信息产品,通过建立多部门的地质资料共享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这一试点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这些试点改革究竟推行得怎样,产生了哪些社会效应,对进一步推进“两化”又有些什么启示。本文通过对试点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 两化试点进展情况

1.1 以上海、安徽、湖北黄石为代表的城市地质服务试点区

上海:目前已完成原型系统搭建,原型系统测试工作,预计年底将提供在线服务。在落实2011年地质钻孔资料收集工作基础上,着手资料汇交工作流程的进一步梳理。正在推进的包括“上海市地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立法;形成《上海市“地质资料汇交条例”规定》上报稿;虹桥商务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示范,通过了专家评审验收;《上海市地质资料信息数据库建设指南》初稿。

安徽:地质资料汇交和共享机制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对工程勘察资料汇交流程达成初步共识。广泛开展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调研,进行需求分析,探讨平台的定位、框架和运行环境,构建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产品体系的基本框架*项目组利用城市地质调查成果资料进行深度挖掘,为滨湖新区地下空间规划、招商引资、垃圾转运站选址、大蜀山和紫蓬山等地质遗迹申报等提供了基础地质、地壳稳定性、工程地质特点、地下空间资源现状等地质资料产品。。

湖北黄石:经过反复的试验,初步探索出了一套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初步实现了黄石市城区地质三维可视化;初步实现了黄石市城区灾害地质查询管理。通过系统平台,初步展示滑坡、泥石流、塌陷、不稳定斜坡、岩崩等灾害地质的空间结构和基本属性,可进行查询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图形库和数据库之间的关联。

以上海、安徽、湖北黄石为代表的城市地质服务试点区,“地质资料‘两化’试点”具有以下特点:①认识到位。主动转变观念、服务市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先进技术优势提高服务水平及改善服务方式。②思路创新。将各种信息资源集成,建立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系统设计中,考虑了城市地质中政府、地方经济特色、城市地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灾害地质动态监测等任务的特点。③机制灵活。打破部门壁垒,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构建地质资料信息社会化产品体系的基本框架。

1.2 以湖南、青海、山东为代表的成矿区带集群化试点区

青海:开展了以景忍-野马泉铁铜铅锌重点成矿带地质资料和数据库的收集、集群化管理、数据整合及服务产品体系研究;实现了不同需求的图形叠加,智能查阅输出,具有一张图管矿、快速查阅、资料管理、信息共享等特点。

山东:组织开发了金矿地质资料两化管理系统。用户通过客户端利用资料里的钻孔资料、化验分析资料等基础地理信息资料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黄金资源与市价动态管理。

湖南:重点开展矿区多元数据集中管理、数据整合及服务产品体系,研究开发了“湖南省三维空间地质矿产储量管理系统”;基本完成了“坪宝”地区地质矿产综合数据库建设及相关技术指南。

以湖南、青海、山东为代表的成矿区带试点区, “地质资料两化试点”具有以下特点:①强化服务是基础,实现一张图管矿。依托重点成矿带地质资料服务,主要围绕重点勘查区多元数据集群化管理、整合及服务。②探索工作流程,重点解决技术难点与瓶颈问题。③加强已有地质资料集成对重点成矿区数据的二次开发。④汇交机制创新。试点区利用矿政管理推动并强化了汇交机制的执行力度。

2 认识与思考

试点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表1的总结,试点过程中也存在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1 几点认识

1)国家政策是前提。早在2002年,国务院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确立了地质资料管理三项制度:统一汇交、权益保护、公开利用。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地质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1]。这对“两化”的开展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为贯彻落实《条例》、《决定》精神提供了思想动力和理论基础。2010年国土资源部文印发113号文,关于《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为地质资料管理领域大力转变管理理念、服务社会、提升服务水平完成了战略顶层设计。

2)政府重视是关键。从“两化”试点区情况看,试点区所在的地方政府对“两化”的开展是否重视,对试点工作的开展举足轻重。发展比较快、问题解决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是地方政府对“两化”高度重视的地方,为扎实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3)经费支持是保障。总结上海、安徽与其他4个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经验,把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工作纳入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主流程和国土资源财政保障体系,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是工作顺利推进的关键。从试点来看,凡是两化开展顺利的地方,地方财政都对地质资料两化项目给予了必要的支持。

4)健全组织是根本。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是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各试点单位均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级小组,确保组织管理、经费、软件平台、技术人员、设备、后勤服务到位,保障了试点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5)宣传调研是先导。各试点单位注重与其他相关部门的结合,互相渗透。在实施一些实用性项目时,注重与有关部门配合并开展专题研讨,准确把握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社会需求。

