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扶正疗法在老年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12-01-25王东梅冷建春
王东梅 张 怡 冷建春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老年肺炎指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肺炎,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老年肺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肺炎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及医院获得性肺炎。据统计[1],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是年轻人的10倍,大部分需要住院治疗,其住院花费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全部医疗费用的60%,病死率平均20%,较年轻人高3~5倍。本病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或“咳嗽”范畴,系感受邪气尤其是风热病邪而致肺失宣降所致,其内因为正气亏虚。笔者认为扶正疗法在老年肺炎辅助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并且可灵活运用于各种证型及病程始终。现就中医扶正疗法包括中药汤剂、单方、中成药、药膳及非药物疗法等的理论基础及具体用法作一探讨,以抛砖引玉,丰富老年肺炎的中医证治思路及治疗手段。
1 正气虚是老年肺炎的基本病机,同时贯穿病程始终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亦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只要人体正气强健,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旺盛,阴阳平衡,邪气则不易侵犯,相反,邪之为病,乃因正气虚,无力抗邪所致。《灵枢·天年》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堕,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朱丹溪的《格致余论·养老》亦提到“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古代经典文献阐述了年老以后机体则呈现出脏腑功能衰退、阴阳气血不足的生理状态。可见老年人常常正气不足,容易感邪,感邪之后,又加重正虚,正虚再酿生内邪,临床上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肺炎患者因正气不足,气候变化之时六淫邪气容易从皮毛或口鼻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故邪气首先犯肺,邪气入肺,从热化则伤津耗气致气阴两亏,从寒化则脾虚不运,加之年老体衰,肾元不足,感邪之后常无力抗邪,从而表现为肺、脾、肾3脏功能失调,邪聚则出现痰浊、热毒或瘀血,正虚常表现为气阴两亏及肺、脾、肾3脏不足,呈现出虚虚实实、错综复杂的病机变化,若治疗不即时,正不胜邪,容易逆传心包或脱阴亡阳,从而产生变证或凶证,预后极差。临床上老年肺炎患者正虚多表现为气阴两亏,脾肺虚弱及肾元不足,并且贯穿病程始终。
2 扶正疗法在老年肺炎治疗中的作用
扶正疗法可使老年人的脏腑气血健旺,有助于抗邪外出及疾病康复。细言之,益气养阴可使气旺,气旺则能卫外,气旺则气行有常,气行则津行,津液输布正常,则痰无从生,津液充足,肺胃得濡,可免生热化燥;适时调补肺脾肾,肺旺则宣降有度,既能卫外,又能气降如常,津液得行,脾旺则后天之本得固,气血生化有源,中州枢机得运,清浊各行其道,一则土能生金,二则免生痰浊,肾为后天之本,肾为气之根,正如《类证治裁》所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医碥》亦云“气根于肾,亦归于肾。故曰肾纳气,其息深深”。可见肾是人体一身之气的根本,具有摄纳呼吸之气的作用,又肾主水,气化则水能出焉,肾元得固,使气有根,水得行,方能保证肺的宣肃功能,气津输布正常。笔者经验,老年肺炎扶正治疗多采取益气养阴、调补肺脾肾等法,常选用补益类中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补益类中药能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血中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兴奋网状内皮系统,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效应,调节体液免疫,并与 IL-2 有协同作用[2]。
3 扶正疗法的应用
3.1 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及单方,重视补药的应用 老年肺炎病机复杂,实证类有风热外感、风寒外感、痰热阻肺、痰湿阻肺;正虚邪恋者分为肺脾气虚及气阴两虚;危重变证分为邪陷心包及邪陷正脱[3],其中风热外感、痰热阻肺、邪陷心包等属热证,其余为非热证类,临床上常出现交叉证型,虚实互见者居多,热证类常兼见气阴两亏,非热证类常伴肺脾不足,各种证型都存在肾元亏虚的潜在病机。因此在西医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佐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肺或补肾填精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1)益气养阴。适用于老年肺炎热证类患者,在相应基本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伴有神疲乏力、短气懒言、咽干唇燥、虚烦汗出、干咳少痰、舌质少津、或脉细无力等症。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佐以生脉散,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阴津亏损明显者加北沙参、天冬、石斛、玄参等品。注意事项:用药勿滋腻太过,忌碍脾胃,此外这类患者常伴大便秘结,故可配合使用火麻仁、番泻叶等品通腑泻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脉散组方能强烈激活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活性,具有清除内毒素及非特异抗感染抗休克的效果,麦冬、石斛、玄参等富含黏液质及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补充老年肺炎病程中消耗的营养物质,控制并减轻病理损害[4]。