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宣莲产业的概况及开发途径的探讨
2012-01-25陶醉
陶 醉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083)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1]。宣莲为中国3大名莲之一,是浙江传统特色农业的典型代表。目前宣莲产业化程度还较低,为此,对宣莲产业的概况进行调查,并探讨了其产业的开发途径。
1 历史与现状
宣莲是产于原宣平县 (现属武义南部地区)的莲子,与湖南湘莲,福建建莲并称为中国3大名莲。宣莲始种于唐显庆年间 (公元656-660年),距今有1 340余年的栽培历史。宣莲以色白芳香,颗大粒圆,质酥不糊,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优良品质而受到清朝嘉庆皇帝的青睐,在嘉庆六年 (公元1802年)被列为贡品[2]。
苍海桑田,宣莲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度繁荣几度萎缩,曾经的皇家贡品到1969年栽培面积萎缩至不到1 hm,几近灭绝。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开放,多种经营兴起,产业结构调整,宣莲产业才开始复苏繁荣,到2010年武义县宣莲种植面积达 240 hm2,总产 216 t,总产值 1 620万元。2008年开发的武义“十里荷花”景区,通过对莲子产业旅游观光价值的开发,2010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使当地宣莲的综合经济效益得到了初步提升。
2 问题与原因
近几年宣莲的价格虽然一直在上涨,但栽培面积却在逐年减少。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又一次面临严竣考验。
宣莲产业劳动强度大,而收益相对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就业多元化,宣莲产地的多数农民外出开超市,进城务工,这些人的收入多数都高于在家种宣莲,有能力外出的农民多数不愿再种宣莲,特别是年轻人几乎没有在家种宣莲的。
宣莲栽培技术落后。武义宣莲的栽培方法仍然延续千年以来的原始手工工艺,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的“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耗时费力,管理和采摘也要化大量人工,限制了宣莲的大规模种植。
莲子收获加工机械化程度滞后。莲子的加工工序主要有采摘、去壳、除皮、通心等。当地的加工技术仍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方法,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一个人平均每天只能加工2 000颗左右,限制了莲子产品的生产。
没有形成产业链。武义宣莲在产品上目前只有子实粗加工的礼品包装产品,还没有精深加工产品。
宣莲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没有充分挖掘。“十里荷花”旅游区还处于低水平的初步开发阶段,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都阶段亟待加强。
3 开发途径
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包括7个方面,农业工业化,劳动者知识化,农业市场化,农业可持续化,农业功能多样化,农业产业化和农业服务社会化[1]。宣莲产业的现代化也要从这些内涵着手加以解决。通过对制约宣莲产业发展的原因分析认为:宣莲产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应当从宣莲的机械化生产、宣莲的文化旅游价值开发和宣莲的养生保健价值开发3条途径来实现。
3.1 宣莲的机械化生产
目前,宣莲种植,特别是莲子收获后的初加工的机械化水平很低,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莲子收获后的初加工工艺分为干剥和湿剥2种。在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大部分地区是以干剥为主,等莲子老熟后摘回家晒干,莲子壳坚硬呈黑色,通过机器的筛选、剥壳、钻心、磨皮等加工步骤最终成为成品。由于莲子老熟后营养和品质都大大降低,宣莲加工一般采用新鲜莲子去壳,直接摘回家靠莲农一个个的手工剥壳,有时候也有简单的工具配合作业,生产效率很低,是宣莲产业中最耗时费力的工序。新鲜莲子由于肉嫩皮软,机械加工难度较大,目前尚无成熟的剥皮机具。根据这些特点,建议在借鉴国内外经验基础上,与科研机构合作,从以下2种途径开发宣莲机械化生产装备。
针对鲜莲子的物理结构特点,深入分析莲子剥壳所需的切割特性,设计鲜莲子剥壳机,实现高效低耗损的机械化莲子剥壳。莲子是一种有规则几何形状的、颗粒较为均匀的果实。直径12~20 mm,壳厚约0.8 mm。莲壳只有外表面的1/3左右稍坚韧,其余部分较脆,只要外层1/3~1/2坚韧的部分被切开,较脆部分稍加挤压就会自然裂开。可据此进行莲子剥壳技术研究[3]。
通过在莲田建立机械化生产配套设施,实现半自动机械手收获鲜莲,机械切割去壳、摩擦除皮、钻孔通心,无公害无污染化学浸泡除皮,机械干燥等,采用先干燥后去皮工艺路线,实现全程机械化。
3.2 宣莲的文化旅游价值开发
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谋生、延生、乐生3种基本生存状态[4]。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不一。比如说服装的价值,在谋生生存状态下主要体现在它的保暖作用上,在乐生生存状态下,服装的价值却不只是为了保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美学和时尚意义上。时代不同了,宣莲产业的价值也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宣莲产业,在谋生生存状态下,作为一种农作物,以收获子莲为主要价值。但到了乐生生存状态的今天,宣莲产业的开发价值也需要重新认识和讨论。
