茭白余茭4号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2-01-25徐能夫
徐能夫
(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余姚 315400)
余姚市陆埠镇地处姚东平原,姚江南岸。沿江一带地势地洼,历来有种植茭白的习惯。1996年以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茭白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提高种茭产量、效益,从2006年开始,作为余姚市“万亩茭白无害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的协作单位,结合陆埠镇茭白生产实际,开展了以余茭4号茭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熟化为重点的实施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扩大了面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至2011年,全镇累计示范推广余茭4号133 hm2,平均产量 52.5 t·hm-2,产值达 15万元·hm-2,成为陆埠镇茭白的主导品种。
1 种植表现
余茭4号属双季茭迟熟类型,是由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2005年10月从浙茭2号中发现特别迟熟的变异单株,通过定向系统选育而成。整个生育周期为1年,秋栽,当年收获秋茭,产量在22.5 t·hm-2左右,第2年收获夏茭,夏茭结茭以墩苗结茭为主,产量在3.0 t·hm-2左右。余茭4号适宜早稻茭白轮作,也比较适宜于中华鳖套养田栽培。余茭4号栽培方法与浙茭2号相似[1],生育周期与浙茭2号相同。余茭4号株高2.2 m左右,叶宽3.5~4.5 cm,分蘖较强,抗逆性好;茭体呈纺锤形,茭肉长20 cm左右,横径4.2 cm左右,单壳茭重160 g左右,茭白洁白光滑,质地细嫩,商品性好。经2年品种比较试验,比浙茭2号增产20%。主要特点:一是秋茭产茭季节明显推迟,7月初与浙茭2号同期插种,产茭始期在11月初,比浙茭2号推迟15~20 d,但产夏茭时间没明显差异;二是耐低温孕茭、抗寒好,如插种季节推迟至8月上旬,产茭时间也在11月初,经两段育秧后产量、品质不受影响,特别适宜水稻、茭白轮作;三是茭形特别大,个体壳茭比浙茭2号重60 g。该品种对水稻—茭白轮作、缓冲茭白生产季节、延长产茭时间、提高茭白产业效益很有益处。
2 栽培技术
2.1 选好种苗
茭白的选种非常重要,由于茭白是用分蘖芽和分枝芽进行无性繁殖,与黑粉菌相互作用而产生食用的肉质茎,任何一方的改变将会改变茭白的种性,因此必须坚持年年选种,才能保持优良品种的特性。
余茭4号茭白种苗田每年要严格精选3次:第1次是当年种植的新棵茭白,在采收秋茭时对变异株做好标记,秋茭采收结束后去除杂株;第2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掘出雄株、杂株、灰茭株、雄茭墩和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茭墩;第3次在春季掘苗时,根据苗情苗色,再次淘汰颜色特别嫩绿,整齐度不好的茭墩及有些游茭苗,以保持原有种性。种茭要选择当年株形整齐、孕茭率高、茭肉肥大、结茭部位低并且成熟一致的茭墩留种,留种茭墩中没有雄茭和灰茭;种苗苗株较矮、叶色淡黄绿、抱茎各叶的高度相差不大,各叶“茭白眼”要集中紧束一起,最后1~2叶显著缩短。为保持余茭4号茭白品种种性,提高种苗质量纯度,应建立种苗基地进行提纯复壮,以控制种苗退化。
2.2 深耕整地
合理科学实行茬口轮作是保持余茭4号茭白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一块田连年栽种会妨碍茎的生长、发育、直至影响茭白的产量和品质。余茭4号茭白植株高大,生物学产量高,需肥水较多,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作为茭白田。新栽植茭白的地块在上年年内至冬至前深翻耕20~25 cm,促进冬季土壤分化疏松。春季栽植前整地要做到深耕耙平,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扎根分蘖;保持田内平整,寸水不见泥,四周开好沟,灌排分开,自立门户,有利生长期水浆管理;清除田间有害物质和田塍杂草,减轻病虫草危害。
2.3 适时定植
当余茭4号茭白苗高20~25 cm,有2~4张叶时,就可掘苗分割栽种。常年栽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进行,即春分到清明之间,因这阶段土温、气温逐渐回升,栽植后成活率高,返青快。栽植密度应根据各农户前作茬口、栽植时间、土壤肥力合理确定,一般宽行80 cm、窄行60 cm、株距50 cm,每墩需插足基本苗2~3苗。
2.4 科学施肥
余茭4号吸肥力强,应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施好长秆肥,巧施孕茭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最好是腐熟的栏肥,用量22.5 t·hm-2,施肥后再翻耕一遍达到肥泥融合,底面结合,泥肥糟透,土活泥烂,下松上糊,通气性好。切忌现耕现种。
分蘖肥栽后15~20 d施入,一般施尿素150~225㎏·hm-2,加过磷酸钙300~450㎏·hm-2,或其他相应肥料。
长秆肥在分蘖肥施后的半个月左右施入,用量根据茭白植株长势长相而定,一般用三元复合肥600~750㎏·hm-2,如茭白植株瘦小、短缩、叶色黄、表现有缺肥症状时,加施尿素75㎏·hm-2。
孕茭肥要巧施,应根据茭白长势叶色而定,如长势差叶色明显落黄的田块,当茭白扁秆30%时施孕茭肥,可用碳酸氢铵加过磷酸钙各450㎏·hm-2追施。施肥应在15:00后进行,以防灼苗,施肥时须保持一定水层。
2.5 合理灌水
根据茭白的不同生长期控制不同的水层很重要,一般按照“浅深浅”的原则进行。前期茭白以分蘖为主,灌浅水,促进分蘖;中期要深水控制无效分蘖,孕茭时要深水护茭,所以灌水要深,一般掌握深度15~20 cm,但不能超过茭白眼;后期采茭时,为了便于采收时的操作,要浅水,采茭结束后浅水或湿润过冬。
2.6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茭白除草提倡人工耘田与化学除草相结合。人工除草在茭白生长期一般需耘田2~3次。从定植成活或萌芽到茭白株丛生长茂密时为止。每隔10~15 d耘田除草1次,第1次靠近根旁,以后逐次远离6~7 cm,以免损伤根系。同时摘除抱茎的叶鞘、枯叶,改善生长环境,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茭白早发。茭白的主要病虫害有二化螟、大螟、锹额夜蛾、长绿飞虱、蚜虫、纹枯病、锈病、胡麻斑病等,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具体防治时间与方法应根据病虫预测情况选择对口农药,适时防治。提倡应用生物农药和物理防治技术,注意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禁用农药。
2.7 适时采收
当茭白肉质茎膨大到一定程度要及时采收,这样才能保证品质和产量,采收过早,茭白肉质茎形状小,肉质过嫩、产量低,采收迟茭白肉质茎发绿,质地粗糙,品质变差。
采收标准:茭白叶鞘一侧略有裂口,微露茭白肉质茎不超过1~1.5 cm,心叶相聚,2片外叶向茎合拢,似蜂腰状,即为采茭适期。采收时注意不要伤及根系,采后把带壳茭白集中用自来水清洗,分级整理装袋。
2.8 割除老墩
秋茭采收后,地上部分经霜冻枯死,在12月下旬至1月初,将地上枯叶齐泥割去,留下地下根茎过冬。割老墩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地上部分的营养还没有回流至地下部分,影响春季出苗;过迟会使地上茎萌芽而产生生长势弱的高脚苗。
[1] 徐红星,俞晓平,陈建明,等.浙江省茭白无害化生产技术规程及实施意见 [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