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络拔罐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
2012-01-24鲁平平张志国
鲁平平 张志国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健康保健中心·06100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1]。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以男性居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其病程长、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质量,保守治疗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治疗措施。我中心在针刺治疗的同时,结合刺络拔罐法,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为2010年09月—2011年09月来院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针刺治疗配合刺络拔罐,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
2 护理方法
2.1 刺络拔罐选穴
主穴:腰椎突出棘突旁压痛点、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
根据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配用膈俞、三阴交;风寒湿痹型配用脾俞、足三里;湿热型配用曲池、大椎;肾虚型配用志室、命门。每次选用2~3个穴位,以4~5罐为宜。穴位可交替使用。
2.2 操作方法
操作前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及方法,以取得理解、合作。协助患者取适宜体位,刺络拔罐处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于穴位中点及上下左右,各点刺一针,用中号火罐反复闪拔,直至皮肤潮红,而后留罐5~10分钟,出血量以2~5毫升为宜,每日一次。
2.3 注意事项
(1)操作手法宜准、稳、快;(2)刺络时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并撑开,右手持三棱针刺络,对于肌肉层较薄或皮肤较嫩处可提捏施术部位,以减轻患者疼痛;(3)拔罐时棉球酒精不要多蘸,防止过多滴下,造成烫伤;(4)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便及时做出相应处理;(5)起罐后拭去血液,消毒皮肤,嘱患者拔罐处有瘙痒属正常现象,应避免抓挠,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6)若出现起泡,小的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较大者用无菌注射器于水泡下端抽出积液,并涂于龙胆紫,予以包扎,定期换药;(7)嘱患者腰部保暖,防风防寒,保证休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
按照Macnab标准[2]:
优: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障碍,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良:偶有疼痛,能做轻工作;可:有些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工作;差:仍有神经根受压症状,需进一步治疗。优和良为有效,可和差为无效。
3.2 护理结果
表2 疗效比较
4 护理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祖国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正气虚亏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又因外伤、湿邪、风寒及劳损,致瘀血内阻、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致。针刺疗法通过四诊辨证,采用穴位配伍和针刺手法相结合,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使脏腑和谐、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全身的调理,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而刺络拔罐法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定穴位,首先通过刺络放血逐瘀化滞、解闭通结;再于刺络处反复闪罐,通过火罐的温热散寒,刺络的活血祛瘀作用,使该部位淤滞疏泄、气血畅达;尤其对经络痹阻不通者,可起到行气活络之效。故针刺疗法与刺络拔罐相结合,可取得较好疗效。
刺络拔罐法是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素问·调经论》:“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灵枢·寿夭刚柔》:“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通过该法可活血祛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并且操作简便、痛苦小、疗效佳,作为辅助治疗,不仅能缩短病程,更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将这一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
[1]曹伟新,李乐之主编.外科护理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2.
[2]Mcanab I.Negative disc expi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root in volement in 68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AM),1971,5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