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指导探讨
2012-01-25邱宁杰
邱宁杰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康复,基本概念为“综合性与协调性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反复的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使伤者、病者和残疾人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散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快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能力,促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1]。精神康复,即为运动可能餐前的手段,尽量改变病态精神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适应新社区生活的社会能力。精神障碍康复具有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则是康复等额目标和方向。
精神残疾主要类型有:精神分裂症、老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这些精神残疾是由于长期患病后遗留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功能缺陷,会出现形形色色的行为异常,造成患者在生活、工作及社会活动能力上的缺失,也干扰了正常社会生活和生产,有的还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对这些患者必须采用现代医学各种康复手段,尽最大的可能使他们恢复社会功能或最大限度减轻缺损程度,适应社会环境,参与集体生活,保持或增加脑力和体力活动。促进其恢复精神健康,防止衰退和人格改变,尽可能恢复病前工作能力、自理生活能力,减轻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负担。为此康复工作者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外,还要有正确的心里指导能力来帮助精神残疾病人早日康复。为达到这样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认识精神病
精神病与其他疾病不一样,有大部分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病感到疑虑、自卑。因此要求病人在病情恢复后对精神病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精神疾病是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不同程度的障碍,与其它脏器疾病的实质相同。要克服疑虑、自卑的消极情绪,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去适应环境,防止疾病再复发。
2 积极消除发病诱因,建立良好的心理屏障
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有精神因素存在,如家庭纠纷、邻里不和、亲人死亡、工作和恋爱受挫等。因此,精神病人在康复其中要逐步从潜意识中排除这些心理负担和矛盾。
3 注意改造个性缺陷
个性特征在精神病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具有内向、弱型的个性特征,即胆小、孤僻、敏感、多虑、思维缺乏逻辑性、遇到不同刺激就紧张不安,造成神经系统负担过重。锻炼病人不断向开朗、乐观、冷静、沉着、积极方向转化,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注意用脑卫生,保证充足睡眠
工作、学习的合理安排可以避免混乱而造成脑力紧张。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和练好的休息。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使大脑有节奏的劳动。
5 不能脱离社会实践,尽快恢复工作
多数病人希望早日参加工作,对于这些患者应鼓励他们在健康康复后尽快走上工作岗位,从社会实践与人际交往中得到精神寄托,增强信心和勇气。
6 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
对病人应强调药物的重要性,不用药维持比用药维持者易复发。指导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认真按医嘱服药,即使感觉良好,也不可掉以轻心。
7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知识和疾病复发先兆
有的病人不知道所服药物名称及副反应,因此,对药物的副反应常感到疑惑或不能忍受,致使不能坚持服药。应对他们讲解有关药物知识及药物反应,如:头昏、思睡、便秘、流延等均为暂时的,不必紧张,随着药量的减少,反应自会随之减少或消失。从而增强了坚持服药的自觉性,同时还应给病人介绍一些精神病复发的先兆症状,如在康复期间突然出现多梦、失眠、情绪不稳、心烦意乱、易发脾气、敏感、多疑、独居离群、精神不集中或幻听、幻视等现象应及时就诊。
8 加强身体锻炼,预防其他疾病
强壮的身体是战胜一切疾病的堡垒,能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注意卫生习惯,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重要环节。
在做好康复期患者心理指导的同时,对其家属和单位有关人员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使病人在出院后能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减少疾病复发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药物的、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才能真正防止精神病的复发。
[1]郝伟,主编.精神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