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论治心得
2012-01-25丁勇
丁 勇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 400700)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相对不足导致的糖代谢紊乱,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日久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以眼底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增殖为表现,严重影响患者视力。中国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生率为25.2%,且初诊的2型糖尿病中,DR的发生率达12.4%[1]。DR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病情顽固,不易消除,最终因视力障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目前对DR的治疗,无论西医还是中医都较棘手。笔者近年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分型论治DR,取得较好疗效。体会如下。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DR属中医的“消渴目病、暴盲、云雾移睛”范畴。《三消论》指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证治要诀》指出“三消久之,神血既亏,或目无所见,或手足偏废”。由此可见,DR的发生乃因消渴日久,脏腑虚弱,气阴亏虚,血行瘀滞,五脏六腑之精不能上荣于目,故目无所见。气阴亏虚、血行瘀滞为本病之基本病机。
2 DR的分型论治
2.1 气阴亏虚,目络瘀阻 气阴亏虚,气虚固摄无权,血溢脉外,阴津亏虚,血脉滞涩,脉络瘀阻,故见视物模糊,少气懒言,口干多饮,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体胖嫩,脉细。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出血,软、硬性渗出。治以益气养阴,通络化瘀。方选补阳还五汤加人参、麦冬、天花粉、黄精、葛根、丹参、三七等。
2.2 阴阳两虚,痰瘀互结 病至后期,阴损及阳,久病致瘀、致痰,痰瘀互结,阻塞目窍,目失养,故视物不见,气短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增多,面肿色暗,或见双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脉沉弱。眼底可见出血、渗出、增殖改变。治以阴阳双补,通络化瘀,散结。方用补阳还五汤加人参、麦冬、天花粉、黄精、葛根、丹参、三七、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瓦楞子、鳖甲、昆布等。
3 体 会
DR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西医多采用视网膜光凝,严重者采用玻切手术治疗,但仍不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中医药治疗DR有其独到之处。DR的发生,与病程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血糖的控制有关[2]。DR的病因病机为消渴日久,阴精亏虚,继而气阴两虚,而后阴阳两虚。气阴亏虚,固摄无力,血脉滞涩,而形成瘀滞。瘀血形成后影响气血运行,气滞不畅,经脉不利,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不利而为痰,痰瘀互结,增加疾病的恶性循环。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阴虚为本,瘀滞为标。当糖尿病患者出现视力障碍就诊眼科时,其病程多是较久,气阴亏虚已显,故笔者辨证时分为气阴亏虚及阴阳两虚证。同时,血脉瘀滞伴随DR的整个过程。在选方上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减。补阳还五汤来自《医林改错》,治疗“因虚致瘀”,与DR病机基本吻合。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归尾有祛瘀而不伤好血之功;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全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气阴亏虚、目络瘀阻证,应加补阴之人参、麦冬、天花粉、黄精,通络化瘀之葛根、丹参、三七等。阴阳两虚、痰瘀互结证,除加用补阴之人参、麦冬、天花粉、黄精,还加用补阳之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散结之瓦楞子、鳖甲、昆布;或加破瘀之三棱、莪术。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遇见眼底活动性出血,此时不忘加用止血药。总之,临证时紧抓病机特点,随症加减,多为有效。
[1]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54-1418.
[2]冯岳奇,李松松.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