从古至今,在华夏民族璀璨的文化长河里,从来都不缺少莲的身影。它在神话中化身为智斗蛟龙王的莲花仙子,它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又化身为清廉、高洁的代表物。南朝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民歌。莲花一直以其纯洁无瑕和中通外直的特性享有“花之君子”的美誉。在佛经《法华经》上说:莲花伴随着佛祖释迦摩尼的诞生而开放;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 “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在民俗文化中,莲有很多吉祥的寓意, “莲”同音 “连”,有 “连年有余”的意思,而“莲子”音同“连子”,有早生贵子的意思。 “莲”又和“怜”同音, “莲子”即“怜子”,民间有青年男女互赠莲子表达爱慕之心的风俗。“莲”还和“廉”同音,又以其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成为“廉洁”的代名词。与“和”同音的“荷”还有国泰民安、家和万事兴的寓意。
文化是旅游的内含,景观是旅游的吸引物,在园林建设、景观营造中,古今中外的设计师们不约而同的采用了莲花这一水生植物来为景观添彩。因而有了“景无莲不雅”的美誉。
莲子的旅游开发价值来之于它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一首杨万里的“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成了赞美西湖的千古绝唱。这是西湖莲子的自然属性通过诗人的二度创作,赋予了西湖莲子更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无数的中外游客都是因为这首诗开始认识西湖,向往西湖,千里迢迢来到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观,不知给我们杭州人带来了多少客源,创造了多少财富。宣莲作为中国3大名莲,清朝的贡品,有着比西湖莲子更为深厚的可挖掘的文化旅游价值。
宣莲的旅游开发有其独特的优势。从旅游观光角度看,莲子有“春看小荷尖尖角,夏闻荷花十里香,秋观莲蓬迎风曳,冬赏残枝遍地霜”的独特景观效果。我们从初步开发的武义“十里荷花”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区的实践得到很多启示。“十里荷花”位于武义县柳城畲族镇,荷花种植面积200 hm2,以延绵10 km的宣莲产业化基地为背景,从全国各地引进400多个荷花品种,营造了一道“十里荷花,百莲争艳”的奇异风光。它是武义南部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与武义温泉度假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延福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武义主要旅游区相映成趣。构成了武义南部“一个名人、十里荷花、百里森林、千年古刹、万种风情”的旅游形象。但目前还远没有体现其应有的旅游价值。须在现有基础上规划建设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建设停车场、饭店、宾馆、休闲、购物、娱乐场所,以吸引更多游客、拉动游客消费,从而大幅提高旅游区的经营收入。
3.3 宣莲的养生价值开发
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本草纲目》说: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
莲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据测定,每100 g干莲子中含蛋白质17.2 g,脂肪2.0 g,碳水化合物67.2 g,粗纤维 3.0 g,Vc 5.0 mg,维生素 E 2.71 mg,维生素 B10.16 mg,维生素 B20.08 mg。莲子的矿物质元素含量很丰富,尤其是钙、磷、钾含量特别高,钙97 mg,磷550 mg,钾846 mg,铁3.6 mg。另外莲子心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如莲心碱、异莲心碱、非结晶性生物碱 Nn-9、氧化黄心树宁碱以及黄酮类、金丝桃甙等生物活性成分。中医认为,莲子有益心、补肾、健脾、止固精和安神之功效[5]。
莲子的副产品莲子心、藕、荷叶、荷花、莲须、莲房均能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可以说,莲子浑身上下都是宝,跟莲子沾边的都是具有很高营养价值的滋补品。因此,开发精细加工产业,研发高端莲子产品,如营养品、药品,莲花蜜等,对推动莲产业的发展有巨大作用。
[1] 孟秋菊.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辩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3):267-271.
[2] 应舍法.名山名水名城名窟 [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93-194.
[3] 余群,易启伟.鲜莲子自动化剥壳技术及设备 [J].农机化研究,2010(6):140-145.
[4] 刘晨晔.人类三种基本生存状态与唯物史观多元主体实践活动:《德意志意识形态》内在逻辑基础新探 [J].社会科学辑刊,2006(5):4-8.
[5] 赵文亚.莲子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开发利用 [J].食品工程,2007(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