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黄斑病症状特点及田间病情消长观察初报

2012-12-24姜丽英徐法三余华梅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胡柚病指降雨量

姜丽英,徐法三,余华梅

(1.浙江省衢州市农技110,浙江 衢州 324000;2.衢州市植物保护检疫站,浙江 衢州 324000;3.开化县农技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

柑橘黄斑病在胡柚、椪柑、蜜柑上均易发病,但主要发生在胡柚上。近年来衢州市柑橘因遭受冻害、树龄偏高、偏施化肥的影响,加上柑橘市场疲软,橘园管理粗放造成树势较差,使黄斑病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严重影响柑橘果实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为探索黄斑病发生规律及有效测报防治技术,于2008-2010年对柑橘黄斑病开展了症状和田间发生消长定点观察,现将调查和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1 观察地点和方法

观察地点设在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下河东村、柯城区双港街道梅家村及柯城区白云街道回龙村。2008年选择发病胡柚3株 (当年未用杀菌剂防治),于8月17日至10月下旬在东南西北中方向定梢 (夏秋梢)、定果进行观察,每隔7~15 d观察记录病级。2009-2010年选择已发病胡柚3株(当年未用杀菌剂防治),在东南西北向定梢定果进行观察,于4月上旬开始,10月下旬结束,每隔7~10 d观察记录病叶、果实病级。

2 症状特点

黄斑病以侵染胡柚春梢与果实为主。被侵染的春梢和秋梢通常以黄斑型症状为主;夏梢受侵染时,脂点黄斑型和褐色小圆星型两种病斑都会出现,但夏秋梢较少发病。老叶重复侵染,入秋后老叶病症发生很快,并加快叶片脱落。明显病斑出现时间一般在8月下旬至翌年3月,褐色小圆星型病叶更明显。受黄斑病为害的叶片,经冬、春季低温或被柑橘红蜘蛛和天牛等害虫为害后,极易落叶,尤其是有冻害发生的年份。

脂点黄斑型。新老叶片、果实、梢枝杆上都会发生,隔年老叶上病斑较典型 (以脂点黄斑居多)。初期病叶的背面出现淡黄色或黄褐色油浸疱疹状小粒点,呈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几个或十几个群集在一起,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扩展老化,颜色变深,形成不规则黄色、褐色至黑褐色的脂斑,每个病斑相对应的叶片正面可见不规则黄斑,边缘不明显,中部淡褐色至黑褐色颗粒状小点,病斑周围组织仍保持绿色,老弱叶片几乎整张叶片会黄化,引起大量落叶。蜜柑和椪柑上一般在7月后内堂的老叶子上发生。

褐色小圆星型。初在秋梢叶面出现赤褐色芝麻粒大小圆形斑点,直径0.1~0.5 cm。病斑边缘凸起,色深,中央凹陷,色较淡,后期病斑呈灰白色,上面生长黑色小粒点,为分生孢子器。

褐点斑型。多出现在胡柚的春梢叶片、枝梢杆以及椪柑和蜜桔叶片上,初发时出现淡黄、黄褐色斑点,而后成为黑褐色脂点状凸起斑点。

混合型。在同一片叶上同时出现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病斑以及黑点斑型2种或2种以上病斑。

果实症状。早期果实着色时,病斑周围果皮仍保持绿色,果皮表面出现0.3~2.0 cm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花斑,以后颜色加深,继而在果皮上出现黄褐色至红褐色病点斑,病斑不在果面上扩展,形成紫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略突出于表面,有光泽。有的病斑与黑点病很相似,但斑点略微大点,6月下旬出现明显病斑。严重时,其上有许多紫褐色的脂点状小斑点,严重的会产生大量油瘤污斑,总的呈褐点斑块型。

3 田间消长

2008年8-10月观察胡柚夏秋梢叶片的黄斑病病情。观察结果表明,胡柚夏秋梢叶片病情增长峰期是在 8月下旬 (病指 20.78、病增长率72.59%)、10月上旬 (病指 23.76、病增长率6.93%)、10月下旬 (病指 27.02、病增长率7.52%)。从观察结果看,降雨量与黄斑病发生有较高的相关性,降雨多则病情增长率就高。如8月下旬与9月上旬对比,8月下旬降雨量92.8 mm、病指20.78、病增长率72.59%;而9月上旬降雨量 33 mm、病 指 22.12、病 增 长 率 6.45%(图1-2)。

