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辩证施治
2012-01-25李晓平
李晓平
(河南省南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阳 473000)
乳房炎是泌乳母牛常见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据统计,临床型乳房炎占奶牛总发病的21%~23%。因其造成奶牛产量下降,病乳区牛奶的废弃,临床表现,乳房表现红、肿、热、痛、硬,乳量减少或消失,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物、乳凝块、脓汁、黄水、血液。严重者,乳区化脓、坏疽、萎缩等。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乳房上淋巴结肿大,局部温度升高。致使永久性丧失泌乳能力而失去其价值,因此而淘汰的奶牛占总淘汰的40%~60%。国外研究报道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在20%~70%,我国报道的发病率在40%~80%。在生产实践中,要特别重视隐性乳房炎的发生,要及时诊断和预防。据统计,河南省每年因隐性乳房炎损失约50~70万元。
1 病因
1.1 病原体感染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从奶牛乳腺组织中分离出了150种病原微生物,最常见的有23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近年来支原体、真菌引起的乳房炎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1.2 环境管理
环境条件包括牛舍、牛床及运动场泥泞不堪,牛体及乳房周围污垢太多,卫生条件差,气温过高(36℃以上)或过低(-5℃以下)等。挤奶条件不符合泌乳生理要求,如真空负压过高、过低,不适当的擦洗乳房和机器榨乳。
1.3 牛只自身因素
处于泌乳盛期或乳产量过高的奶牛,身体能量处于负平衡,抵抗力降低,老龄牛、多胎次牛相对发病率高。
1.4 继发性因素
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发现奶牛的焦虫病,也会成为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而且治疗起来也非常困难。再有产后感染也可导致发生乳房炎。为此,对继发性乳房炎确诊后首先应治原发病。
2 辩证论治
2.1 浆液性乳房炎
主要以乳房内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多见于大肠杆菌感染、低血钙。出现乳房均匀肿胀,乳区水肿,无任何柔软空隙,不痛不热,呈水样乳汁。多发生于胎产次数高或产奶量高的奶牛。临床上多伴有食欲减退,反刍减少等症状。治疗时应以消炎、利尿、制止渗出为原则。常用药物:氯化钙、硼酸钙、乌洛托品、抗生素(妥布霉素);中药可选用: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茯苓、白术等。
2.2 纤维素性乳房炎
感染主要指乳汁有絮状物,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早期阶段。主要表现病牛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乳区肿胀,疼痛,坚实。乳汁中含有絮状物,丝状物。治疗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用药时可配合中药双黄连、穿心莲效果更好。链球菌性乳房炎可使用正泰霉素,头孢菌素。支原体性乳房炎可使用泰乐菌素。
2.3 化脓性乳房炎
化脓性放线菌引起“干奶牛”或夏季乳腺炎。感染多发生在干奶期,并因干奶牛处于脏湿泥泞的环境而增加。由于化脓性放线菌是乳牛皮肤常见菌,在夏季蝇蚊叮咬乳头导致发病,多发于干奶2周后,且多在泥泞、潮湿环境中,发病率可达25%。主要表现一个或多个乳区浮肿,硬实,乳汁混有脓液,后期变软,皮肤破溃,流脓。治疗时应注意环境卫生的改善,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化脓性乳房炎是有效药物,配合乳房冲洗,乳管送药。
2.4 出血性乳房炎
指乳汁内含有大量红白球的炎症。多见于机械性损伤。临床上主要表现乳汁中混有血丝,血块,其他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粗暴挤奶,挤压或乳房封闭损伤乳腺内血管所致。治疗时可采用安络血或止血敏肌注止血,配合抗菌消炎药。可外敷白芨膏,口服止血素。
2.5 坏疽性乳房炎
临床上主要以乳汁中含有污秽不洁、恶臭、绿色的异物为特征。主要由坏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除乳汁含有异物外,还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乳房坏疽的皮肤冰冷、呈蓝黑色,释放特殊恶习臭味。一般来说,预后不良。治疗时可选用安普霉素,林可霉素,配合强心输液中药黄连、紫花地丁、穿山甲、郁金。配合外用玉红膏(当归,白芷,甘草,紫草白蜡,轻粉,白竭),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2.6 增生性乳房炎
以乳腺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形成硬块为特征,主要因各类乳房炎发展导致,尤其是支原体诱发乳房炎导致乳腺纤维化和乳腺细胞萎缩。治疗时主要以控制发展为主,难以完全治愈,用药可选用氟苯尼考,洛美沙星。中药山甲珠,桃仁,皂刺,青皮,瓜蒌皮具有一定疗效。
2.7 真菌性乳房炎
主要指由曲霉菌引起的乳房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连续使用抗菌药,引起了真菌的双重感染导致乳房炎的发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性经过或乳房轻度炎症,质地呈面团状,经久不愈。治疗时可选用咪康唑,制霉菌素,碘制剂。
2.8 病毒性乳房炎
大多数是继发感染,如疱疹病毒,牛痘病毒等,经由皮肤继发感染,治疗时使用利巴韦林,金刚烷胺有一定疗效。
3 总结与讨论
(1)挤乳及按摩,认真清洗、消毒乳房,奶应挤净,挤后奶头要药浴,还要正确使用挤奶机。挤奶后应站立一段时间(大约1 h),待乳头孔自动关闭后自身卧地(先挤奶再喂饲最好)。乳房炎的病牛,1 d要多挤几次奶,每次挤乳奶时按摩乳房10~15 min。
(2)炎症初期应冷敷,2~3 d后热敷,并涂以樟脑软膏或鱼石脂软膏。
(3)抗菌素治疗,乳房内用导管针注入100 ml的抗生素液,其中青霉素100万IU,链霉素50万IU,3次/d,连用3~5 d。若有体温热,要肌肉注射抗生素,每次青霉素640万IU,链霉素200万IU,3次/d,连用3d,如食欲不振时要结合补液。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发病,因此防治奶牛乳房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长期坚持,形成常规和制度,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降低经济损失。
(4)切实保持牛体和环境卫生清洁,尤其是乳房和后躯,牛舍干燥通风,冬暖夏凉。
(5)挤奶前认真清洗、消毒乳房,奶应挤净,挤后奶头要药浴,还要正确使用挤奶机。挤奶后应站立一段时间(大约1 h),待乳头孔自动关闭后自身卧地(先挤奶再喂饲最好)。
(6)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奶牛合适的膘情。
(7)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临床上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8)及时淘汰久病的老弱低产牛,切断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