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

2012-01-25杨慎峭金荣疆罗荣杨馨董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2期
关键词:康复实验专业

杨慎峭,金荣疆,罗荣,杨馨,董超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现代康复医学以来,康复医学临床、教学、科研等工作发展迅速,全国已有21所院校成立康复医学系,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104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1]。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运用康复手段来促进伤病的恢复,改善功能障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探索一套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现零距离实习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为临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康复人才体制建设势在必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总结了以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康复人才培养的看法。

1 现有的康复人才培养体制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人才培养体制,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高等中医药院校不是单纯地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患者服务的各类人才。因此,康复人才培养要根据社会对康复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国内康复医学本身固有的特性,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体制。

在我国,康复事业起步较晚,康复专业人员匮乏,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医、针灸、推拿疗法,在恢复残疾患者功能障碍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将其与现代康复医学理念相结合,做到中西医结合,不但赋予传统医学新的生命力,同时亦可促进现代康复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本校开设的康复治疗专业为五年制本科医学学位教育,不同于国外的理学学士,但正如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一样,五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还面临巨大的挑战,学生在考技师还是医师执照方面存在着争议。现今的康复医学教育中,多数院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未分物理治疗(PT)和作业治疗(OT)的亚专业,均无法达到世界疗法师联盟要求的最低教育标准[2]。中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培养中,五年制本科康复治疗专业教育在国内也是寥寥无几。面对目前这种状态,需要我们逐步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康复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继续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师,还是与世界接轨,改成四年制的康复治疗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亟待进一步的探讨,以便最终形成一种真正符合中国现状的康复人才培养模式。

2 康复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并有一定发展潜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康复治疗师(PT师、OT师)[2-3]。建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2.1 建立突出临床操作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2.1.1 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 制定新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有计划、有步骤增加实践课的比例,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达到近1∶1。如康复疗法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我们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占课程学时数50%左右,先动手后讲解,寓“教”于“动”。同时增加设计性实验,将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者学时比例调整为1∶1∶2,强化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临床常用治疗技术。此外,还要突出中医院校的特色,增设针灸、推拿疗法的实践操作和中医治未病特色的中医养生康复等专业课程。强化施行实习制度,康复治疗专业在校期间设置3次课间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 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开设计性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以功能为主线,教师提出具体的相关问题,让实验小组学生按照教师对设计性实验的要求,通过查找文献、阅读专业书籍、浏览专业期刊杂志等方式找出相关的解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详细的专业康复治疗计划,学习康复治疗技术。在康复评定、理疗学、运动疗法、临床疾病康复等专业课程教学中均采用这种实践教学方法。

在综合性实验操作课上还要求模拟医院康复科的真实场景一对一进行治疗操作,由教师在现场进行指导,部分学生模拟康复治疗师,部分学生模拟功能障碍患者,部分学生模拟患者家属或者陪护。在该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学习如何询问病史,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及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熟悉此项功能障碍康复评定的内容、步骤以及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作为治疗师角色的学生在患者身上进行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或使用康复训练器械,指导家属进行后续的家庭康复治疗,并逐渐形成康复医学特有的临床思维过程。整个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亲手实践、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与示范,对整个学生讨论和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完成实践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办法,分享模拟诊疗过程中作为治疗师和患者互换角色的不同感受的心得体会。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课堂的延伸教学,引导学生浏览国内外知名的康复医疗机构、康复教育机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吸收国际先进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同时师生在网络上互动,利用视频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指导学生加强对异常体征、康复技术手段的理解与体会,分析每一项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的错误操作,规范操作规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习操作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1.3 要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 按教学大纲制订实践考核项目,并根据课程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和评分指标。相应调整原先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建立多元化的考试,实行闭卷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期末成绩中,适当增加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增强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例如,实践教学部分占课程总成绩的50%。按照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学时比例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成绩的分配系数,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各占实践教学部分总成绩的25%,设计性实验占总成绩的50%。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增加临床考核内容,采取模拟病例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等模块考试的方式,尽可能模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考核学生康复、针灸和推拿手法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在临床的应用能力,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的临床和教学经验,想方设法地增加教师的临床机会。实现学校与附属医院人事管理一体化,即学校教师是医院的医生,医院的医生同时又是学校的教师;与此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博学位,选派教师到外校进修学习、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21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和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为康复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培养的康复人才必须具备国际教育学术交流和医疗活动的交流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还要有双语能力,同时有良好的师德和教风,使得中医高等教育能尽快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医康复人才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2.3 建立适宜的实训基地 康复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没有完备的教学设施与条件,就保证不了教学质量。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得不到保证,就无法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达不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本校非常注重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打造针灸推拿康复教学和临床实验中心。该中心设有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评定、理疗、中医康复等实验室,配备较齐全的教学设备。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设有相应的科室,现有康复训练器械100余种,为学生见习和毕业实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心强化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师对单项技能进行逐项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操作,反复练习。在临床教学中心强化综合应用各类技能模拟诊疗和临床诊疗的实践操作。教师讲解、演示组合应用同类技能开展模拟诊疗临床常见疾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要求达到“会用”的目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进行治疗、提供服务、参与医院管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实习到就业的零距离,畅通就业渠道。

3 体会

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高等教育从关注量的扩大,逐步转向注重质的提升,更加强调服务社会这一办学理念。在探索临床创新型康复人才培养模式中,一方面,要以临床标准为依据,构建康复技能模块,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大纲、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另一方面,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健康,为学科本身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平台,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高水平的人才,逐步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道路。

[1]陈艳,潘翠环,罗爱华.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99-100.

[2]张凤仁,李洪霞,赵扬.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97-298.

[3]张凤仁.康复治疗专业高职高专学历教育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8):795-796.

猜你喜欢

康复实验专业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