图1 2008年8-10月降雨量与胡柚黄斑病、叶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图2 2009年5-10月降雨量与胡柚黄斑病、叶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2009年4-10月观察胡柚春梢叶片、果实黄斑病病情。根据观察结果,叶片发病初见期是5月7日,病情增长峰期是5月中旬 (病指2.21,病增长率61.31%)、6月中旬 (病指8.77,病增长率71.62%)和8月上旬 (病指 28.35、病增长率28.63%);果实发病初见期是6月上旬,病情增长峰期是 6月中旬 (病指 1.31、病增长率251.35%)、8月上旬 (病指 18.8,病增长率95.22%)和9月中旬 (病指 30.65,病增长率11.09%)(图 3)。

图3 2009年5-10月降雨量与胡柚黄斑病、果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从观察结果看,降雨量与黄斑病发生总体表现有相关性,降雨多则病情增长率就高。如叶片病情6月上旬与6月下旬对比,6月上旬降雨量128.7 mm、病指5.11、病增长率51.63%,6月下旬降雨量30.7 mm、病指12.43、病增长率41.73% (图2);又如果实病情8月中旬与8月下旬对比,8月中旬降雨量 87mm、病指 23.13、病增长率23.03%,8月下旬降雨量18.9 mm、病指25.51、病增长率10.29%(图3)。

2010年4-10月观察胡柚春梢叶片、秋嫩梢叶片和果实黄斑病病情。观察结果表明,春梢叶片发病初见期是5月17日,病情增长峰期是在5月下旬 (病指0.77,病增长率352.94%)、6月下旬(病指7.93,病增长率71.65%)和8月上旬 (病指15.07,病增长率10.4%)(图4);秋嫩梢叶发病峰期是在 9月中旬 (病指 11、病增长率73.78%)和10月上旬 (病指 15.54、病增长率32.48%)(图5);果实发病初见期是6月6日,病情增长峰期是6月下旬 (病指11.11,病增长率400.45%)和7月中旬 (病指 64.45,病增长率222.25%)。因前期发病快且重,到8月下旬病情已经到高点了 (图6)。

图4 2010年5-10月降雨量与胡柚黄斑病、叶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图5 2010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降雨量与胡柚黄斑病秋嫩梢叶片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从观察结果看,降雨量与黄斑病发生有较密切的相关性,降雨越多则病情增长率就越高,尤其是5-6月的降雨量。2010年5-6月的降雨量550.5 mm,比2009年同期的降雨量299.5 mm偏多8成;2010年的春梢叶片病情增长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病增长率高达352.94%;果实病情增长峰期是6月下旬,病增长率高达400.45%。

图6 2010年5-10月降水量与胡柚黄斑病果病指及病增长率的关系

4 小结

从2年多的田间观察结果来看,柑橘黄斑病症状叶片有脂点黄斑型、褐色小圆星型、褐点斑型、混合型4种类型、果实症状类似于褐点斑块型。春梢叶片发病初见在5月上中旬,增长高峰期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8月上旬;秋梢叶片增长高峰期在8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上中旬。胡柚果实黄斑病,发病初见6月上中旬,如果前期发病快又重,病情增长高峰出现6月中下旬、7月中旬 (2010年);如果前期发病缓慢,病情增长高峰在6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出现(2009年)。胡柚黄斑病病情发展与降雨量相关。

掌握柑橘黄斑病的发病规律,结合菌源、柑橘生长情况、施肥、气象等因素分析,对该病作出准确的预测预报和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杨兴良.柑橘黄斑病在胡柚上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J].中国南方果树,1998,27(6):18.

[2] 刘联友.胡柚黄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J].浙江柑橘,2001,18(1):25.

猜你喜欢

胡柚病指降雨量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来安县水旱灾害分析与防灾措施探讨
德州市多年降雨特征分析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胡柚:自备冰箱的果子
玉米锈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胡柚在枝头“终身”已定下
常山胡柚
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