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免疫失败因素分析
2012-01-25贺丽芬
贺丽芬
(河北省抚宁县财政局,抚宁 066300)
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全年放养肉鸡12 000万只,月出栏肉鸡900万只,有600多家养殖专业户。这些养殖户都能按照正规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但在生产实践中,接种疫苗后未能获得免疫效果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同鸡场和不同鸡舍之间同种疫病、同一疫苗的免疫效果差别很大。
我们知道,鸡群虽已接种了疫苗,但并不等于获得了免疫。造成鸡体不能得到应有免疫应答因素很多,这与疫苗质量、肉鸡体况、免疫程序、病原体种类及强弱,以及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接种操作等因素有关。本文试结合秦皇岛地区生产中对肉鸡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同行参考。
1 免疫抑制
1.1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机体对不同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控制得好,鸡群健康;控制得不好,就成为病鸡。运输、天气炎热、抓鸡、鸡舍氨气等都可以使鸡产生应激反应,这些应激能刺激脑下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它再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显著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也有抑制作用,同时增加IgG的分解代谢,严重抑制免疫反应,降低免疫效果
1.2 营养平衡
营养是保证肉鸡快速生长的必备条件,如果营养不平衡,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致使免疫能力降低。这里特别强调一下维生素E的缺乏,E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它能有效保护生物膜,防止膜中脂肪酸氧化,使细胞免于损伤和癌变。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1.5%~3.0%维生素E新城疫HI抗体效价能提高一倍,但不可加量。
1.3 药物
肉鸡由于增重快,日龄短,疾病多,用药量相对较大,有些药物对于免疫有抑制作用,如:氯霉素、庆大霉素、痢特灵等主要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这些抗生素类药物可使活菌苗中的细菌灭活或改变菌苗的抗原成分而使菌苗接种时免疫失败。例如黄曲霉素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使肉鸡的胸腺、法氏囊腺体萎缩,毒害巨噬细胞从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
1.4 传染病
鸡的某些传染病是由可能损害鸡体免疫系统的病原体引起的。目前,已经发现有多种传染病病原体引起鸡免疫系统损害,而导致免疫抑制。这些疾病有球虫、传染性贫血、淋巴白血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这些病原体主要损害法氏囊、胸腺、脾脏等,由传染病引起的免疫抑制是终生的,不可逆。
1.5 免疫耐受
机体对病原体不产生应答反应称为免疫耐受,以下情况易引发免疫耐受。
1.5.1 母源抗体过高 因为疫苗中的抗原一进入机体就被母源抗体所包围,使它不能和相应的B淋巴细胞接触,无法产生免疫应答。
1.5.2 免疫麻痹 接种疫苗时,如果疫苗毒力太强,直接损伤免疫器官造成免疫抑制。2011年12月26日,抚宁县大刘庄赵某养鸡场,存栏肉鸡13 000只,使用法倍灵免疫,剂量是2.0 ml,17日龄发病,20日龄合并激发新城疫,造成鸡只死亡5 000余只,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多万元。
1.5.3 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 雏鸡早期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引起的免疫抑制。
1.6 抗原竞争
将2种或2种以上无交叉反应的抗原同时接种时,机体对其中一种抗原的机体应答显著降低。所以,应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操作。
2 人为因素
2.1 疫苗稀释不当
2.1.1 稀释液选择不当 未加疫苗保护剂,直接用井水或自来水,或在稀释液中直接加入全脂奶粉。而如新城疫、传支、喉气管炎等亲脂性病毒主要存在于表面的脂肪层中,致使先饮水的鸡饮进超量病毒,后饮水饮进的病毒量很少,而且有包膜的病毒可迅速被脂溶液破坏,严重影响免疫的一致性。
2.1.2 稀释浓度不当 有些人为了补偿疫苗接种过程中的损耗,有意加大稀释液的用量;有时操作后期发现已稀释的疫苗不够用,随意加水增量;也有人为了降低防疫成本而任意减少免疫剂量,致使疫苗剂量不足,降低对抗原的应答功能,不能产生良好的抗体水平。疫苗浓度过高的情况也偶有发生。有人认为增加剂量可以提高免疫质量,因而盲目超量应用,使肌体超负荷反应,引起免疫麻痹,降低或丧失对抗原的应答功能,影响免疫效果,甚至超量应用引起发病。生产中因母源性病原人工接种而发病的时有发生。而适当加量可以提高免疫效果,如饮水免疫时,只有疫苗进入鼻孔与咽部接触上呼吸道黏膜才能引起免疫反应,进入鸡腺胃的很快失效。因此剂量大小要由当地技术人员的指导。
2.1.3 疫苗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 疫苗稀释后,接种间隔时间太长。接种前将疫苗1次稀释完,置于常温下连环使用,这样越往后用的疫苗效价越低,尤其在稀释质量不好或温度偏高的情况下,效果更差。
2.2 接种技术或方法错误
大群地面平养的肉鸡群免疫,接种技术操作要领往往理论上讲的是一回事,具体人员操作又是另一回事。
2.2.1 滴眼、滴鼻操作不到位 为赶速度,有时疫苗尚未滴入眼内鼻内,就把鸡放回地面,有时由于地面平养接种过程分隔困难,未接种的鸡大批窜入已接种的鸡群,造成漏免。
2.2.2 注射技术控制不准 针头刺到皮肤之外,疫苗流到体外;或针头太粗,拔出后药液倒流出来;或针刺太深,药液注入胸腔或腹腔;或注射器定量控制失灵,使注射量不足。有些疫苗在抽取时要频频摇动,否则极易造成先注射的疫苗含量过大,而后注射的则剂量不足,或仅为稀释液。
2.2.3 饮水免疫 饮水器不足,分布不当,免疫前限水过分或不足,均影响免疫结果。
2.2.4 喷雾免疫 雾滴过大、过低,鸡吸收不足,但雾过小,气温高或风速过大时又易于散发掉。要适当掌握喷雾的时间、温度、风速和雾滴大小。
2.2.5 兽医器械清洁卫生 滴管、注射器、喷雾器、稀释用的容器和饮水器等清洗不干净,含有残余消毒药物,或使用金属器皿都会影响免疫效果。
2.3 免疫操作
(1)每一种疫苗都有其最佳接种途径,有人为图省事,随便改变免疫途径。例如把鸡新城疫I系疫苗改为饮水免疫,效果很差。这种现象在地面平养,为了集中接种而人手又忙不过来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2)有的鸡场发病频繁,所以每隔2~3 d就接种疫苗,认为免疫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未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规律,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除抗原抗体中和因素外,频繁的抗原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丧失对病原的抗御功能而发病。而有些鸡场发病率低,而随意减化免疫次数,这样强化免疫间隔时间太长,造成免疫断档,抗体水平低于安全滴度而发病。有时多种疫苗兼用或程序相近,这样会受抗原排他性反应影响,发生竞争性干扰,同时加重机体的抗原反应,引起记忆应答紊乱,从而降低免疫效果。
(3)有的鸡场在疫苗中乱加药物,影响疫苗质量。疫苗中添加适量抗生素,对防止疫苗污染,减轻疫苗反应有一定作用。但盲目混入药物后,会使稀释液的pH值发生变化,pH值高低都会抑制或破坏疫苗的生物活性,影响免疫效果。
(4)在免疫期间,鸡群人为管理不善(如:鸡舍温度忽高忽低,应激太强)也会影响免疫效果。
(5)有人由于疏忽,在接种病毒疫苗期间饲喂抗病毒药物,这样对疫苗的干扰就更大。所以在制定免疫程序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而实际操作人员要有责任心,讲究科学,不随意行事,方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