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效果分析

2012-01-25夏丽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0期
关键词:肠粘连肠管腹部

夏丽红

江铜集团德兴医院,江西 德兴 334224

由于外科的不断发展,腹部手术越来越多,因手术造成的腹腔内粘连达90%,其中粘连性肠梗阻占40%[1],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手术次数越多,粘连越严重。究其原因,除与其疾病本身及手术方式方法有关外,还与术后对肠护理缺乏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关。针对以上情况,本院自2007年3月1日起,对收治的腹部手术患者给予其中半数病人以护理干预,并与对照组相比,收效显著,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15~45岁之间的患者210例,其中胃肠手术65例,胆囊手术60例,阑尾手术85例。将210例分成2组:观察组105例、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

2 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

2.2 观察组 采用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由专科护士负责护理,在计划时间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制订规定干预内容,护士在实施每项护理干预后签名,注明实施时间,确保每项措施执行到位。

2.3 护理干预

2.3.1 心理干预 ①建立干预基础:尊重、关心、体贴患者,并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其痛苦,使患者产生信任的心理;②减轻依赖心理:向患者讲解腹部手术的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让其知晓手术程序,增加承受能力,解除紧张心理,术后尽可能自己活动,如变换体位、行走,如厕等。嘱家属尽量减少过度搀扶动作。③解除焦虑心理:术后2h介绍术后情况,指导早期活动,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3.2 认知干预 ①护士对每一位患者在术前、术后、24h内均要宣教以下内容:腹部手术术后治疗护理的基本知识;术后可以下床活动的最早时间,强调每位病情稳定的患者均要在术后24h内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对术后康复的好处;如可促进肠蠕动肛门排气排便,减少肠粘连,正常活动对切口缝合无影响。

2.3.3 功能锻炼干预 手术后肠粘连的预防重点在于早下床、及早运动,使小肠在较大范围内不会长时间处于一种位置,使肠管不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根据不同的手术遵从医嘱下床或者在床上翻身或者做伸曲双腿的运动。使小肠在较大范围内不会长时间处于一种位置,并使形成的轻度肠粘连在肠管运动时自行分离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的血液循环,使肠管尽快恢复功能,避免肠粘连的发生。如果病情允许,可以适当应用一些促进排气的药物,包括口服及外用药物。

3 结果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4 讨论

手术创伤、胃肠道暴露过久或手术操作刺激引起迷走神经麻痹,肠管蠕动减弱、水肿均可诱发粘连性。术后早期活动和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则有利于防止粘连的形成[2],可改善肠麻痹、加速新陈代谢、促使营养及药物吸收、避免或减轻腹胀、促使肠功能恢复,从而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住院时间减少、及肠粘连发生率降低。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

[2]吴在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

猜你喜欢

肠粘连肠管腹部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肠粘连合并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肠粘连的形成机制及预防措施调查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肠粘连的围术期指标观察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肠粘连53例
腹部超声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