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药汤剂在临床护理中的合理应用

2012-01-25周新枝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4期
关键词:服法煎药汤剂

周新枝

(山西省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036200)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日益进步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凸现,人们对中医中药的治疗更加重视。中医护理更显出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特别是中药汤剂,吸收快,易发挥疗效,可随证用药,全面兼顾,能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情需要,更为广大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所信赖。现就将中药汤剂在临床护理中的合理应用浅谈如下。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有植物、动物和矿物,就目前记载已达数千种。药物具有一定的性和味,是其重要标志。性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称四气。味主要有辛、甘、苦、酸、咸,称五味。中药方剂由单方和复方组成,复方由君、臣、佐、使组成。一个疗效确实的方剂必须是:针对性强,组织严谨,方义名正,重点突出,多而不杂,少而精要。

煎药前药物的炮制

对个别药物,为了改变或缓和其药性,降低或消除其毒性,适应治疗需要,提高其原有疗效,需在煎前进行特殊炮制。如:大黄本大苦、大寒,姜汁制后可降低其寒苦之性,以热制寒,抑其偏性;麻黄辛温解表,发汗力强,蜜制后甘缓益元,发汗作用减低,润肺和中功效增强;黄芪生用固表入肺,蜜炙后则补中益脾;胆汁制黄连能增强其苦寒之性;醋制青皮、元胡均能增强其疏肝止痛作用。

煎药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哺乳期用药的禁忌。其次是合理选用煎药容器,因有些药物用金属容器尤其是铁锅煎煮,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副作用,影响疗效,故应选用带盖的陶瓷砂锅,价廉且不会发生化学反应。

煎药前用冷水浸泡30min,滋补药要多泡一段时间,使药物充分湿润,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煎出;煮沸后可用微火,以免药汁外溢及过快煎干;煎药时不宜频频打开锅盖,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解表、清热、气薄类药,宜武火急煎,以免药性挥发,药效降低,甚或改变;厚味滋补药宜文火久煎,使药效尽出;又如乌头、附子、狼毒等毒性药物,宜慢火久煎,可降低其毒性。还有某些煎法特殊的药物,如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重而难煎出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min,再下其他药;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宜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的,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再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木香等;有些药物需要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煎煮,如车前子、赤石脂、旋覆花等,以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咽喉、消化道的不良刺激;某些贵重药物如羚羊角、人参等,应切成小片另煎2h。

中药汤剂的服法

1.患病部位与服药时间。古代医学家对此甚为重视。据《本草纲目》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日;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汤液本草》记载:“药气与食气不保欲相逢,食气减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又在其中也。”又如《医方论》中指出:“病在上者频而少,食后服,病在下者顿而多,食前服。”这就是说,病在“上焦”如胸腔者,汤剂宜饭后服,并分多次服用,且药量不宜一次太多,而病在“下焦”,如胃肠疾病,则宜在饭前服用,以便药物能迅速下行,达到利导作用,如病在四肢、血行不畅,此时服用药物的作用通过血流渗达到四肢,而病在骨髓,如关节、腹背疾病,则应在晚上临睡前服用,以便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2.不同药物不同病症的合理服法。滋腻补益药宜空腹,如归脾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h服;安神类药宜在睡前服;发散药应在睡前服用,服后避风覆被而卧,使遍身持续微微有汗;利导剂宜饭后服,如大小承气汤、温脾汤、积食导滞汤;利气汤剂则宜空腹服,如治胃气上逆的旋覆代赭汤,治肺气上逆的苏子降气汤;治疗咽喉病的药应频服,慢慢咽下;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服用时必须严格遵照医嘱;个别汤剂还有特殊的服法,如鸡鸣散,应在天明前空腹冷饮,效果最好;对于治疗急病的汤剂则不拘时间,昼夜频服,使药物发挥持续作用,以维持疗效。服药呕吐者,宜先服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冷服、频而少进的方法。如遇昏迷病人、吞咽困难者,宜鼻饲给药。

3.服药的剂量。因病人年龄、发病时间长短不同,体质强弱不一,服药的剂量也不同,年轻、体壮、初病者剂量宜大,年老、体弱、久病者,因正气已虚,药剂用量要少,才能做到标本兼顾。儿童剂量也要少,并分多次服用;滋补类药量也不宜过大,以免有效成分在胃中流失,得不到充分吸收,从而降低药效;服用发汗药、泻下药时,如药力较强,服药应适可而止,以得汗、得泄为度,不必尽剂服用,以免汗下太过损伤元气;峻烈或毒性药应先小剂量服用,逐渐增加,有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中毒;呕吐病人药量要少,且应冷而频服,以免胃气上逆。

4.服药的温度。一般多用温服。根据辨证的病因,病人分为寒、热、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四类。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系真寒假热,则宜热药冷服;如系真热假寒,则宜寒药热服。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治寒宜热,凉而行之,治热宜寒,温而行之”的服药反佐法。

服用汤药的禁忌

中医称服药禁忌为忌口。是指服用某些药物时不可同时吃某些食物。病人在服汤药期间,一般应忌生冷、油腻、腥膻、不易消化及具有特殊刺激性食物。临床上根据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所区别,如用清热类汤剂时不宜食辛辣食物;脾胃虚寒或胃寒病痛等证,应忌食生冷助寒类食物;服用健脾消导类药物时,不宜进食黏腻、油炸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服用镇静、安神类药物时忌食辛、辣、酒、咖啡及浓茶等具有兴奋神经作用的食品;水肿病人忌食高盐食物;高热病人忌食油腻;外科疮疡、皮肤病、哮喘病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及鱼、虾、蟹等腥膻发物。

以上是笔者从护理角度提出的中药汤剂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事宜,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除此之外,在临床治疗护理中还应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以及药物的性能随时调整汤剂的服法,以达理想疗效。

猜你喜欢

服法煎药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严氏济生方》中煮散剂的应用探究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智能化煎药中心设计探讨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机煎药与传统人工煎药的对比
心血管疾病茶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