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62例

2012-01-25左晓峰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4期
关键词:颊车攒竹面神经

左晓峰

(湖北省宜都市中医院,443300)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该病具有肯定的疗效。根据周围性面瘫的病理特点,笔者采取分期针刺方法治疗该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07~2008年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6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35例;年龄17~78岁;急性期内(发病1周内)来诊者49例,恢复期内(发病时间超过1周以上)就诊者13例。

治疗方法

采取分期针刺治疗方法。

急性期:浅刺患侧阳白、攒竹、颧髎、牵正、颊车、地仓,以0.5寸毫针浅刺进入皮下,以针不脱落为度,配合针刺患侧翳风和健侧合谷,留针20min。留针期间给予TDP神灯照射患侧面部,每日1次。

恢复期:采取沿皮透刺针法,取患侧的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人中透地仓、颊车与地仓互透、承浆透地仓,配合针刺患侧颧髎、翳风和健侧合谷,进针后接G6805电针仪,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给予神灯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面瘫症状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好转:面瘫症状明显改善,面肌功能部分恢复。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面部功能未恢复。

治疗结果:62例患者中治愈5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87.1%,总有效率96.8%。

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两天前受凉后出现左侧口眼歪斜,无发热、恶寒。查体:左眼闭合不全,人中沟右偏,左侧口角下垂,鼓腮漏气,双侧上下肢肌力正常。头颅CT检查无异常。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疗:浅刺阳白、攒竹、颧髎、牵正、颊车、地仓,配合谷、翳风。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后改用沿皮透刺法,取患侧的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人中透地仓、颊车与地仓互透、承浆透地仓,配合针刺患侧颧髎和健侧合谷。进针后接G6805电针仪,用断续波,电流强度以面部肌肉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给予神灯照射。每日1次,治疗10次后面瘫症状消失,面部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多因寒冷刺激、病毒感染等原因导致茎乳孔内急性炎症水肿,压迫通过其内的面神经,使面神经变性坏死,从而出现面瘫症状。

针刺疗法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首选疗法。在急性期内采取针刺治疗对血管的舒缩活动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可改善面神经炎症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从而减轻面神经变性。由于在急性期内,神经受损变性仍在发展过程中,此阶段针刺应以浅刺和弱刺激为主,局部取穴应少,并配合远道取穴,不使用电针,以免加重神经损害。进入恢复期后,神经变性已经停止,进入功能恢复阶段,此时采用透刺疗法加电针治疗能提高局部神经兴奋性,加速受损神经组织的修复,增强面部肌纤维收缩,促使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组患者中有2例无效,这2例均为疱疹病毒侵害膝状神经节所致的面瘫(即Hunt综合征),其中1例同时患有糖尿病。此类面瘫单纯用针灸治疗效果欠佳,神经功能恢复较差,应采取针灸和药物综合治疗。

猜你喜欢

颊车攒竹面神经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小穴位 大健康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