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儿童乙肝疫苗免疫状况分析
2012-01-24宋子龙
王 霞,韩 英,季 慧,宋子龙
(1.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2.大理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唯一最有效的方法,分析儿童HBsAb阳性率是评价免疫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楚雄州2007年~2011年连续对1岁~15岁儿童进行HBsAb连续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各县(市)2007年~2011年按楚雄州免疫规划儿童抗体监测方案,随机抽取1岁~15岁约50名儿童的血液并分离血清,送州疾控中心检验中心实验室检测HBsAb。
1.2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每年均采用北京万泰有限公司生产的HBsAb诊断试剂盒,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资料分析
按年度和分县(市)对婴幼儿(1岁~3岁)、学龄前儿童(3岁~7岁)、学龄儿童(7岁~15岁)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 2007年监测数据统计为例:1992年~2001年、2001年~2005年、2005年~2006年出生儿童分别为7岁~15、3岁~7岁、1岁~3岁统计,各年度依此类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007年~2011年楚雄州1岁~15岁儿童HBsAb阳性率依次为:60.7%、60.3%、62.2%、65.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岁~3岁组、3岁~7岁组和7岁~15岁组HBsAb阳性率分别为75.5%、61.0%和75.6%,1岁~3岁组和3岁~7岁组组内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岁~15岁组内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45.5%上升至75.6%,详见表1。
表1 楚雄州2007年~2011年各年龄段HBsAb阳性率分布情况
各县(市)1岁~15岁儿童HBsAb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姚安、武定、元谋、禄丰、南华、双柏、楚雄、永仁、牟定、大姚,分别为83.5%、71.4%、69.4%、66.4%、63.9%、58.5%、58.4%、56.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县(市)1岁~3岁组组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岁~7岁组和7岁~15岁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样本两两比较:1岁~3岁组和3岁~7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3岁组和7岁~15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7岁组和7岁~1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楚雄州各县(市)不同年龄段HBsAb阳性率分布情况
3 讨论
3.1 楚雄州儿童乙肝免疫水平低于东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
2007年监测7岁~15岁儿童(1992年~2001年出生)HBsAb阳性率为45.5%,与2005年专题监测楚雄州4岁~7岁组儿童(1999年~2002年出生) HBsAb阳性率45.3%相接近,说明在2007年时楚雄州1992年~2002年出生儿童免疫接种阳性率在 45%左右的水平,明显低于当时经济条件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1]。
3.2 更换乡村医生对接种质量有一定影响
2007年~2011年1岁~3岁组的平均HBsAb阳性率为77.5%,与专题监测楚雄州2004年(2002年7月1日~2003年6月31日出生)和2006年(2004年出生)的1岁~3岁儿童HBsAb阳性率85.6%和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P<0.01),从阳性率数据看,2007年~2011年1岁~3岁组内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也有小幅下降趋势,分析认为与更换乡村医生导致接种技术质量下降有关,2004年和2006年监测的1岁~3岁阳性率与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国内有些调查的 5μg乙肝疫苗注射后血清抗体阳转率相似[2~3]。
3.3 免疫质量有待提高
有文献报道接种 5μg乙肝疫苗注射后抗体阳转率在95%以上[4~5],影响抗体产生的因素有低或无免疫应答、无效接种以及检测试剂等。2007年~2011年监测的HBsAb血清同时监测了其他疫苗的IgG抗体的阳性率均很高,其中2011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灰、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44%、100%、100%, 99.62%、100%,分析认为这些儿童乙肝疫苗应该无免疫空白,除了个体差异外,接种技术问题导致的无效接种和低免疫应答制约了免疫成功率和导致HBsAb消失较早,楚雄州1岁~7岁的HBsAb阳性率依次为84.0%、74.4%、62.5%、54.19%、61.8%、66.8%,1岁~5岁依次递减,5岁后少数儿童注射了加强针,1岁~2岁HBsAb阳性率84.0%与甘肃省报导的2003岁~2006年连续四年检测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HBsAb平均阳性率86.62%接近[6],安徽省6个县(区) 1岁~7岁儿童HBsAb阳性率依次下降递减[3],珠江山角洲地区1岁~6儿童HBsAb阳性率依次下降递减[1]。各县(市)HBsAb阳性率3岁~7岁组和1岁~3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1岁~3岁组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般注射乙肝疫苗 5年后注射加强针,3岁~7岁注射加强针应该很少,但3岁~7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县(市)不同程度低于1岁~3岁组,分析认为是针水溢出量的多少决定抗体在体内的持续时间长短,也就是说各县(市)1岁~3岁组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基础免疫的质量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县(市)1岁~7岁HBsAb阳性率按高低顺序依次为姚安77.5%、元谋75.4%、禄丰73.6%、武定72.1%、双柏71.6%、南华71.4%、永仁65.9%、牟定60.4%、楚雄59.1%、大姚50.4%,由此可看出大姚基础免疫质量最差。可能在某些基层保证刚出生婴儿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三针次乙肝疫苗的质量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出现进入体内针水溢出现象,某些地区报道的阳性率也不十分令人满意[7],分析认为免疫接种质量有待提高是一个共性问题。
3.4 楚雄州免疫规划起步好,真实接种率高
2007年~2011年间3岁~7岁组儿童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出楚雄州2002年以后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不太理想,与基层接种医生认为自己已为儿童接种过乙肝疫苗有关,分析认为真实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应该是接近的,楚雄州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是2002年下半年正式启动,2002年~2004年的报告接种率分别为 91.42%、95.84%、98.61,2004年以后均在98%以上,2004年的乙肝疫苗调查接种率达94.96%,血清免疫学检验进一步证实了楚雄州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起步很好,真实接种率很高。
3.5 应进一步加强查漏补种工作
2007年~2011年间7岁~15岁组儿童HBsAb阳性率由45.5%逐年提高上升至75.6%,除了少部分儿童注射了加强针,主要是近两年对2002年以前出生儿童采取了乙肝疫苗查漏补种,2011年抽检监测能反映各县(市)大年龄组目前的免疫状况,各县(市)排名由高到低为姚安县(96.2%)、双柏县(80%)、元谋县(80.0%)、大姚县(77.3%)、楚雄市(76.7%)、禄丰县(75.0%)、永仁县(73.1%)、南华县(70.8),武定县(66.7%)、牟定县(62.1%),增幅最大的是大姚县和元谋县,分别由 2010年的41.4%和和59.1%上升至2011年的77.3%和80.0%,各县市7岁~15岁组HBsAb阳性率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3.6 应加强培训
为提高基础免疫质量,应认真自查,举办疫苗接种技术培训班,重点是乙肝疫苗接种技术,请有经验的疫苗接种员进行现场示范,避免针水溢出,从而提高HBsAb免疫成功率和在体内的持续时间。
[1] 雷仁宇,罗耀星,谢 莘,等.珠江三角洲地1-6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2):112-114.
[2] 邵晓萍,罗耀星,雷仁宇,等.广东省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2):103-105.
[3] 唐继海,罗献伟,刘丹青,等.安徽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1,17(5):404-407.
[4] 黄振宇,朱建琼,陈 谦,等.981名婴儿接种乙肝疫苗效果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38-1439.
[5] 徐顺清.免疫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5.
[6] 张宁静,付鸿毛,高 丽,等.甘肃省2003-2006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9):2286-2288.
[7] 李永福,李旭梅,杨秀梅.通海县2010年健康人群麻疹、乙脑及乙肝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1,25(7):50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