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的作用与发展策略

2012-01-25董昕欣李文京王传彬

中国动物检疫 2012年8期
关键词:兽医疫病实验室

董昕欣,刘 伟,李文京,王传彬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125)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指隶属于各级兽医主管部门,承担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和监测等任务的兽医实验室,包括国家级、区域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兽医实验室。按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规划,兽医系统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动物疫病诊断和检测、动物疫情和免疫状况监测、动物疫病防控科学研究等工作,对动物疫病防控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获得迅速发展,在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存在不平衡、布局不合理、重硬件轻管理等问题,影响着实验室功能的有效发挥。我们在此对兽医系统实验室的作用与意义、现状与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兽医系统实验室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加强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对科学防控的重要性

兽医系统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控工作中发挥核心技术支撑作用。一是提供动物疫病基础信息,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提供诊断监测数据,为采取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三是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为判定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出具检疫证明提供佐证;四是研究解决防控技术问题,开发防控技术及产品;五是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和锻炼专家队伍。

1.1 实验室诊断和检测的重要性 动物疫病的诊断,包括对动物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观察来实现。按照目前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一般性动物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可以在省级以下兽医实验室进行;重要动物疫病诊断需要在省级以上实验室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确诊通常需要在国家级实验室进行,省级实验室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疫病检测工作,主要是指动物及其产品卫生质量评价和检疫过程中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取得资质的各级兽医实验室,可以接受委托,对动物及其产品的卫生指标、疫病病原和残留药物进行检测,向委托方出具检测报告。

目前,实验室诊断和检测对于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动物疫病情况日趋复杂,单凭临床观察和经验判断不能作出诊断和检疫结论,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测手段;二是社会对动物疫病和公共卫生的关注程度普遍提高,公众对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要求也日渐提升,因而对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三是我国动物卫生工作与国际逐渐接轨,动物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要求实验室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1.2 实验室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兽医实验室承担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动物疫情监测、免疫效果监测和对疫情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

各级兽医实验室分别承担辖区内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按计划完成样品采集、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为了加强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时效性,国家还设立了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和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实验室。

各级兽医实验室分别承担辖区内疫苗免疫效果监测工作。按照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的要求,各级兽医实验室要及时完成辖区内血清样品采集、抗体效价测定和免疫效果汇总分析。

动物疫病发生后,各级兽医实验室承担对疫病的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工作,对各种不同来源的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揭示疫病发生和传播的过程,指导各级兽医机构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实验室监测数据是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的基础,是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定防控计划、措施、评价实施效果的基础,是及时发现疫情、根除传染源的基础,这些都要求实验室不断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效果评估的技术水平。

1.3 实验室在兽医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疫病防控的一线阵地,是发现疫情新动向、提出新需求、凝练新课题的场所。兽医实验室直接连接着养殖企业和临床兽医,能够获取第一手的临床资料,随时掌握疫病动态。切实发挥实验室的功能,才能及时把握临床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实验室是对病原特性、流行病学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平台。各种重大疫病的有效防控,依赖于对疫病本身的了解。实验室从事疫病检测和监测所积累的数据有助于深刻理解疫病的特性,研究疫病发生规律和演化趋势,找到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法,制定科学的防控规划。

实验室是防控技术及产品研究开发的中坚力量,也是技术推广、产业化应用的依托平台。实验室立足于防控工作的第一线,科研选题切合实际需要,实验技术和设施先进,科技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才有能力解决防控技术和产品问题,不断满足防控工作的需要。同时实验室又是成果推广技术应用平台,与产业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1.4 实验室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培养兽医专业队伍的基地,是培养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动物疫病控制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家人才,涉及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实验诊断学、免疫学、预防兽医学等各个方面。对于重大疫病,还需要专门针对每个疫病的资深专家团队。实验室是接触临床病例的前沿,技术人员通过对病原、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和流行规律的深入分析,不断加深对疫病特性的理解,逐渐成长为专家型人才。

2 兽医系统实验室现状

2.1 体系建设概况 2004年以来通过一期动物防疫体系规划,国家相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先后建设了禽流感、口蹄疫、牛海绵状脑病等3个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1个国家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1个国家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区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25个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中心,1951个县级动物防疫站实验室,304个动物疫情监测站实验室,146边境疫情监测站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已经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兽医机构的技术依托。

2.2 基础条件建设情况 2004年以来,对于兽医实验室建设投资概算规模达到35.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5亿元,总体上说投资的规模很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比较大,从中央到省、市、县,甚至乡镇畜牧兽医站均在不同程度上扩建了实验室,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省级实验室面积平均在1000 m2左右,配备了病原学、病理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的各类仪器,市、县级实验室面积在200~500 m2左右,配备了血清学、病原学的基本仪器。

