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分析前质量的关系探究

2012-01-25马勇跃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9期
关键词:抗凝剂肝素标本

马勇跃

(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检验科,山西 运城 044000)

目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分析前与分析中,以及分析后这三个方面。同时分析前质量的保证也是减少目前实验误差,并保证临床实验质量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减少患者的检验结果产生的误差,既需要检验过程标准无误,同时也离不开对其血样标本予以正确的采集。本文通过回顾血液标本采集前的操作准备、患者准备、采集过程以及标本运输过程,探讨其采集与分析之前的质量关系,报道如下。

1 采集准备

需严格按照实验室标本的留取规程进行操作,才能确保检验的质量。首先,护士需根据医生的检查申请单,来选择合适的采血器皿,同时需打印条形码,就患者交费的清单进行逐项查对,将条形码能够与真空采血管准确无误的相对应,尽量避免重复进行抽采血样,以及多采血样,需尽量减低医疗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患者其医疗成本。而其次,则需要再次对患者姓名同申请项目予以核对,力求确保所采集的标本的准确,进而避免漏抽以及错抽。其三,需要对多管的采血患者编号排序:即第一,为血培养管;第二,为无添加剂管;第三,为凝血实验管;第四,为有添加剂管(需对各类添加剂管通过下列顺序予以采血:枸橼酸盐管;肝素管;EDTA管;草酸盐;氟化物管)。此外需要进行抗凝的标本(患者血凝或血常规与血沉)在于采集后予以颠倒并混匀,从而避免标本出现溶血[1]。

2 患者准备

2.1 饮食准备

患者进食的成分与饮食习惯均能影响所采标本其化学成分与含量,并且血液的许多检查项目参考值为空腹血样做为统计标本。所以,质量保证尤为重要,先嘱患者严格控制其饮食。需空腹达到12~14小时后予以采血,如过度空腹,并且达到24小时以上,患者某些检验则会出现异常结果。例如胆红素的升高,以及血糖的减少等。此外,还有部分测定血脂的患者,由于连续3天予以素食饮食所导致;在测定患者尿酸与尿素钠的前1天,应避免进食高蛋白以及高嘌呤的食物。在采血前还需注意4小时内禁止喝茶与咖啡以及吸烟饮酒等[2]。

2.2 患者状态

在采血前需让挥着处在基础代谢的状态下或者平静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例如遇到情绪波动,或者运动以及受冷或劳累等,均需休息30分钟后再进行。

2.3 停药准备

由于药物对临床检验产生的影响较为复杂。因此在予以采样检查前,即暂停以各种药物治疗为佳。

3 采集的过程

3.1 患者体位

患者通常取坐位或者卧位。由于体位能够影响水分在患者血管内以及血管外的分布,会导致被检测的血液浓度受影响。所以采集标本前需保持呈同一体位,并至少持续5分钟。本院门诊患者采集前均取坐位。

3.2 压脉带

对患者压脉带进行捆扎的时间不应大于1分钟,避免患者血液的成分浓度出现改变。所以,在静脉予以穿刺后则需立即将其压脉带松开。

3.3 部位的选择

肘部的静脉(患者贵要静脉和肘正中静脉),主要由于患者其肘静脉不具弯曲,同时较平直,比较容易进行固定血管。但需避开患者局部的红肿以及炎症等部位。尽量不要用力拍打将要穿刺的部位。

3.4 标本量

通常普通人的每毫升血液中能够分离出约0.50mL的血清,而足够的血液也是获取血液标本的重要前提,所以就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采集血。即对于一些本身有特殊的需要项目的采血试管,依据剂量进行规定采集,能够避免影响所检验的结果会在准确性方面产生误差,例如凝血的功能就必须以2mL作为定标,而其上不能够超过2mL,其下则不能够在1.8mL以下,在使用真空的采血管前,不要松动盖塞,避免采血量不准确[3]。

4 抗凝剂

目前临床实验室比较常用的抗凝剂除了EDTA外,就是肝素盐以及枸橼酸钠。在临床实验室需正确选择以及使用相应的抗凝剂[4]。

4.1 肝素盐

应用肝素盐会对检测血清离子出现程度不同的影响,例如将钙离子滴定后的肝素盐(仅在1.5mmol/L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到钙离子的测定)以及肝素锌(应用锌过量则会升高其钙离子以及总钙测定的结果)等。而100U/ml的肝素锂则会引起钠离子的检测值出现下降。同时肝素锂还会抑制其BCG结合的白蛋白,以致有色复合物的减少,引起白蛋白检测的结果偏低,而不影响所用的BCP法。同时,肝素也能够导致血小板的检测值偏低[5]。

4.2 新型抗凝药

因为临床实验室较常用的抗凝剂均存在着某些不足,因此无法将各类标本在抗凝中通用,这就使得患者进行采血的量增加很多,还甚至会导致出现医源性贫血。目前也有研究者努力尝试选取新型的抗凝药用作当前临床实验室的标本,作为通用型的抗凝剂[6]。在目前进行临床实验研究主要的抗凝药物分为两类,其中一类的作用靶点是凝血因子Xa,比如GGACK与DU-176b以及DX9065a等;而另一类的作用靶点是Ⅱa,比如PPACK与Argatroban以及Hirudin等。而这些新型的抗凝药却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同时生产成本也较高,并且主要能够用于常规的血细胞以及生化分析的临床研究,仍然无法于临床实验室进行推广使用。

5 运输标本

对患者采血完成后,不仅需要防止其污染以及溶血,还需防止血液成分被分解以及蒸发等相关情况的发生,避免运输途中的耽误,避免储存时间过长,争取及时送检,以便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6 在临床工作中

对实验室检查结果质量要求已经受到普遍关注,患者检查数据不仅能够影响对其所患疾病进行检查诊断以及治疗。更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实验室检测趋于自动化,包括分析过程中对质量监控技术的进步,及时规避了分析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而分析前误差则逐渐凸显出来,以致占到了目前实验室全部检查差错中的80%以上。并且在分析前的差错中,由于标本采集的不正确所导致的误差则占到60%以上。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在采集时需规范正确,并保证血液采集的质量。只有分析前保证标本质量,才系减少其临床实验误差,以及保证其实验质量的重要前提。

[1]崔明.血液标本采集的分析前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340-1342.

[2]陈秀兰,邱方成.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50-852.

[3]马韫佳,赵宏,王玉花,等.护理与血液检验标本采集质量保证[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0):1625-1626.

[4]白菊萍.检验标本采集送检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4):237-238.

[5]王赤华.临床血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38.

[6]谢文辉.标本采集与质量控制[J].吉林医学,2011,32(5):1039.

猜你喜欢

抗凝剂肝素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