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服药方法

2012-01-25高云琪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15期
关键词:武火煎药汤剂

高云琪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药剂科,吉林 松原 138001

浅谈中药煎煮基本原则及服药方法

高云琪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药剂科,吉林 松原 138001

煎药是中药汤剂在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中药煎煮及服药方法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作为在医院从事基层药学工作的人员,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做好煎药工作,寻求比较有操作性的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中药炮制;服药方法

1 基本原则

1.1 煎药人员要求煎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中药专业知识,具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遵守煎药操作规程。

1.2 煎药器具的选择对中药汤剂的煎煮质量有比较大影响的是煎煮器具。我们一般认为中药煎煮容器最好的为砂锅。这是因为砂锅与中药之间一般不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1],而且砂锅具有水分蒸发小,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导热均匀的优点。目前常见的煎煮器具还有玻璃煎器、不锈钢锅、铜质器皿等。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类器具能与中药中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汤剂的质量。

1.3 水源的选择水源有乡村与城市的区分,乡村应尽量选取质地纯正的泉水或井水,自来水应先沉淀后再取用。最好选用纯净水,并应选用冷水。

1.4 煎药用水量的控制加水量的控制常用的有3种方法[2]:(1)将饮片置煎锅内,加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为度,第二煎可超过药渣表面1~2cm;(2)按每克中药加水约10ml计算,然后按总药量计算总加水量,将其中70%用于第一煎,余下的30%留作第二煎;(3)根据中药的吸水性大小、煎药时间长短、水分蒸发的多少以及所需药液的多少来具体掌握加水量。

1.5 煎煮次数一般药物煎煮2次,补益药或质地坚硬的药物可煎3次。

1.6 加热源的选择选择适当的加热源,要注意武火、文火时机的更迭,若煎煮的持续时间长,需有专人看守。城市家庭多选用液化气、天然气作为燃烧源取热,缺点是文火不易把握,调节煎煮时更需有专人看守,否则汤剂难尽如人意。到于电加热的方式,多用于药店,用煎煮机煎药。[3]

1.7 煎煮火候和时间根据各类药剂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火候和时间,可最大程度地煎出有效成分和保留有效成分。解表药应用武火速煎,头煎煮沸后煎10~15min,二煎煮沸后10min。一般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武火交叉煎煮。头煎煮沸后20~25min,二煎煮沸后15~20min。滋补调理药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药力持久。头煎煮沸后30~35min,二煎煮沸后20~25min,如需三煎,煮沸后15min。

2 注意事项

2.1 煎药前是否要清洗部分患者认为中药不卫生,用清水洗后再浸泡、煎煮。这是错误的。因中药中有很多药是粉末的,会被洗掉。还有中药饮片中的水溶性成分在洗的过程中会与水一起流失掉。因此煎煮前不要清洗,否则有效成分将有所损失,影响中药疗效[4]。

2.2 浸泡煎药前中药饮片一定要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数是植物类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和厚度。因此,在煎煮前必须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使中药饮片湿润变软,细胞膨胀,产生一定的渗透压,使有效成分渗透扩散到细胞组织外部的水中,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但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有效成分酶解或药品的霉败。

2.3 儿科用药煎煮注意小儿内服药要求少而浓,以便喂服。头煎、二煎药液合并静置澄清,取上清液再加热浓缩至合适量。

2.4 外用药的煎煮外用熏洗药一般用药量大,且多含药性猛烈或毒性的中药,煎煮时加水量要适当增加,采用武火、文火交替煎煮,煎出液要比内服药多2~3倍。

3 特殊药物的煎煮

需特殊处理药物按常规难于煎煮、煎透,必须采用特殊的煎法,以保证汤剂的质量。矿石、贝壳、角甲类、有毒性药物均需先煎,以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一般矿石、贝壳、角甲类要打碎成颗粒或粗粉先煎至少30min,附生绒毛的药剂,为避免绒毛脱落混入药液刺激咽喉引起咳嗽也要包煎[6]。

4 毒性、烈性中药的煎煮

毒性、烈性中药除了先煎外,煎药器具使用后应反复擦洗,必要时煮过后再用,以免毒性、串味、串色而影响药物疗效和煎剂质量。

5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

中药的服用方法也很有讲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中药汤剂的服用一般要遵循一定的时间和方式。

5.1 服药的时间

适时服药能降低不良反应,《汤液本草》中记载:“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可见服药与进食需间隔一段时间。这说明服药的时间和患病部位相关。同时,服药时间还要结合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为了充分发挥药液对胃肠道的局部作用,同时避免食物对某些药液吸收的干扰,使药力速达病所,一般汤剂大多在饭前服用,另泻下药、通便药及作用于四肢血脉的药,宜空腹时服,利于药物迅速进入肠内,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7]。

5.2 服药的方式

一般危重病患者或病在下焦患者需顿服、急服。对于病在上焦,胃气不和,呕吐或妊娠恶阻或年高体虚不能耐受药力者适宜徐徐温服。

6 讨论

中药煎出的有效成分,在服用后易吸收,作用较快,并可灵活加减使用,只有掌握煎煮中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嘱,才能使药物在体内发挥更好的作用。煎中药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器皿,掌握浸泡中药的时间、水量和火候,避免产生毒性和不良反应。应重视注意事项,以免影响疗效。

[1] 温方贵.煎煮中药应注意的事项[J].内蒙古中医药,2002,21(3).

[2]郑玺.如何正确煎煮中药[J].医药与保健,2008,16(2).

[3] 黃文珍.浅谈科学煎煮对提高中药汤剂疗效的作用[J].求医问药,2011,9(12).

[4] 卢柏震.浅谈中药质量[J].中草药,2004,35(7).

[5] 孙彩华,钱松洋.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J].中国药业,2007,16(20).

[6] 朱道勤,雷超,等.谈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28).

R283.6

A

1007-8517(2012)15-0058-01

2012.0.00)

猜你喜欢

武火煎药汤剂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文火与武火煎煮中药时沸腾液体温度与蒸发率研究
听蝉
旗 帜
智能化煎药中心设计探讨
栀子标准汤剂的量值传递规律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随园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