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药,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2012-01-25罗仁义
罗仁义
(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农业服务中心,惠水 550600)
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准确把握畜禽养殖过程中兽药使用,对加强监管、控制兽药残留、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准确掌握畜禽养殖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的第一手数据,笔者近期对多家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生猪养殖场、蛋鸡(肉鸡)养殖场进行实地调查,并与兽药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畜禽养殖户进行了座谈调研,现在将调研进行结果分析讨论,供读者参考。
1 畜禽养殖使用抗菌药情况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抗菌药,但养殖场(户)在饲养过程中不会随意添加抗菌药,因为这样会增加饲养成本。调查表明,1头商品猪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0元左右,这与当前生猪出栏价每头1 500元(100 ~110 kg)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成本仅占不到1%。1只商品蛋鸡1个饲养周期平均使用抗菌药物1.5元,与其创造的150元(16 kg鸡蛋和老鸡淘汰)的产值相比,抗菌药物的使用成本仅占1%,而肉鸡由于饲养周期短、抗病力差,抗菌药物使用成本相对高一些。畜禽养殖过程中除季节变换及转群过程中添加些抗菌药物或中草药,常年或超量使用抗菌药物的养殖场(户)极少。从生产、经营、养殖企业的调查中发现,疫苗、中药、微生态制剂等功能性添加剂占了较大比重,而抗菌药物仅占防病成本的1/3。
2 养殖环境及技术水平决定用药量
2.1 养殖理念决定用药量
调查发现,养殖过程用药情况与诸多因素有关。大型规模养殖场都能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防疫不惜重金,做到应免尽免。同时,高度重视消毒及日常保健工作。有的养殖场会在换季时使用抗菌药物或中成药,以预防疫病感染。而散养户除使用国家强制免疫的免费疫苗外,其他疫苗费用投入较少。
2.2 养殖设施
环境卫生设施先进、通风透光条件好、注重防疫消毒的养殖场相对发病较少,用药也少。养殖环境养殖密集地区,动物疫病暴发的可能性相对较大,预防药物使用量也稍高。养殖氛围决定了用药水平,有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专业技术力量不强,其防疫、用药都是随大户“跟风走”,过量用药的很多是一些没有养殖经验的“新手”。
2.3 技术服务人员素质决定用药量
规模养殖场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经验丰富,用药较为规范。 乡村兽医为小规模饲养户及散养户提供诊疗和药物服务。其中,一部分人员由于业务水平不高,难以正确诊断动物疫病,不能对症治疗,1种药物使用2 d没效果立即换另一种进行治疗,1头猪的诊治费从10多元到几十元不等,可能存在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2.4 兽药销售人员
有些兽药经营企业常年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提供用药及治疗方案,由于利益驱动,他们有时会要求养殖户在饲养过程中定期添加某些药物用于预防动物疫病。有些兽药生产企业技术人员也定期到养殖户中走访,提供用药及诊疗服务,这类养殖场有可能存在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2.5 投入品不规范
生产经营秩序是过量用药的重要推手。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秩序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抗菌药物的使用量。(1)无证饲料生产企业。有些规模较小的饲料厂未取得生产许可证,在生产自配料时也常代加工或无证生产配合料,常会根据养殖户的需求添加抗菌药物、违禁药物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2)无证兽药经营人员。没有经营门面,不提供销售凭证,直接把药品送到养殖场(户),很多低价假劣兽药、原料药和禁用药通过该渠道进入养殖环节。(3)投入品质量。目前,兽药、饲料等投入品质量良莠不齐,普通养殖户难以甄别,养殖户普遍形成“兽药不如人药质量好”的观念,从而导致部分人药兽用。同时,养殖户使用不合格的兽药,降低了疗效,增加了使用剂量和数量,慢慢形成了超量使用兽药的习惯。
3 减少兽用抗菌药使用措施
3.1 规范用药
通过开展养殖户系统培训工程,大力普及科学养殖新技术,推广无公害、绿色养殖生产模式,灌输畜禽养殖“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不用药”的理念。通过推广功能性添加剂、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使用中草药防病治病等措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全社会应当提升畜禽养殖行业的社会地位,加大药物残留及耐药性对动物与人潜在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的意识,培育健康的畜产品消费观念,营造畜牧业生产生态、科学、绿色、环保、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3.2 提高科学化饲养水平
开展养殖业升级工程,加大对畜禽养殖场改造的资金扶持力度。严格推行养殖业资格准入,通过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核、项目审批等措施,提高养殖业门槛。逐步淘汰人员素质低、养殖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环境卫生差的养殖企业,促进养殖业的转型升级。饲料兽药生产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安全绿色的畜牧业投入品。农业科技人员应加大养殖新技术研究,研制和推广使用对人和动物健康安全、无污染、无残留的抗生素添加剂替代品,研究科学养殖技术,降低养殖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度依赖性。
3.3 推广“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
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组建经济合作组织等形式,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农户”饲养模式。龙头企业作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与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协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指导、统一销售的模式。通过落实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法人单位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约束农户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延伸对农户的畜产品质量控制。加强龙头企业的品牌培育,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畜产品附加值,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3.4 加大行政执法力度
全面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兽医开具的处方购买和使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严格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行政许可,控制审批企业数量,同时加大对持证企业的督查,对生产不规范的行为严肃处理。建立兽药、饲料、药物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使用全程监控体系,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的行为,建立定期市场抽检制度,杜绝不合格的畜牧业投入品流入市场。加大对养殖场的监管频次,对使用违禁药物、不执行休药期、过量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严肃查处。
3.5 建立养殖服务体系
制定畜禽及产品出售标准,加强检疫检验,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禁止入市。完善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立公益性人员为主的养殖服务队伍,实行经营与服务分开,公益性服务人员对养殖企业实行包片负责制,免费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同时监管畜禽养殖企业的兽药、饲料等投入品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