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54例临床观察
2012-01-25王学伶闫秀华张德蕴
王学伶 闫秀华 张德蕴
(1.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乡卫生院,河北 滦平 068250;2.河北省承德市中医院,河北 承德067000)
小儿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为多。大多数以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若治疗及时,往往预后较好;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扩张等。笔者近年应用中医分型论治小儿支气管炎,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两院2000至2007年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病例108例,诊断符合文献[1]标准。其中男性49例,女性69例;年龄2~14岁;病程3~30 d。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54例,男性24例,女性30例;西药组54例,男性25例,女性2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每日给予青霉素注射液,5万U/kg肌肉注射,扑尔敏0.3 mg/Kg。中药组辨证论治:(1)风寒型(咳喘,吐白痰,发热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指纹轻浮)治宜宣肺散寒,止咳。方选三拗汤加味:炙麻黄6 g,杏仁3 g,紫菀9 g,瓜蒌12 g,鱼腥草15 g。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口服。(2)风热咳喘(发热恶寒,有汗出,咳喘,吐黄痰,咽红,咽痛,舌苔薄黄,脉数,指纹青紫)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方选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3g,杏仁 6 g,石膏 30 g,甘草 3 g,牛蒡子 12 g,连翘 12 g,瓜蒌 10 g,冬瓜仁10 g,鱼腥草10 g,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口服。(3)痰湿咳嗽(咳嗽或喘息,喉中痰鸣,食欲不佳,舌苔白腻,脉滑数,指纹正常)治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选二陈汤加减:陈皮10 g,半夏6 g,茯苓 20 g,泽泻 20 g,瓜蒌 12 g,鱼腥草 10 g,连翘 12 g,川贝母6 g。每日1剂,水煎分多次口服。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控制:喘息平息,咳嗽、咳痰及肺部体征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显效:喘息平息,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听诊两肺偶闻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有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有所好转,听诊双肺散在分布哮鸣音及粗湿啰音。无效:喘息、咳嗽、咯痰症状无改善,听诊双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无明显减少。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中药组54例,治愈32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9%。西药组54例,治愈23例,显效12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03%。两组比较,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支气管炎属“咳喘”范畴,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外因是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内因是肺脾肾功能失调。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卫气不固,易为风寒、风热外邪侵袭,肺失宣降,肺气郁闭则咳喘。寒性凝滞,肺为水之上源,风寒袭肺则见咳吐白痰。风热上扰,煎灼津液,则咳痰黄稠;或因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较弱,易于被饮食所伤,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转换为精髓,反而酿成痰浊,上储于肺,痰阻气急,肺不能宣发与肃降,故咳喘、痰鸣、纳呆。肾虚咳嗽在儿科极为罕见,以脾湿者为最多。在治法上,感受风寒、风热者,以宣肺止咳,疏散外邪为主;痰湿咳嗽,以健脾化痰,清热燥湿为主。由于本病以咳嗽咳痰为主,而婴幼儿不善排痰,故在各方剂中加入瓜蒌以化痰。鱼腥草在药理作用方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病毒感染的小鼠有预防作用。能明显促进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具有抗炎作用。鱼腥草油镇咳、平喘作用明显。临床报道,现代以鱼腥草注射液静注,治疗肺炎与支气管扩张[2]。故在各方中适量加用鱼腥草。在治疗中,注意患儿的排便,肺与大肠相表里,通畅排便,则腑气通,肺得宣降,有利于疾病向愈。故依患儿病情,酌加枳壳。笔者在临床体会到,对部分使用抗生素后血象正常,仍然咳嗽喘息,使用中药效果比较显著。
西药对症治疗能快速对病情达到控制的目的,但以治标为主。本观察表明,中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使用中药治疗本病,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易于在基层使用,值得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37-138.
[2]黄兆胜,李祖伦,常章富,等.中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