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1-25祁向前
祁向前
(青海省河南县草专队,河南 811500)
黄南州有天然草场面积159.66×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151.42×104hm2,占草地面积的94.84%。草场类型以山地草甸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沼泽类和灌丛草甸类草场为主。牧草优势种包括: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矮嵩草(Kobresio humilis)、苔草(Carcx)、披碱草(Elymus nutans)、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并伴生有黄帚橐吾(Liguiari a virgaurea)、甘肃马筅蒿、龙胆等〔1〕。草场面积大,草地类型多,草质好,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场所。但是,由于黄南州地处青海省青南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的发展和牲畜超载、滥开滥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严重,牧草质量退化,产草量下降,畜草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1 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畜草矛盾出现
黄南州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草地畜牧业是黄南地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从事草地畜牧业生产的人口有111 237人,占全州农业人口的56.79%,草地畜牧业产值占全州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2010年底,全州牲畜存栏为212.46万头(只),出栏率达48.72%,商品率达43.56%,畜牧业总产值83 548.29万元,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从“八五”至今,用于草原建设的累计投资达218 096.61万元,“四配套”(围栏、畜棚、定居点、人工种草)建设户达7 970户,占总牧户的39.92%,建成围栏64.43×104hm2,畜棚59.64×104m2,定居房屋21 510户,种植当年生牧草1.04×104hm2,多年生牧草1.24×104hm2,灭鼠347.73×104hm2,灭虫35.6×104hm2。
黄南州草原站依据《青海省2010年草原监测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青南地区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试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了2010年度草地资源生态监测调查工作。经调查2010年全州冬春草场理论载畜量126.83万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360.38万只羊单位,超载233.55万只羊单位;夏秋草场理论载畜量81.56万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360.38万只羊单位,超载278.82万只羊单位。全州全年理论载畜量124.4万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360.38万只羊单位,超载235.98万只羊单位,需要出栏235.98万只羊单位,全年需补饲干草325.65×104kg[1]。可见,牲畜超载数量大,畜草矛盾十分突出。
2 畜草矛盾原因分析
2.1 草地大面积退化
草地退化是黄南州牧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跟全省三江源区一样,黄南州牧区9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全州牧区退化草地面积达148.47×104hm2。其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有79.91×104hm2,中度退化草地面积达56.45×104hm2,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型退化草地)面积12.11×104hm2。由于草地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较单位面积可食鲜草产量下降了50%~60%,优质牧草比重下降20%~30%,有毒有害类杂草增加70%~80%,草地植被盖度减少15%~25%,优势牧草高度下降了30%~50%,原生生态景观破碎化,植被演替呈高寒草甸→退化高寒草甸→荒漠化地区的逆向演替趋势。
2.2 草地鼠虫严重危害
黄南州牧区广泛分布生息着高原鼠兔、高原鼢鼠、草原毛虫、蝗虫等鼠虫种类。害鼠、害虫数量多,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整个草地。据调查,这一地区鼠虫害发生面积达115.69×104hm2,占草地总面积的70.13%(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73.31%),危害面积达73.43×104hm2。其中,高原鼠兔发生面积达32.48×104hm2,危害面积20.97×104hm2,危害区鼠害密度平均有效洞口数213.45个/hm2;高原鼢鼠发生面积达55.65×104hm2,危害面积37.84×104hm2,危害区鼠害密度平均新鲜土丘数269.11个/hm2;草原毛虫发生面积达20.97×104hm2,危害面积12.69×104hm2,危害区平均虫口密度98.3头/m2;蝗虫发生面积达6.58×104hm2,危害面积1.93×104hm2,危害区平均虫口密度48.5头/m2。因鼠虫危害损失牧草3.19亿 kg,折合经济损失6 000多万元。鼠类不仅与家畜争夺优良牧草,降低草地载畜量,而且终年打洞造穴、挖掘草根、推出土丘、破坏草皮、造成地表塌陷与水土流失。轻则地表千疮百孔,杂、毒草丛生,使草地逐步退化变质;重则使地表土层剥蚀,形成寸草不生的次生裸地。
2.3 超载过牧
