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和防范措施
2012-01-25刘小妹孙海燕
刘小妹 孙海燕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太和中医院,安徽 太和 236600
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液反应,因输入致热物质所引起。多由于药液、输液管和注射器质量不合格,消毒保存不良,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引起[1];患者表现为寒战继之高热,并伴有全身症状,头痛、恶心,脉速等。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护理部2006至2011年的输液反应记录,19例发热反应,年龄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老年人和小孩,老年人年龄50~70岁不等,小儿年龄6~11岁不等。
2 处理措施
2.1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保留静脉通路,更换新的输液器和液体,续上一瓶空水,待病情稳定后遵医嘱加药。
2.2 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吸入,改善患者的呼吸症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3 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0.9%NS100ml+赖氨匹林0.9g静脉滴注,小儿剂量酌减,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和654-2缓解机体反应和寒战。
2.4 对持续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头部冷敷,应用冰帽[2],降低大脑的氧代谢,保护大脑组织,防止脑水肿,辅助降温,监测肛温不得低于30℃以防心室纤颤。
2.5 温水擦浴或酒精拭浴辅助降温,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禁忌拭浴,注意保暖,注意观察防止退热过快导致患者虚脱,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
2.6 协助患者饮温开水,条件许可,可让患者喝鸡汤或菜汤,补充能量,缓解寒战,促进散热。
2.7 密切观察患者直至病情稳定后两到三天。
2.8 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会出现恐惧焦虑和不理解的情绪,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交流工作,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心情,让患者相信我们并且接受和理解我们的治疗和护理,切忌语言生硬,引起医疗纠纷。
3 防范措施
3.1 把好药品质量关: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选购不易发生输液反应的液体。
3.2 存放液体的房间要求通风干燥,温度适宜,冬天温度不宜过低,设立专门人员管理糖水库,定期检查液体质量。
3.3 治疗室应宽敞明亮通风,加药时人员不宜过多,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不准面对加药区谈笑、咳嗽。
3.4 药物现配现用,严格遵循三查八对原则,坚持“一人一管”、 “一液一管”[3],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手卫生,加药前应做到七步洗手法洗手,以减少手部交叉感染,条件允许下可设立专人负责加药。
3.5 静脉输液宜在做好晨间护理半小时后,以减少空气尘埃粉尘污染。
3.6 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太凉的液体进入人体容易引起输液反应,输液速度以慢,特别是老年人和小孩。
3.7 病房温度适宜,夏天不宜制冷过度,冬天要及时供暖。
3.8 加强巡视病房,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总之,预防输液发热反应,护士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把握引起发热反应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液体无菌、无热源、无有害微粒及操作过程中防止污染。把好药物关、器具关及环境空气关,可使输液发热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从而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1]李晓松.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6-277.
[2]王晓宏,艾丽英.静脉输液反应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1):129-130.
[3]李玉珠.静脉输液致发热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2007,47(2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