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65例体会
2012-01-25王彩华
王彩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西医治疗主要以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为主,多易反复,远期疗效不佳,有人报道约75%的气道反应增高的患者在6~96个月内肺部会出现哮鸣音,进而发展为哮喘[1]。笔者在临床中根据其症状将其诊断为“咳嗽”、“痉咳”等,运用中药治疗65例CVA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5病例中,其中男患44例,女患21例;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27岁。反复或持续咳嗽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4年,其中1年以上者23例。大多数有复发使用抗生素及止咳药物史;其中过敏性鼻炎者24例,吸烟史者6例,哮喘家族史者1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65例患者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多为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在冷空气刺激、运动或者感冒后易发作,其中23例 (35.3%)表现为阵发性剧烈咳嗽,无痰,无胸闷,无喘鸣;42例 (64.6%)表现为干咳,伴胸闷;听诊肺部均无喘鸣音。
1.3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者57例,轻度升高者8例,白细胞分类计数均正常;血沉正常;胸透及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粗者23例,余均正常。
1.4 治疗方法
1.4.1 基本药物组成 桂枝20g,白芍15g,麻黄6g,干姜6g,细辛3g,清半夏6g,五味子15g,炙甘草9g,蝉蜕10g,僵蚕10g,生石膏20g,茯苓20g,白术15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治疗7天为1疗程。
1.4.2 随症加减 遇风加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自汗者加黄芪、防风、白术;痰多者加陈皮、茯苓、党参;肠燥便秘者加全瓜蒌、浙贝母;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者加枸杞、桑寄生,牛膝。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控制:咳嗽完全缓解,停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咳嗽缓解或较前明显减轻,但遇冷或异味则呛咳几声。好转:咳嗽减轻,发作次数减少,继续用药则很快减轻。无效:服药2月以上未见明显好转。
2.2 治疗效果 治疗2疗程后,65例患者中临床控制14例 (21.53%),显效33例(50.76%),好转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2%。
3 体会
3.1 咳嗽一病有新感即发者,亦有失治误治者,尤其多服寒凉药剂,积渐而形成沉寒痼冷之症者,治以辛温之剂,诚属不易之则[2]。黄维俊[3]认为现有的中成药多以清热解毒为主,不辨证使用或过用抗生素等均可致寒郁。明·张景岳谓:“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发。盖寒随时气入客肺中,所以治嗽,但治以辛温,其邪自散。”笔者根据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症状及特点,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其本为“寒”,其标为“饮”,谷入而胃不能散其津,则化而成痰;水入而脾不能输其气,则凝而为饮[4],因陈寒久郁,故致饮邪内生。清·陈修园言: “本病无一定之方,然水饮二字,为咳嗽之根。”,故笔者在治疗时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宗旨,选用小青龙汤合苓桂术甘汤温肺散寒、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使气血津液通调则饮邪自化。方中麻黄、桂枝宣散寒邪,通畅阳气;芍药伍桂枝可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同用,辛温而散,以宣散上、中、下三焦水寒之邪;用五味子之酸敛以护肾阴,配合芍药之酸敛以护肝阴;炙甘草甘温以守中扶正。诸药相合,在外解表散寒,在内有温通三焦,具有通治上、中、下三焦寒饮的功效。本方温散而不伤正,酸敛而不留邪,标本兼顾,既可用于新感外寒内饮之证,又可用于咳喘宿疾外寒引动内饮的标急之证。近十年来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小青龙汤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另有报道[5,6],小青龙汤加减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治疗亦取得良好疗效。
3.2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嘱其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冷空气直接吸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避免病情反复的重要环节。
[1]王晋舜.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治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 (3):369.
[2]唐步祺.咳嗽之辨评论治[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28.
[3]黄维俊.过用抗生素与中医寒郁现象 [J]、河北中医,2005,27 (3):190.
[4]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79.
[5]王豹,李芳茹,郭亮明.小青龙汤化裁治疗顽固性小儿咳喘20例[J].陕西中医,2002,23(6):534-535.
[6]王莉.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咳嗽4o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