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2012-01-25高晶晶
秦 晶 李 萌 高晶晶 李 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700)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中药保留灌肠是将中药液从肛门注入,使之保留于肠道内并吸收,从而达到全身或局部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个比较好的给药途径,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方便服药,或服药后呕吐的患者作用更为显著。中药灌肠治疗肠梗阻具有吸收快、药力大、组方灵活,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中药灌肠是中医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能。灌肠中如何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疗效,促进疾病恢复是护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将护理要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肠梗阻患者共92例,男38例,女54例,年龄42~80岁,平均57.5岁。
2 护理方法
2.1 操作前的护理
①心理护理:未经历过灌肠治疗的患者听到“灌肠”可能会不理解并具有惧怕的心理,此时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主动与患者交谈,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的方法,需要配合的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并关注患者的感受,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精神放松,主动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能进食的患者治疗前后1h禁食,治疗前告知患者不要吃的太饱,并嘱其排空大小便[2],以减低腹压,减轻灌肠后产生的便意,增加药液在肠腔内保留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发挥药效。③准备用物时中药液用温水浸泡,药液温度达到38℃~40℃[3]为宜,剂量不超过200ml,以防保留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吸收。
2.2 操作中的护理
①患者取左侧卧位,导尿管前端用石蜡油润滑,插入肛管深度15~30cm[4],灌肠后,嘱患者先左侧卧,后右侧卧,最后平卧30min以上,使药液均匀地分布在肠腔内。②部分肠梗阻患者肠道内有粪块阻塞肠道,插管的过程中可能会有阻力,此时可嘱咐患者张口呼吸,不可用蛮力,以免造成损伤。松开水止后密切观察灌肠袋内液面下降情况,如未见下降,则应怀疑流入受阻,应轻轻移动肛管,必要时检查有无粪块堵塞。③灌肠袋的高度不宜过高,以30cm为宜,观察灌肠液的温度及流速是否适宜,如出现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深呼吸放松腹肌,并放慢进液速度,或暂停片刻,由臀部向肛门方向按压,可减轻患者的便意,如出现脉速、出冷汗、剧烈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医师给予及时处理。④待药液将要流尽时及时关闭水止,防止药液回流,造成药液的浪费。
2.3 操作后的护理
①灌肠结束后,将肛管轻轻拉出,将臀部抬高10cm,仰卧30min后再改变体位,以防药液外流。②患者排便后,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等,询问患者的感受,腹痛腹胀有无缓解,有无不适症状,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
3 结 果
结合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运用护理技巧对92例肠梗阻患者进行中药灌肠,使中药在肠腔中充分发挥作用,结果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改善,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临床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4 讨 论
中医认为肠梗阻属六腑疾病的范畴,六腑的共同特点是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动而不静、降而不升、以通为用。中药灌肠完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要求,并可将不同时间的辨证所选方药,及时注入直肠,直达病所或经吸收后再布散于全身,以发挥整体的治疗作用。中药直肠给药能加速奏效时间,提高疗效,且药物吸收部分不通过肝脏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可防止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化学变化而改变药物性能,同时也可减少药物对肝脏的毒性和副作用。中药灌肠可使药物通过肠壁吸收而产生全身作用,简便有效,副作用少,操作方便,价格低廉,患者耐受性好、易于接受和坚持,且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在操作的环节中,护理人员能做的就是尽量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使其充分发挥药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1]吕淑琴,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224.
[2]赵巍,薛丽强,王传堂,等.结肠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良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4):35-36.
[3]徐燕玲.中药灌肠病人的护理[J].临床中医药护理杂志,2005,12(2):26-37.
[4]李墩枷.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