(2)调补脾肺。适用于老年肺炎非热证类患者,在相应基本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伴有咳嗽无力、动则汗出、食少纳呆、神疲体倦、舌苔白或腻、寸关脉弱等症。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佐以异功散,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可加炒稻芽、炒麦芽、神曲、山楂等。注意事项:服药同时,忌生冷,食用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食物,也可少吃多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白术、茯苓等品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胃肠机能[5]。(3)补肾填精。适用于老年肺炎患者所有证型,老年肺炎患者均存在肾元不足的潜在病机。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佐以单方治疗,用冬虫夏草研粉,每天服用3~5 g,或紫河车2~3具,洗净去腥,置温箱烤干研粉,日服3 g左右。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冬虫夏草有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双向调节NK细胞活性、抗疲劳耐缺氧抗氧化、止咳平喘、祛痰及抗炎抑菌等作用[6],紫河车有调节和增强人体免疫力、抗感染、营养、抗缺氧耐疲劳等功效[7]。
3.2 辨证使用扶正中成药 老年肺炎患者常伴胃肠吸收功能减退,静脉给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伴气阴两亏者用生脉注射液静滴,伴肺脾气虚者用黄芪注射液静滴,病情危急或气虚阳微时用参附注射液静推或静滴,常会收到比单用西药更好的效果。老年肺炎整个病程均可服用冬虫夏草制剂或胎盘制剂,如百令胶囊、金水宝、胎宝胶囊等。
3.3 药膳进补 (1)雪梨枸杞银耳羹。适用范围:老年肺炎伴阴津亏耗兼气虚患者,症见咳嗽、咯痰不爽、痰黏稠、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脉细无力等。组成:雪梨250 g,枸杞子20 g,大枣5枚,银耳30 g,冰糖或蜂蜜适量。功效:润肺生津、益气补虚。制法及用法:银耳水发后,除去根部泥沙及杂质,红枣洗净去核,雪梨洗净去皮再切成小块。锅上火,加入适量清水,放入银耳、大枣、枸杞子、雪梨烧开,小火炖至烂熟,加入冰糖或蜂蜜调味。日服1~2次。(2)沙参山药猪排汤。适用范围:老年肺炎伴气阴两亏患者,症见咳嗽、咯痰无力、痰黏难咯、唇舌少津、纳少、舌淡红少津、脉细无力等。组成:北沙参100 g,鲜山药500 g,大枣10枚,枸杞子20 g,猪排骨500 g。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制法及用法:猪排骨洗净,置入沙煲中,加清水适量,再入北沙参、大枣、枸杞子,加料酒、生姜、胡椒适量,武火烧开,改小火慢炖,再入鲜山药炖至烂熟。饮汤食肉及山药。(3)四君蒸鸭。适用范围:老年肺炎伴脾胃虚弱患者,症见咳嗽、咯痰无力、纳呆食少、神倦懒言、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组成:党参30 g,白术15 g,茯苓20 g,嫩鸭1只。功效:健脾益气。制法及用法:将嫩鸭洗净去腥,里外抹适量食盐及料酒,将党参、白术、茯苓切片入纱包置鸭腹内,再加少许姜、葱,关腹,武火蒸至鸭肉烂熟。饮汤食肉。(4)虫草炖老鸭。适用范围:各型老年肺炎均可适用。组成:虫草5~10根,净土老鸭1只。功效:补肾益肺。制法及用法:将土老鸭洗净去腥,取1大砂煲,放入老鸭,加入适量清水,武火烧开,撇去血沫,加入冬虫夏草,再加料酒、生姜、胡椒适量,改小火缓慢煨炖至老鸭烂熟,起锅前加入精盐、味精即可。饮汤食肉。
3.4 非药物疗法 (1)灸法。适用于老年肺炎非热证类患者及恢复期。用艾条温和灸气海、双侧足三里各10 min,以皮肤发红为度,每日1次。可培补脾胃、振奋脾阳,使气血充旺,正气强盛则邪气自然消退。(2)捏脊推背法。适用于老年肺炎兼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患者。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按揉捏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并提拿脾俞、胃俞、肺俞、或肾俞穴,每日1次或隔日1次。本疗法循督脉振奋阳气,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注意事项:施术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手法宜轻柔,对发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4 结 语
随着老年肺炎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逐年增高,老年肺炎的治疗越来越成为临床关注的一个难题。老年肺炎的基本病机是正气亏虚,外邪入侵,抗邪无力,而老年肺炎正气亏虚又常常表现为气阴两亏、脾肺虚弱、肾元不足。因此,在中西医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从中药汤剂、单方、中成药、药膳及非药物疗法等途径着手益气养阴、调补脾肺、补肾固元,在老年肺炎的治疗中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69-1772.
[2]杨戈,张杰,姚魁武.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37.
[3]李建生.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辨证治疗概要[J].中医学报,2010,25(3):439-441.
[4]林玉洁,李建军,黄启辉.中医对老年耐药细菌性肺炎的认识[J].广州医药,2010,41(6):47.
[5]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3-886.
[6]钱俊轩,刘德洪.冬虫夏草的国内研究概况[J].鄂州大学学报,2010,17(2):54.
[7]程敏.紫河车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及炮制方法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57(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