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化县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2-01-25邹志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开化县农民信息化

邹志明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2]。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提升信息分析处理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延伸应用水平,对于直接指导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将开化县农业信息化的现状简述如下,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 现状

1.1 县级农业网站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

1998年,开化县建设开通了开化农技110信息网,并不断地更新完善,增强农业网站的服务功能,开设农业政策、当前农事、实用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多个栏目。累计发展农民信箱注册用户2.4万户,针对开化县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专门开通了农产品网上配送中心,并结合农民信箱“每日一助”活动开展信息服务[1],为50多个农业企业和180多个行政村建立了网站予以推介。

1.2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建成了以县级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级联农户的三级信息化服务体系,全县19个乡镇和255个行政村都建立了农技110服务点,并健全了农民信箱联络体系,全年发布“每日一助”信息265条,万村联网建设全部启动[3],农业信息网络已成为广大农民了解农村政策、学习农业科技、掌握市场动态、推销优质农产品的重要途径。

1.3 农业信息发布制度基本建立

一是和传统媒体紧密合作,通过开辟专题、专栏等形式,传播农业市场信息、宣传农村致富能人、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发布产品供求信息等。二是通过开化县农技110每月编制的农技110实用技术简报传递各类信息。三是通过农技110专家举办各类培训班等送信息到基层。利用下乡活动,将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市场信息等送到基层、送到农民群众手中。四是通过农博会集中发布信息。组织人员对全县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集中对外发布;通过现场观摩,召开专题会议,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介,带动农民了解新品种、掌握新技术,全面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五是“96008110”为农服务热线开通。2008年7月全县1000多用户免费使用了服务热线,由于实行包月制,并增加服务内容,使农民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更多实惠。

1.4 农业应用软件得到开发与应用

开化县在“三电合一”项目的基础上,与电信部门合作,利用计算机技术共享数据库,开通了“96008110”为农服务热线。在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上,进行内网的建设,完成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应用。

1.5 尚存一些问题和困难

从开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信息利用水平还较低,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机构难组建。尽管信息服务作为政府公益性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县农业信息机构还不健全,在乡镇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中农业信息服务还没有摆上位置,信息服务队伍不够健全,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二是工作手段难到位。大多处于“硬件不硬、软件很软、运行较难”的状况。在网站建设上,用于硬件建设、网络运行、软件开发和信息采集发布的资金短缺,信息处理的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在信息采集上,覆盖面不够广泛,采集标准不够规范,信息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三是信息服务难到位。服务的针对性不够,缺乏对农民的信息需求的了解,服务范围较窄,如发布的范围主要局限于农业系统,直接为市场、农民服务的市场供求、科技等方面的信息不能满足需要,信息发布、传播的覆盖面窄,信息到农民手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解决[3]。

2 发展对策

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要以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引领,紧紧围绕“富民强农”的目标,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加强资源整合,构建服务网络,创新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供决策支持,为农民、种养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信息服务。

2.1 重点建设服务平台

通过改造、提升,把开化农技110信息网建成农业特色网站。增强网站服务功能,建立农业新闻、农业实用技术、政策法规数据库、农产品市场价格行情和专家咨询数据库,通过全文检索和信息交流互动,提高信息服务效果;建立与省、市农业信息中心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资源共享;结合浙江农民信箱、万村联网等工程,加大信息员培训力度和应用水平,不断推进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

2.2 完善信息服务网络

建设以县级为中心的各级信息服务网络,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96008110”服务热线的功能,通过电话、电脑与网络的有机结合,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农机、营销、市场、价格等方面信息的查询、专家咨询服务,将农业技术、农业政策、市场价格信息等送进农村,进入农户,同时农户可将需要发布的信息发送至服务平台上,形成连通农户与市场、双向交流的语音咨询服务系统,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覆盖率,提供一种低成本、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以县为主体,将现代网络和传统媒体结合,通过电视、电话、电脑和农村信息服务点,培育“三电一点”信息传播模式。配合农业电视栏目,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宣传农业企业和产品。开展电话服务,通过自动语音声讯电话系统和人工服务专家热线,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农业政策等信息咨询。健全乡 (镇)、村信息服务点网络设备、专兼职信息服务人员配置、管理和服务制度,充分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资源,为农业主体提供信息服务。

2.3 加强技术措施

强化信息化意识,坚持以政府主导与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相结合。农业信息服务是公益性事业,首先是要增强领导信息化意识,发挥政府建设主体的作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强化管理,增加投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有价值的农业信息服务。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大户、协会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坚持统一规划与注重实效相结合。努力跟踪、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先进技术,瞄准市场,根据本地实际,注重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做到高起点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支柱产业,根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状况、资金实力、人员素质等条件,因地制宜,集中人、财、物力,进行重点突破,充分发挥信息引导生产、消费等作用。

加大应用软件开发,坚持网络建设与传统服务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合作开发,共建共享;要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倾向,加大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处理好计算机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充分认识农民拥有计算机比率低的现状,发挥电视、广播、电话等传统媒体覆盖面广的优势,有针对性搞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解决好广大农村的信息覆盖和使用等问题。

[1]陶忠良,董越勇,朱莹.“浙江农民信箱”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的作用 [J].浙江农业学报,2010,22(6):868-872.

[2]董越勇,管孝锋,陶忠良,等.应用先进实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基层信息化模式的构建 [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5):1044-1052.

[3]董越勇,管孝锋,陶忠良,等.浙江万村联网工程的应用主体及系统功能 [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20-122.

[4]吴定红,邹志明.开化县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441-1443.

猜你喜欢

开化县农民信息化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