2.3 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从内部管理方面来看,目前所有国家级兽医实验室和大部分省级兽医实验室都建立了以质量管理为主的内部管理体系以保证实验室能够有序运转,据统计,全国已有20个省级兽医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从外部管理方面来看,农业部于2009年8月公布了《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该文件规定了兽医系统实验室硬件建设与软件管理的标准,使各级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外部管理有据可依。现在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验收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4 技术能力建设情况 国家级兽医实验室拥有较高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较先进的仪器设备、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因此能够开展多种实验工作。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与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实验室能够承担各种动物疫病的诊断、检测、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并开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研发动物疫病检测技术。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则主要开展某种重大动物疫病诊断、预防、控制和扑灭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提供规定动物疫病诊断试剂并负责对规定动物疫病作出最终诊断结论。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基本能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配备了相关的仪器设备,拥有一定的人员队伍,可以开展三、四类动物疫病的诊断工作,对于一、二类动物疫病只能开展初步诊断和监测工作。依托于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区域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能够开展常规动物疫病诊断与检测、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工作。

基层兽医实验室(包括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和县级兽医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能达到二或一级,配有一定的仪器和人员,基本上能开展血清学监测等基础工作。

3 兽医系统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布局和功能划分问题 实验室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目前,通过一期动物防疫体系规划,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已经建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实验室体系,但由于我国还存在其他系统的兽医实验室,例如出入境检疫系统、大学和科研机构。而且基本上是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或利益需要而设置的,缺乏国家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建设的随意性大,各实验室之间重复建设,职能重叠较多,分散管理,没有形成一定的共享平台,无法适应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的总体需要,更不能满足保障公共卫生的需求。

3.2 硬件基础建设问题 一是一期动物防疫体系规划存在不足。在第一期规划建设中,重点建设了县级兽医实验室而没有将地(市)级兽医实验室包括在内。但县级实验室由于缺少工作经费、人员缺乏、实验员素质较低,导致即使实验室拥有一定的条件也不能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地(市)级兽医实验室虽然拥有一定素质的人员队伍,但由于没有硬件建设的相关投入,使其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即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地方财政投入多实验室工作可顺利开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没有地方财政投入导致实验室工作不能开展。

二是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与实验室工作需要不相符。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国家规划中配备给各级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没有使用,有些实验室甚至没有将实验仪器的外包装开封,这些仪器设备大都是其工作中用不到的。

3.3 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由于我国一直未能针对兽医系统实验室形成系统详尽的管理方面的文件和要求,兽医系统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成为影响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动物卫生工作与国际接轨和法制化,实验室迫切需要按国际、国内质量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和外部质量控制体系。

3.4 能力发挥与需求的矛盾 我国的兽医系统实验室在能力建设上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重检测轻诊断。实验室的设施布局与功能重点强调了检测工作,而忽视了诊断工作。动物疫病的诊断,包括对动物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通过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测来实现。虽然按照国家布局要求,省级以下实验室可以对一般的动物疫病进行初步诊断,但大部分省级均不能系统的开展病理学和病原学工作,也就无从谈起实验室诊断了;二是重免疫效果监测轻疫情监测。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目前开展的监测工作大部分是针对疫苗免疫设计开展的,其目的主要是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但是作为疫病防控的前沿阵地,实验室应主要发挥对疫情的预警预报工作,这就要求实验室开展大量的疫情监测实验活动;三是实验室技术标准落后。许多动物疫病诊断检测标准滞后于技术发展,导致许多检测项目无统一标准,严重影响检测结果的使用;四是诊断试剂质量不稳定,供给不可靠,并且与技术标准不一致,影响着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4 策略和建议

为加强兽医实验室基础能力建设,提高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水平,结合我国兽医系统实验室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以形成职责明确、上下贯通、有效运转的兽医实验室技术支撑体系为基本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4.1 集中投资力度,促使实验室进行区域化建设 目前我们国家现有的兽医实验室体系庞大,从国家层面到地县层面实验室数量众多,重复投资、低密度建设现象较为突出,存在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建议国家动物防疫体系规划建设中:一是集中投资力度对市级兽医实验室进行强化,因为市级兽医实验室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队伍、辖区内具有一定的畜牧业规模,而且市级财政大多能负担工作经费,将来基础检测工作主要依托市级;二是坚持中央投资规模按地方财政情况分级。发达地区少投,欠发达地区多投甚至全投。

4.2 加大实验室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室工作能力 目前,实验室普遍存在缺少运转经费问题,这成为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瓶颈。积极争取地方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保证实验室工作运转经费的投入。如有可能,中央财政向欠发达地区补助监测工作经费。

4.3 加强兽医实验室内部外部管理体系 一方面规范实验活动、健全实验室记录档案、完善实验室内部管理;一方面加强各级实验室间的联系、加强业务工作垂直指导,通过开展实验室能力比对试验等方式强化外部管理。

4.4 加强实验室技术标准制定,抓好试剂质量和供应一方面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验室技术的发展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一方面尽快出台试剂质量评价标准,并采取措施保证试剂的有效供应。

4.5 探索不同部门实验室间的资源整合机制 强化防控体系中各组成实验室业务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

[1]农业部.关于印发《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Z].农医发[2009]15号.北京:农业部,2009-08-11.

[2]农业部.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Z].农业部公告[2003]302号.北京:农业部,2003-10-15.

[3]葛杰,鞠龚讷,王建,等.兽医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J].中国动物检疫,2009,26(7):14-15.

[4]马惠琴.如何提升地级兽医实验室监测诊断技术水平[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8):35-36.

猜你喜欢

兽医疫病实验室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我是兽医志愿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下)
猪的主要疫病及防控措施(上)
兽医改行搞发明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