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官渡区2008年~2010年常住人口死因分析
2012-01-24莫翠珍
莫翠珍,田 静
(昆明市官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0)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死因资料来源于卫生部疾病监测“死因登记报告系统”各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卡片,疾控中心专人核实死亡原因,最后与公安局、计生局、殡仪馆火化数据进行再次核对确认。人口学数据源于官渡区统计局、公安局及第6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等部门。
1.2 调查方法
1.2.1 对象
昆明市官渡区常住人口2008年~2010年3年内全部死亡者。
1.2.2 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部疾病监测点统一方案,死亡原因编码采用ICD—10死因质量考核方案,疾病大类参照CCD的疾病大类及我国的“补充规定”等作为调查和考核标准。
1.2.3 组织
按卫生部监测点死因调查方案,通过上门访问、电话核查等方法对上报资料逐项认真核实死亡原因等内容,并对调查质量进行抽查考核。
1.2.4 统计
用Access 2003统计分析软件,按照疾病监测要求和国际疾病分类 ICD-10死因统计要求进行统计,用Excel 2003软件建数据库。
2 结果
2.1 死亡率
官渡区常住人口3年平均人口总和为1370514人,共死亡9158人,总死亡率6.68‰;男性699186人口中,死亡5556人,女性671328人口中,死亡3602人,死亡率分别为7.95‰和5.37‰;死亡构成比:男性占60.67%,女性占39.33%,见表1。
2.2 期望寿命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82岁,男性为73.31岁,女性为81.17岁,1岁~4岁组平均期望寿命最高,为77.91岁,其中男性75.04岁,女性为81.49岁,比云南省1974年~1976年平均期望寿命(男性59.73岁、女性61.41岁),分别提高13.58岁、19.76岁;比官渡区1988年~1990年平均期望寿命(男性66.53岁、女性71.48岁),分别提高6.78岁、9.69岁[1]。若除去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及意外死亡五大死因,男性平均期望寿命可分别提高到78.35岁、76.95岁、76.29岁、80.17岁、80.94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可分别提高到84.82岁、83.67岁、83.81岁、89.02岁、87.75岁,总平均期望寿命可分别提高到81.31岁、79.98岁、79.67岁、88.37岁、83.93岁。
表1 官渡区2008年~2010年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及构成比
表2 2008年~2010年死亡人口月份分布
2.3 死亡人口分布
2.3.1 时间分布
2月~6月(春、夏季)随月份增加,死亡比呈下降趋势,可能因该期呼吸系统、心脏病疾病死亡频率下降所致,6月份最低。7月~10月有小波动但呈上升趋势,11月~1月冬季达到高峰,其原因与冬春季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频率较高有关。这与2006年国家疾病监测点调查结果相一致[2]。死亡月份分布见表2。
2.3.2 地区分布
从表3看出,大板桥、官渡、金马、矣六、六甲街道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其余各街道死亡率有小幅波动,总体上年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区9个街道中,关上、金马、吴井、太和4个街道属城区,其余5个街道为郊区,3年平均死亡率,城区和郊区均为6.68‰,U =0.889,P>0.05,城区与郊区死亡比较,无显著差异。
2.3.3 地点分布
死亡人口中死于医院病房者4459人,占48.69%;死于急诊室 247人,占 2.7%;死于家中 4051人,占44.24%;死于送往医院途中者213人,占2.33%;死于外地者177人,占1.93%;不详者11人,占0.12%。死于医院病房和家中所占比例较大,与近年来施行全民医保和医疗保障的普及及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有关;且死于家中的多数人是居于民俗不愿死于医院或经医院诊断后自愿回家治疗者。
2.4 死因顺位
前9位死亡疾病计17项109种 ,居前9位死亡原因是:①循环系统占36.98%,②呼吸系统占23.32%,③恶性肿瘤占19.19%,④损伤和中毒占6.18%,⑤消化系统疾病占3.43%,⑥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89%,⑦泌尿生殖疾病占1.35%,⑧精神神经疾病占1.30%,⑨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1.23%,其死亡率、构成比及顺位见表4。
表3 官渡区2008年~2010年各街道死亡情况
表4 官渡区20年居民前九位死因变化情况
前9位死因占死亡总数95.88%,从前9位死因可以看出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死亡为 1.23%,仅占全死因的第9位,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要位次,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呼吸系统疾病与昆明市官渡区1988年~1990年排序比较,由第六位上升至第二位,恶性肿瘤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
内分泌系统疾病也列入9类疾病之中且排列在第6位,循环系统中的脑血管病死亡1590人,死亡比为46.94%,心血管病死亡1174人,死亡比为34.66%,心、脑血管疾病有上升的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在所有疾病中上升幅度最大。意外损伤与中毒占全部死因的 6.18%,死亡位次后移到第五位,这与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一致,死亡率下降[3]。
2.5 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男性、女性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因首位,与目前在全国调查统计的癌症死因中居首位相同[2],男性肺癌占肿瘤死亡41.5%,女性肺癌占恶性肿瘤26.92%,男性肺癌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中男性肿瘤前 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肠癌、胃癌、白血病。女性肿瘤前5位依次为: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见表5。
表5 恶性肿瘤死亡性别构成及顺位情况
3 讨论
3.1 官渡区居民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官渡区全死因调查按国家卫生部统一标准实施,质量控制符合全国统一要求,死因诊断依据可靠,总死亡率、性别死亡率,死亡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口分布等均符合常态分布水平。居民死因顺位、疾病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传染病死亡下降,慢性病和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增高。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82岁高于中国平均预期寿命72.71岁,低于大城市和发达国家平均期望寿命的83岁。死亡月份冬春季形成一个明显高峰, 其原因与冬春季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频率较高有关,提示:冬春季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死亡人口按地区分布:城区与郊区死亡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近年来由于加大了城中村改造,官渡区郊区居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已趋向于城镇居民,卫生工作应转入城市化管理。
3.2 死因顺位
从前9位死亡原因中可以看出居民死因顺位、疾病模式都发生了变化,传染病死亡率下降,慢性病死亡率增高。如心血管、脑血管病,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预测在一定时期内疾病的死亡率还有上升趋势。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冬春季节死亡比例较高,应抓住发病前期进行预防。同时,以肺癌、消化道癌作为防癌重点,积极探讨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以理论指导实践,减少寿命损失。故抓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应是卫生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建议今后工作重心转移加强慢性疾病的防治。
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是一类非疾病死亡,在死亡疾病中建议根据生物学模式,从少儿教育、心理卫生、交通安全、施工用电、防护设施、未成年流动人口的监护、社会秩序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4 建议
合理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构筑综合防治体系,在我国生活方式行为不当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 37%还多,高居四大死因之首。生活方式行为的不当、生存环境的不适,将直接导致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必须立即采取行动,明确政府职责,动员全社会参与,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要采取各种途径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不仅仅是医疗卫生方面的工作,更需要环境、社会保障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体育运动、全民健身在慢性病中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有很大关系。
在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无暇锻炼的特点,开发一些适合上班族在小空间、短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1] 段之盛.基层医学论文写作[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124-139.
[2] 邹小农,姜晶梅,刘伯齐,等.中华医学会[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9:9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EB/OL].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wsb/pxwfb/2008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