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医院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点滴体会
2012-01-25万成英
万成英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百丈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雅安 62510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给药途径。其作用主要是可以长时间、大量补充液体、盐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稀释体内毒素,抗休克,降低颅内压,供给药物、营养及热量等[1]。
在我国绝大多数农村,拥有妇幼保健院和儿童医院的地方尚不多见,而普通的乡镇医院小儿住院患者都较多。笔者在基层医院长期从事住院病人治疗护理工作,对3岁以下小儿采用头皮静脉输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次性成功率达98%以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穿刺前的准备
1.1 要有“慎独”精神
严格自觉的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技术。备好液体,排净空气。相信自己,以应该有的镇静、果断、慎审的心态进行操作。
1.2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关爱患儿
面对患儿,应尽可能地了解、亲近,可使用患儿熟悉的语言、手势,同时将患儿喜欢的玩具放在其周围。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使他们感到亲切,不会因陌生、害怕而大哭大闹。
1.3 认真做好护患沟通,取得配合
现在的小孩都是珍贵儿,患病后多数由父母、爷爷奶奶陪同送来医院治疗。当家属看见操作者用针穿刺患儿头部时,总是担心会损伤患儿的头脑、影响智力。便要求在手脚上穿刺输液,或者干脆提出不输液。如果穿刺不能一次成功,家属更是怨声载道。这样使操作者情绪上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穿刺容易失败。因此穿刺前应向患儿及家属讲明小儿静脉输液与小儿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并讲明穿刺操作的难度。告知他们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对小儿头脑不会有损害,不影响智力发育。从而取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 把握穿刺要点
2.1 头皮针大、小选择
新生儿~1岁儿4.5号针头,1~2岁5号针头,2~3岁5号半针头。
2.2 血管选择
由于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枝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分枝,此静脉直径较大,不滑动,易固定,但易外渗,逆行进针可克服此外渗缺点。额静脉和颞静脉具有直、不滑动、易固定、暴露明显、不易外渗等优点,是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最佳部位。也可选择耳后静脉。
2.3 穿刺技巧
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将患儿卧于操作台上,或横卧于病床上,头朝向操作者,头下垫一枕头。让患儿家属站操作者对面操作台边或床边,用两肘关节和前臂固定患儿双侧上肢,两手固定患儿头部。剃去穿刺部位及周围的头发和汗毛,常规消毒。将输液管开关关上,接近头皮针接头的输液管扭曲捏紧于右手心,右手拇指和食指持穿刺针柄,左手绷紧血管两端皮肤。在距离血管穿刺点1厘米处,沿血管上刺入皮肤,放开右手心扭曲的输液管,使之成负压。针尖在血管上面与血管平行濳行0.8~1厘米,将针尖轻轻压刺血管。便可见头皮针软管内回血,穿刺成功。若用小儿留置针穿刺时,见回血后在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管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撤出针芯。用左手拇指暂时固定针柄,右手打开输液开关,根据病情调节输液速度。
3 固定方法
穿刺成功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关键,但穿刺成功不等于输液成功。如果固定不当,极易发生针头滑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造成输液失败。固定方法也是保证输液成功的关键环节,主要采用两处固定法。具体方法是:先用胶布将针柄处固定好,若是留置针,用透明敷料固定好留置针。然后将靠近针柄的头皮针软管留一缓拉段,再将头皮针软管用胶布固定于头部另一处。这种两处固定法,针对患儿不能自觉配合,不停晃动的特点设计。固定好后无论患儿怎么晃动,在第二处固定点的作用下,不影响第一处固定点,针头不会滑出血管或刺破血管,从而保证静脉输液顺利进行。
输液过程中,小儿大声哭闹、燥动使头皮静脉压力增高,会使输液针头堵塞,造成输液失败。于此种情况,可对小儿給予适当的感觉刺激,如对其微笑,抚摸,拥抱,亲昵,轻柔的音乐,会动的玩具,总之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患儿安静舒适,保证患儿静脉输液顺利完成,达到即时給药治疗,早日恢复健康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取得了家属的信任,增强了护士的自信心,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掌握好穿刺的技巧和患儿固定方法,才能提高穿刺和输液的成功率,减少因穿刺失败引起的护患纠纷。
[1]杨华堂,田进才.谈谈小儿头皮静脉输液[J].河北新医学,1978,2.
[2]姜敏,刘娅楠.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技巧[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2):81-82.
[3]齐立梅.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学,2010,5(13):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