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牧民群众重视发展牲畜头数,牧草在生长季被牲畜反复利用践踏,牧草得不到繁衍生息的机会,草地原生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量毒杂草滋生蔓延,据调查,黄南州牧区毒草害发生面积达31.13×104hm2,危害面积达17.91×104hm2,危害区优良可食牧草、植被盖度比例大幅度下降,出现了大量的次生裸地,植被群落组成结构趋于简单,土壤种子库得不到足够的补给,造成草地可食草产量大幅度下降。据1986~2010年全州冬春草场产草量调查,每年全州大部分地区牲畜超载,生态状况全州最差的泽库县超载最为严重,每年超载数都在50万只羊单位以上[2]。全州很多夏秋草场由于没有承包到户,超载过牧现象更为严重。超载过牧不仅使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而且使草地植被逆向演替,为害鼠的生存和繁衍创造了食物资源和生存环境,使害鼠数量迅速增加,鼠虫危害更加猖獗。草地一方面受到过牧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受到鼠虫害的侵扰,从而使草地进入过牧→退化→鼠害→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牲畜长期超载,使草地不堪重负,草场质量和产量下降,并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衡。
2.4 过度采集(药)、滥垦
上世纪70~90年代初期,黄南州牧区乱垦草原、砍挖灌木,农区草山草坡无序乱采秦艽等药材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造成草地生态环境恶化,地表覆盖度降低,造成沙化、荒漠化。黄南州中藏药材资源丰富,前几年,随着市场对药材需要量的剧增,药材价格(尤其冬虫夏草)的持续上涨,采集规模越来越大,采集期大量人员涌入草原,过度的采集,无序的管理,使药材资源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资源量锐减,个体变小,同时草地植被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此外草原上开采地下矿产,采金、采石等对草地破坏严重,大面积草皮、河床破坏,草场上出现坑穴、沙堆,致使河流断流,沼泽湿地逐年减少,干旱草地面积不断增大。草地生态环境的的恶化,使草地可食草产量逐年下降,畜草矛盾日趋突出。
2.5 生产方式落后,周转慢,对草地放牧压力大
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全年以放牧为主,很少补饲,以游牧半游牧方式经营,对草地放牧压力大。加之传统饲养习惯的限制,周转慢、效益低的牦牛和藏羊在畜群中占很大比例,低出栏率(48.72%)、低商品率(43.56%)、低繁殖母畜比例(58.78%)和低仔畜繁活率(81.84%)成为黄南州草地畜牧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标志。黄南州畜牧业经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型经济,效益低下。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如草地施肥灌溉与灭杂治毒草、牲畜改良等措施几乎没有推广应用;划区轮牧、休牧育草、种草养畜、牛羊快速育肥等未能大面积实施,草地畜牧业科学进步缓慢。
3 对策
3.1 持之以恒,灭治草原鼠虫害
针对鼠虫害现状,必须各级部门齐抓共管,抓住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治理这一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资,动员牧区一切力量,大力进行群防群治,持之以恒,坚持“灭治一片,巩固一片”的原则防治鼠虫害。并积极保护好鼠虫天敌,大力推广召鹰灭治技术等生物防治技术,增强生物防除能力,通过综合措施,控制鼠害的再次发生,使其数量永远处于防治标准以下。同时,建立严格的鼠虫害监测体系,加强监测工作,从而科学监测和预防鼠虫的发生和蔓延。
3.2 以草定畜,减轻草场压力,缓解畜草矛盾
一是积极争取以草定畜、划区轮牧、休牧育草等草地生态治理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草地生态治理步伐和牧区经济发展。二是根据草地生产能力大小,确定放牧牲畜数量,每年应在冬季来临之前,加大出栏,提高适龄母畜比例,减轻天然草场的放牧强度,做到以夏秋饲草总量决定牲畜数量,以冬春贮草量决定出栏,实行以草定畜。大力推行划区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对重度退化和沙化草地实行围栏禁牧进行休牧育草,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三是积极治理退化草地,根据退化草地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手段实施草地治理措施,恢复和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3.3 加强人工草地建设,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人工草地是解决冬春饲草不足,牲畜乏弱,遇灾即死,限制畜牧业生产增长的关键。建立稳定高产的人工草地,是解决草畜之间季节不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冷季放牧家畜营养需要以及维持平衡饲养的必备措施。黄南州近几年种草规模都在0.8×104hm2左右,这与黄南州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极不协调。冷季缺草是家畜“冬瘦、春亡”的主要原因,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发展饲料加工业,加强冬季补饲,是黄南州草地畜牧业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3.4 加快牲畜周转,提高草地产出能力,减轻草地压力
利用牧草的生长季节性规律,扬夏、秋青草期之长,避冬、春枯草期之短,在青草期尽量多养,快肥,早出栏,在枯草期集中饲养保住基础母畜、育成母畜和良种公畜,把牲畜的饲养量和牧草量的盛衰期协调起来,这样既可发挥羔羊、牛犊阶段发育最快和饲料报酬最高的优势,大力出栏羔羊、犊牛,又有利于减轻草场压力,恢复和提高草地生产力。
[1]黄南州草原监理. 黄南州2010年草原监测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R).2010,10.
[2]黄南州草原站.黄南州冬春草场产草量调查报告(R).1994-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