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内型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2012-01-25

中外医疗 2012年17期
关键词:进行性瘤体低密度

王 兵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放射科,北京 101300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 例,全部为经手术证实肝内胆管细胞癌。其中男性7 例,女性3 例,年龄55~71 岁。 临床表现8 例出现进行性黄疸,3 例合并胆道结石。

2 检查方法

螺旋CT 平扫+碘海醇增强扫描,扫描层厚10mm,后重建层厚1~3mm。

3 病例影像表现

瘤体CT 平扫表现为肝内近肝门区单发(8 例)或肝左叶单发(2 例)低密度病灶,病灶边界多不规则,瘤体径线2.2~4.5cm 不等,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欠清晰,病灶内密度均匀。 经肘静脉团注造影剂后扫描:动脉期(注药20s)肿瘤边缘呈轻度环状强化,肿瘤内部强化不明显;门静脉期(注药60s)肿瘤边缘显示为环形低密度影,肿瘤内部出现不规则强化;延迟期(注药300s)肿瘤整体强化较明显,瘤体CT 值明显高于肝实质,肿瘤周围环形低密度影消失。 除瘤体本身的CT 表现外,10 例病例均伴有肿瘤远端相应的肝内胆管扩张,其中以肝门区肿瘤远端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及范围更加明显;3 例可见胆管内结石,3 例见肝门区肿大淋巴结影。

4 鉴别诊断

肝内型胆管细胞癌主要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①原发型肝细胞癌:原发型肝细胞癌患者多有乙肝、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值 (AFP)>200ug/L 居高不降或进行性升高;CT 平扫时肿瘤内部密度不均,肿瘤中心常见出血、坏死及囊变。 增强扫描,其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型,动脉期继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开始下降,此期内常可见到门静脉内瘤栓形成,待到延迟期肿瘤则呈低密度。 ②肝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进行性黄疸征象,病灶多位于肝叶而较少位于肝门区,平扫显示血管瘤呈均质低密度,边界较清晰且多呈类圆形,肿瘤远端无肝内胆管扩张征象。 增强扫描呈“早出晚归征”既早期病灶边缘结节状、弧线状高密度强化,持续向心性增强,延迟期呈高密度,时间常>3min。③肝脓肿:肝脓肿临床表现多较明显,发热及肝区疼痛明显,高烧、起病急、进展快,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CT 影像表现上多符合特征性三层结构征象(中心为液化坏死区,低密度无明显增强;中间层为胶原纤维较少的肉芽组织,低密度轻度增强;外层为伴有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的肉芽层,等密度增强较明显),结合临床症状不难鉴别。

5 结语

肝内型胆管细胞癌是指发生在左、 右肝管合流部至末梢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癌。 根据发生部位又分为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门部胆管细胞癌。 其中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约占总数的95%,肝内胆管细胞癌占总数的5%。临床表现多为黄疸、腹痛,晚期可出现乏力消瘦等。 肝内胆管细胞癌早期多无自觉症状,而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早期既可出现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

CT 影像表现方面:平扫瘤体密度低于肝脏实质密度,边界不规则,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欠清晰,没有包膜或假包膜。 由于肿瘤阻塞,所以平扫可见病灶远端相应区域的胆管扩张征象,尤以肝门区胆管细胞癌这一表现为著,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造影剂团注增强扫描后, 其典型表现是动脉期肿瘤周边呈轻度环状强化,随时间推移,造影剂呈向心性进行性强化,此过程中可出现斑片状及网格状不规则强化影, 待延迟后期, 肿瘤呈均匀强化,密度高于肝实质强化其强化持续时间较肝实质更长。

综上所述,在熟悉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 影像表现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此疾病的诊断不难鉴别。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 诊断学[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83-887.

[2] 郑穗生,高斌.CT 临床与诊断[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71-273.

猜你喜欢

进行性瘤体低密度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瘤体直径及体积变化的随访研究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更正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瘤体刮除骨水泥填充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
荆芥炭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