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鸡盲肠球虫病的防控措施
2012-01-25卢梅
卢 梅
(山东省昌邑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昌邑 261300)
鸡盲肠球虫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威胁密集封闭式工厂化养鸡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疾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雏鸡,15~20日龄更为严重。除引起死亡外,病愈鸡长期不能完全康复,生长、发育及增重、产蛋均受到严重影响。
1 流行特点
鸡盲肠球虫病仅引起鸡发病,所有月龄和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常以2~18周龄的鸡多发。易感鸡吞食成熟虫卵是唯一的自然感染途径。病鸡、带虫鸡是本病的传染源。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球虫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5~7月份正是雨水多的季节,空气闷热潮湿,适宜盲肠球虫卵囊在外界的发育传播。此外,饲养密度过大、垫料的卫生恶劣、缺乏维生素及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或者鸡传染性贫血的发生都可能成为球虫病发生的诱因。
2 病原体
鸡盲肠球虫病的病原体是柔嫩艾美尔球虫,主要寄生于盲肠,故称盲肠球虫。该病通过卵囊传播,球虫卵囊的抵抗力很强,在潮湿的土壤中可存活1年,一般的消毒药对它不产生任何影响,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很长时间。球虫的繁殖力很强,1个卵囊感染鸡1周以后,就可产生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个卵囊。但是卵囊对干燥环境抵抗力很差,当空气中湿度为20%时,卵囊仅存活1~5 d。
3 临床症状
盲肠球虫病多发生于15~50日龄的幼雏。病鸡羽毛松乱,翅膀下垂,眼半闭,缩颈呆立或者缩成一堆。食欲减退,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可视粘膜苍白,粪极稀带血,以后拉血液,严重贫血。泄殖腔周围羽毛污秽,被排泄物污染。两腿发生痉挛性收缩,3~5 d内发生死亡。
4 病理变化
盲肠肿胀,比正常的大2~3倍,充满血液,发病2~3 d后,盲肠硬化变脆充满凝血和干酪状物质。发病4~6 d后,盲肠显著萎缩,内容物极少,全部呈樱红色,肠管增粗,小肠浆膜及粘膜上均可见到许多粟米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心、肝、肾没有变化。
5 诊断
本病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进行综合诊断,但本病确诊必须采用实验室方法诊断,对病鸡的粪便及盲肠内容物进行涂片镜检,可发生大量的宽卵圆形的球虫卵囊,壁光滑,无卵膜孔。
6 治疗措施
6.1 饲养管理中及早发现,及时投药
病鸡排血便时,鸡感染球虫已有90~120 h,球虫在鸡肠内以裂殖体的形式在盲肠上皮细胞内增殖引起肠道发炎以及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流失,对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即便免于死亡,肠管的修复和营养物质吸收等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需2周以上的时间。故见血便时用药药效极差。
6.2 穿梭用药或轮换用药
为提高药物对防治鸡球虫病的效果,避免产生耐药性,应穿梭用药,即在同一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轮换用药,即在二批鸡进出中更换抗球虫药。
6.3 保护肠粘膜,促进肠粘膜的修复
患盲肠球虫病的鸡都能引起肠道出血、发炎,并易继发、并发其他疾病,在治疗时应配合使用止血和消炎的药物。
6.4 使用维生素
尤其是维生素K和维生素A,日粮中添加硒和维生素E也可减轻球虫的致病作用。
6.5 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
在发生球虫病时,减少日粮中麸皮和碳酸钙的含量,因为其中有促进球虫发育的物质。
6.6 药物预防与治疗
鸡球虫病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由于球虫对于大多数抗球虫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因此用药时应有针对性,不可盲目用药。用作预防的药物有:克球粉、盐霉素、马杜拉、莫能菌素、拉沙里菌素等,用于治疗的药物有磺胺喹恶啉、磺胺氯丙嗪、磺胺二四嘧啶、三字球虫粉、球虫痢灵、尼卡巴嗪等,而氨丙啉、氯苯胍、地克珠利、常山酮等,对球虫的孢子体的发育有抑制作用,故效果不够理想。
7 预防
7.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料最好采用棚架饲养,尽量减少鸡群接触粪便的机会,减少粪便对饲料和饮水的污染。
7.2 定期对鸡场进行消毒,避免将外界病原引入。在易发季节,对易感鸡群或污染严重的鸡舍彻底消毒,对雏鸡进行药物预防。
7.3 选择优质富含维生素的全价饲料,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7.4 蛋用鸡、种鸡尤其是肉种鸡,可选择疫苗免疫,而生长期短的肉仔鸡因在用疫苗后发生的反应可使增重和肉料比受到不良影响,致使经济效益下降,所以肉仔鸡不用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