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注射恩经复治愈动眼神经麻痹
2012-01-25王伟志
崔 扬 王伟志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动眼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直接原因为动眼神经受损引起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提上睑肌和瞳孔括约肌麻痹。完全性损伤表现为上睑下垂,睑裂变窄,眼球向上、下、内3个方向运动受限,眼球位置向外下方偏斜,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不完全性损害时眼内肌受损较轻,不出现瞳孔改变。吾师王伟志教授对该病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将临床治愈的1例动眼神经麻痹病案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陈某,男性,54岁,2011年12月19日就诊。主诉:左侧眼睑下垂5 d。患者于2011年12月15日晚运动后感受风寒而鼻流清涕、左侧头痛等症状,自服复方氨酚烷胺片、必理通等药物后休息。第2日早上出现左侧眼睑下垂、睁眼困难,视物模糊,重影,头痛。遂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查眼底未见异常。遂去一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查颅脑CT、MRI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给予甲钴胺、维生素B1、灯盏花等药物,经治无效后就诊于本院针灸科门诊。查体:眼眶周围未见肿物,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眼睑抬举无力,左侧眼裂变窄,左眼球呈外斜视,不能居中,眼球运动内、上、下转不能,左侧瞳孔较右侧略大,左∶右约为4∶3,对光反射减弱,右眼未见异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苔薄白,脉浮紧。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遂诊断为动眼神经麻痹。治以调神醒脑,健脾益气,疏风通络。予患侧上眼睑点刺,上星透百会、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攒竹、太阳透承泣,百会、左侧四白、上睛明(睛明穴直上眼眶下缘凹陷处)、双侧风池、足三里,嘱患者闭目,上眼睑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持针沿着患侧上眼睑轻轻点刺至眼睑潮红即可,不留针。注意手法要轻柔,针刺力度要均匀,防止出血,谨防刺伤患者眼球。上睛明穴,用手指向外推开并固定眼球,沿近眼球侧进针,至眼眶内有酸胀感后停止,进针0.5~0.8寸;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攒竹、太阳透承泣,刺约0.8~1.0寸。以上各穴均不提插捻转,得气即可。四白、双侧风池直刺,平补平泻;百会、足三里行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眼周穴位出针时要压迫缓慢起针,并按压3 min。配合肌肉注射恩经复18 μg,每日1次。治疗1次后患者上眼睑可略上抬,治疗3 d后,眼睑可抬起,左侧眼球居中,眼球运动不受限,视物清楚已无重影,只觉视物久后眼睛疲劳。4 d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针刺7 d,临床治愈随访无复发。
2 体 会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瘘证”、“胞废”范畴,其病机为脾虚气陷或气血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随眼系入脑,脑窍被蒙发为本病。正气不足为主要原因,风为百病之首,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故治以调神醒脑,健脾益气,疏风通络。上星透百会,可醒脑开窍调神;风池可疏风通络,与上星、百会共奏调神醒脑之功;“治瘘独取阳明”,故取手足阳明经四白、足三里以疏通阳明经之气血,濡润筋肉,足三里补益脾胃之气,百会升举阳气,两者共奏提眼睑、司开合之功效。上睛明是导师治疗眼球内收障碍的经验效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针刺上睛明、阳白、四白、丝竹空等眼周穴位可疏通眼部经络气血,刺激眼周肌肉,提升其收缩力,促进眼肌功能恢复。诸穴相伍,鼓舞脾胃之气血,祛风除邪,疏通经络,标本兼治。眼睑点刺,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恢复眼睑司开阖的作用,是导师治疗眼睑抬举无力的独到之处。恩经复主要成分系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 (mNGF),mNGF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具有营养、保护神经元及促进突起生长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细胞调节因子,其对中枢及周围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修复、再生和功能特性的表达均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肌注恩经复可以保护神经元,减轻继发性的伤害,并且促进相应神经纤维的再生和功能修复。该患者经过3 d的治疗,症状明显的好转,恩经复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作用。该种中西相结合的疗法在本病案中体现出了见效快、疗程短、治愈彻底的特点。
该患者的颅脑CT、颅脑MRI未见异常,眼眶周围未见明显肿物,否认有外伤及糖尿病病史,排除了脑血管病、颅脑外伤和糖尿病的可能,而患者在发病前有感冒病史,故考虑其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动眼神经受损,笔者才疏,未曾见过因病毒感染导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报道,所以病毒感染是否为动眼神经麻痹的致病因素还有待同仁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