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药护”合作工作模式的改进*

2012-01-25章燕棋

中国药业 2012年24期
关键词:调配输液药学

章燕棋

(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药剂科,浙江 杭州 310007)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静脉营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药物调配,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部门[1]。我国PIVAS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医院已陆续建立了PIVAS。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于2007年11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采用“以药学技术人员为主,以护士为辅”的静脉药物调配工作模式。经过4年的实践,在药师和护士相互配合基础上作了一些探索,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院PIVAS“药护”合作建设与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药护”合作调配工作模式

目前,我国PIVAS存在3种管理模式:全权委托型。由药剂科全权统筹安排工作及管理,审方、排药、调配及核对工作均由药学技术人员完成;药护分管型。由药剂科、护理部分别安排各自的人员和工作,药剂科主要负责审方、排药及核对工作,护理部主要负责调配工作;以药为主型。由药剂科负责所有日常工作管理,护理部负责护理人员的人事管理[2]。

我院PIVAS成立初期,输液调配工作全部由药剂人员独立完成。2008年7月开始,由于科室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调配输液量增加,我院PIVAS引入了护理人员共同参与输液的调配模式。我院PIVAS现已开展了23个病区的长期医嘱及每天12:00以前临时医嘱的集中调配工作,包括普通静脉药物、肠外营养药物、抗生素及细胞毒药物的调配,日均调配输液量1600袋左右。其中第一批调配量在900袋左右,占调配总量的56%。由此可见,我院PIVAS调配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第一批调配任务。因此,我院采取“以药学技术人员为主,护士为辅”的静脉药物调配工作模式,每日7:00~8:30每个病区派1名护士到PIVAS,与药学技术人员合作完成第一批输液的调配工作;第一批调配任务完成后,护士回病区参与其他日常护理工作,当天其余批次输液的调配工作则由药学人员独立完成。

2 合作初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在护士参与PIVAS输液调配工作的初期,各病区护士存在比较多的迟到、早退甚至缺勤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部分护士对参与PIVAS输液调配的工作认识不够充分,认为自己只是到PIVAS帮忙,不是自身的工作范畴。由于缺乏基本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

2.2 流程不熟悉,调配差错相对较多

我院PIVAS的工作流程为:药师审核医嘱,打印标签,排药,排药核对,调配前核对,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送至病区,病区护士核对、签收。在调配过程中,参与PIVAS的护士需要完成调配前核对工作与调配工作,但是,部分护士有时只重视调配工作而忽视了调配前的药品核对工作,导致排药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无法通过调配前核对来规避,出现调配差错。静脉输液中准确的药物含量是保证输液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有些护士在调配过程中不注意药物的实际使用剂量,对非整剂量使用的药物按整剂量进行调配,从而出现药物剂量差错。

2.3 无菌观念不强

保证输液成品无菌的关键是配置间的洁净环境和调配时的无菌操作技术。部分护士进入配置间时,没有按六步手清洁消毒法消毒手,没有按要求佩戴帽子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配置间的无菌程度。有些护士为了追求尽早完成任务,忽视了操作台的规范要求,没有在操作台的中央区域进行调配工作;或者没有保证操作台上的无菌物品与高效过滤器保持“开放窗口”状态,难以保证药品的无菌性。

2.4 药学技术人员与护士沟通不足

由于所属部门不同,参与PIVAS工作的护士流动性较大,对在PIVAS输液调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药学技术人员与护士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导致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PIVAS的工作质量。

3 改进措施

3.1 明确职责,相互监督

制定PIVAS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与标准操作规程。药学技术人员在PIVAS的职责主要是对临床医师医嘱用药合理性的审核、药品管理、排药、核对、输液调配、成品核查等工作。护士的职责是检查药学技术人员排药的准确性,并按照PIVAS输液调配流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参与加药调配操作。每个岗位责任堵完成每项工作后,都要填写各项记录并签名,以利于责任落实到人,以增强专业人员的责任感。

3.2 完善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

在已制定了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制定了《调配中心药品调配工作流程及无菌操作规范》,对进入配置间区域后的每一个步骤、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规范与标准化。同时,将该规范发至每个病区,病区护士通过学习后方能参加调配中心药品调配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3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素质

PIVAS的药物调配工作是在层流间的层流操作台上进行的,对洁净区、操作台的使用、保养均有较高的要求。若不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静脉输液的调配,就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因此,调配人员对洁净区与洁净操作台的正确使用是保证静脉输液质量的关键。我院通过定期邀请相关净化设备的专家对调配人员进行净化设备及操作台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及无菌操作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调配人员的技术水平。药品调配工作要求调配人员有丰富的药学知识,我院以上网公布、发放资料、开展讲座等形式,让药学人员对我院静脉药物特别是新药或有特殊注意事项的药物知识进行学习,内容包括药物的稳定性、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适合载体、滴注浓度、滴注速度等,以提高调配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所有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学习,考试合格后方能进行静脉药物的调配工作。

3.4 加强沟通,协调管理

作为一种全新的组合工作方式,护士和药学技术人员在PIVAS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需要两者之间经常沟通交流。为此,我院对每个科室护士在操作台上的位置进行了调整。每张操作台可以同时容纳两位技术人员进行调配操作,采取“1位药学人员+1位护理人员”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快速解决调配过程中的问题,又可以互相监督调配时各项操作的规范性,还能增进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通过药剂科与护理部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另外,通过护士节、三八节举办一些活动,增进部门间的交流。做到工作中配合,工作后协调,达到调配合作的最佳状态。

4 结语

“以药学技术人员为主,护士为辅”的合作调配模式,可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第一批调配高峰期,药、护人员共同完成药物调配工作;其他批次药物的调配由药学人员完成,护士可以回病房继续其他的护理工作;在调配间隙期,具有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药学人员可以进行诸如审方、排药、核对、拆包等工作。是全部由护士进行药品调配工作的“药护分管型”模式无法实现的。

同时,通过药学人员与护士的合作,可以加强两者之间的团结协作与沟通,有利于药剂科与护理部开展如不合理医嘱修改、不良反应收集、药物信息教育等工作。

[1]刘新春,高海青.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静脉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8.

[2]曹惠明,费艳秋,沈金芳.上海地区11家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现状及思考[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3):201.

猜你喜欢

调配输液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张馨予调配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