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驰缓

2012-01-25孙月强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2年2期
关键词:缓冲剂候温内服

孙月强 张 丽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农业中心,齐齐哈尔 161000)

前胃驰缓是由于前胃运动机能减弱,兴奋性和收缩力降低,消化机能紊乱而引发的牛常见的消化机能障碍性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是食欲减退,反刍异常,前胃蠕动减弱,瘤胃内容物性质改变等。近几年,随着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奶牛养殖量的增加,乡农业中心临床病例不断增多,从2010年9月~2011年9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前胃驰缓,共治疗79例奶牛前胃驰缓,治愈77例,治愈率达97.5%。

1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减弱或停止,瘤胃收缩力减弱,蠕动次数减少或正常,瓣胃蠕动音低沉。体温、呼吸、脉搏及全身机能状态无明显异常。瘤胃内容物充满、黏硬,或呈粥状。嗳气酸臭,粪便干硬、呈深褐色,后期下痢。如果继发前胃炎或瘤胃酸中毒症,病情急剧恶化,病牛呻吟,磨齿,食欲、反刍废绝,排出大量棕褐色糊状便,恶臭;精神高度沉郁,皮温不整,体温下降;鼻镜干燥,眼球下陷,黏膜发绀,发生脱水现象。

2 诊断

根据食欲、反刍异常,消化机能障碍,触诊瘤胃内容物柔软。体温、脉搏、呼吸无明显变化等临床特征即可诊断。鉴别诊断:奶牛酮血症:主要发生于产犊后1~2个月内的奶牛,尿中酮体明显增多,呼出气体带酮味(大蒜味);奶牛创伤性网胃炎:动物疼痛不安,姿势异常,网胃触诊有疼痛反应;奶牛迷走神经消化不良:无热症,瘤胃蠕动减弱或增强,腹肚膨胀;奶牛皱胃变位:多发生于分娩后,突然发病,左腹上方倒数第2肋间隙叩诊和听诊可有特殊的钢管音;奶牛瘤胃积食:多因过食而引起,瘤胃内容物充满、坚硬,腹部膨大,瘤胃扩张。

3 治疗

3.1 西药

3.1.1 除去病因 立即停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饲料。

3.1.2 加强护理 病初绝食1~2 d,但应给充足的饮水,再饲喂适量易消化的青草或优质干草,轻症病例可在1~2 d内自愈。

3.1.3 清理胃肠 促进胃肠内容物的运转与排除,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300~500 g,鱼石脂20 g,酒精50 m1,温水6 000~10 000 ml,1次内服;或用液体石蜡1 000~3 000ml、苦味酊20~30 ml,1次内服。对于采食多量精饲料而症状又较重的病牛,可采用洗胃法,排除瘤胃内容物,洗胃后向瘤胃内投入健康

牛的瘤胃内容物。重症病例应先强心、补液后再洗胃。

3.1.4 增强前胃机能 应用“促反刍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 000 ml,10%氯化钠100~200 ml,5%氯化钙200~300 ml,20%苯甲酸钠咖啡因10 ml),1次静脉注射,并肌肉注射维生素B1。此外还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或毛果芸香碱,但对于病情重剧,心脏衰弱,老龄和妊娠母牛则禁止应用,以防虚脱和流产。

3.1.5 改善瘤胃内环境,恢复瘤胃微生物 应用前必须测定瘤胃内容物的pH,然后再选用缓冲剂。当瘤胃内容物pH降低时,也可应用碳酸盐缓冲剂(碳酸钠50g、碳酸氢钠350~420 g、氯化钠100 g、氯化钾100~140 g、常水10 L),牛1次内服,1次/d,可连用数次。当瘤胃内容物pH升高时,也可应用醋酸盐缓冲剂(醋酸钠130 g,冰醋酸30 ml,常水10 L)牛1次内服,1次/d,可连用数次。必要时进行接种,投服从健康牛口中取得的反刍食团或灌服健康牛瘤胃液4~8 L。

3.1.6 防止脱水和自体中毒 当动物呈现轻度脱水和自体中毒时,应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0~1 000 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20~50 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

3.2 中草药

(1)对脾胃虚弱,水草迟细,消化不良的牛,着重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用加味四君子汤:党参100 g,白术75 g,茯苓75 g,炙甘草25 g,陈皮40 g,黄芪50 g,当归50 g,大枣20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用3 d。

(2)对身体壮实,口温偏高,口津黏滑,粪干,尿短的病牛,应清泻胃火,用加味大承气汤或大戟散。加味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苏梗、陈皮、炒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各30~40 g,芒硝50~150 g,玉片15~20 g,车前子30~40 g,莱菔子60~8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用3 d。

(3)对久病虚弱,气血双亏,应补中益气,养气益血为主。用加味八珍散:党参、白术、当归、熟地、黄芪、山药、陈皮各50 g,茯苓、白芍、川芎各40 g,甘草、升麻、干姜各25 g,大枣200 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用3 d。

(4)对口色淡白,耳鼻俱冷,口流清涎,水泻,应温中散寒、补脾燥湿,用加味厚朴温中汤:厚朴、陈皮、茯苓、当归、茴香各50 g,草豆蔻、干姜、桂心、苍术各40 g,甘草、广木香、砂仁各25g,共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1次/d,连用3 d。

猜你喜欢

缓冲剂候温内服
柔和的力量
内伤内服
3种不同瘤胃缓冲剂对肉牛消化利用的影响
东部白松物候学特性及年生长规律观测
内服外敷防疫情
用姜巧治猪腹泻
Tris-HCl溶液替代原烟碱检测连续流动分析法缓冲剂效果
不同缓冲剂对油红O显现法的影响
四季划分啥标准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