表1 六个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两化”试点地区比较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各试点区项目阶段成果交流整理。

2.2 “两化”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缺乏完整的服务标准和政策支持。缺乏较完善的政策体系:服务对象、内容、发布信息、服务方式、价格体系没有形成[3]。目前,除少数技术标准,多数处于待定状态。如《地质调查资料社会化服务标准或规范》、《成果地质资料数字资源检索标准》、《原始地质资料提交标准》等[4]。

2)缺乏较完善的地质服务产品体系与应用。一方面,目前的地质信息产品,形成单个的服务产品或服务案例具有可行性,但要达到形成服务产品体系的高度,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虽然以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地质找矿资料,但是网络在线信息服务的内容、查询检索、浏览和下载等应用方面还是十分缺乏。

3)缺乏必要的基础支撑体系。有的试点区,公共服务日常业务经费短缺、基础设施保障体系落后,存储、加工处理等必备的公共服务设备陈旧且数量不足;有的缺乏服务场地;服务人员力量薄弱,如青海目前仅有3人负责数据服务。

3 “两化”试点建议

3.1 完善政策法规

发达国家从版权、隐私权、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发布政策、定价政策、客户关系等方面,与合作伙伴或客户关系都以法令法规加以固定。如加拿大的《版权法》、美国的《信息自由法》、澳大利亚的《空间数据目录法案》*澳大利亚是较早开展地理空间信息网络化服务的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建立起自己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ASDI),较好地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社会化服务。。我国现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是不能覆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立法的重要性。我国地质资料服务的实际是:市场链目前尚未形成,基础数据生产基本上处于非市场化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引进商品和服务的市场机制,推进数据源更有效的重新配置。加快研究完善成果地质资料服务办法;建立产品价格机制、资料数据交换与协作利益共享机制。《地质调查资料社会化服务标准或规范》、《成果地质资料数字资源检索标准》、《原始地质资料提交标准》等标准也是亟待制定的内容。

3.2 深化并拓展共享服务

当前,最要紧的是应当利用当前集群起来的数据,解决经济性、社会性公共服务问题。地质资料两化数据应与地质找矿或城市开发利用规划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让现有地质资料发挥作用,尽早将这些产品推广应用或出版,可以形成系列:农业、旅游地质、地球科学知识普及和相关基础信息服务系列等[5]。另一方面,是通过项目拓宽社会可使用的地质资料基础数据,如为修建公路和地方政府的综合规划提供信息等。这些项目拓宽了社会可使用的地质资料数据来源。再者,为使资料尽快发挥效益,应结合一些重大成果召开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引起地方和中央的重视。

3.3 加强业务建设

一是项目立项要与国家目标一致,要与相关单位沟通想法,这是业务建设的一个最根本方面。二是健全组织机构。通过建立领导小组,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直接参与,能够高效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热情及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三是人才建设,注重培训交流,提出不同意见,提高技能。四是资金保障,地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地质资料,既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又是对客观世界的解释,这种解释与人们掌握的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需要不断深化、完善,包括理论的创新[2]。加大资金投入,能保证地质资料“两化”项目经费需求和持续的投资强度。

3.4 加强跟踪督促

如何保证现有成果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内容更加深入、丰富和多样化,完善和科学的政策与管理,也是保证信息服务正常进行的重要因素。如服务内容中,知识产权与涉密资料如何公开服务,还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为此,建议采取适当的形式,跟踪试点的全过程,跟踪每一个阶段的规划、方案和相关的地质资料项目的落实,建议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统一攻关,授权改革试点区,依靠政府引导,完善和修订有关服务价格、收费内容、平台建设、数据加工、整合、处理标准等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继而在全国推广应用。

总之,地质资料“两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逐步完善,不断探索对现有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对地质知识和地质信息的需要。坚持推进“两化”试点,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探索,地质资料服务两化就大有希望。

[1] 丁全利.服务为本——我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综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09-03.

[2] 丁全利.让社会感知地质工作的价值[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06-18.

[3] 姜作勤.发达国家地学信息服务的现状与特点[R].地质工作战略研究参考论文选编,2010.

[4] 谭永杰.地质资料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框架探讨[R].第五届全国地质档案资料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5] 姚华军.关于推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的思考[R]. 地质工作战略研究参考论文选编,2010.

猜你喜欢

试点区试点资料
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展与对策研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拱墅试点区现场会掠影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试点改革 越艰难越坚持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