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2012-01-24杨玉芹

卫生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贫困生心理健康

杨玉芹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据统计,目前贫困大学生约占高校学生总数的30%。调查发现[1],对于社会、学校和他人的经济救助,20%的贫困生表示自己不愿意接受。他们很容易感到自己不被他人接纳,因而封闭自己,独来独往。另有研究认为[2],‚90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淡薄,对社会有逆反仇视心理。贫困生常出现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心理、焦虑心理[3]。有调查[4]问到‚如果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43%的贫困学生回答性格,说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性格有需要改变的方面,但现实中却难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大量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大学生和国内常模组。这表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一般人群差。本研究拟关注中医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期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摆脱心理困扰。已有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不同的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各因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5],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社会支持三个维度都与SCL-90总分和各因子呈负相关,且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学院学生处核准为贫困生的学生450人,分层取样,团体施测。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份,其中男生198人、女生224人,2011级135人、2010级140人、2009级147人。

1.2 调查工具

症状的自评量表(SCL-90),采用1-5级评分,表示‚没有-严重‛,统计指标为量表的9个因子得分,得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防御方式问卷(DSQ),采用1-9级评分,表示‚完全反对—完全同意‛得分越靠近9则应用此种防御方式的频度越大。结果可归三大因子,共计24种防御方式。社会支持量表(SSRS),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2.1 中医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贫困生的焦虑、精神病性因子、阳性项目总数与国内青年常模[5](18~29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强迫、敌意、恐怖与常模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青年常模,存在心理问题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见表1)。

t检验表明男女生各因子无统计学差异,从均值看,女生的心理状况差于男生;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从均值看,汉族学生好于少数民族学生。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011级、2010级、2009级学生之间的阳性项目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F(2,299)=3.31,P<0.05);均值(LSD)多重比较表明,2009级与2011级学生之间的阳性项目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即2011级学生的阳性项目数显著地多于2009级学生;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表1 贫困生与国内青年常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M±s)

表2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学生的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的比较(M±s)

2.2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贫困生的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状况

本研究主要考察不同心理健康状况的贫困生的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特点。采用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以SCL-90的各症状因子为分类变量,依据分析所得各因子的最终聚类中心点和临床应用捡出标准,将贫困生分成‚心理健康状况好‛和‚心理健康状况差‛两组。两组学生的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均具有显著差异。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学生相对于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学生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如使用幽默、制止、回避、伴无能之全能、隔离、同一化、交往倾向、消耗倾向等防御方式。另外,心理健康状况差的学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总分上均低于心理健康状况好的学生(见表2)。

2.3 贫困生心理健康、防御方式、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以SCL-90量表的总均分为因变量,防御方式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 16种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的三个纬度作为自变量。将其转换成标准分(Z分数),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3中,只有防御方式的投射、制止、潜意显现和退缩四方式进入方程,且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分析表明这四个方式对贫困生心理健康变异的解释率为36.2%(R2=0.371,F(4,290)=42.18,P<0.001)。

表3 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特点

中医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 18~29岁常模[5]。参照SCL-90的临床检出标准,他们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还是较好的,仅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需要关注。从性别、民族、年级和专业的人口学统计变量上看,贫困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不大。中医学习内容有不少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蕴含丰富人文知识,饱含优良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从精神层面、自我调节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和启发,使学生在人文关怀的视野中看待自己的困难,使得他们的心理困扰、现实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舒缓。对于他们来说主要生活事件就是应对生活和学习的压力。这些客观事件构成了他们共同的心理场,在这种场的影响下,形成某种相似的心理状态,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3.2 心理健康、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的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投射、制止、潜意显现和退缩等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对心理健康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预测作用。SCL-90的总分、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进行简单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健康与不成熟(r=0.58,P<0.001)、成熟(r=0.11,P<0.05)和中间型(r=0.36,P<0.001)的三种防御方式呈负相关;与客观支持(r=-0.15,P<0.01)、主观支持(r=-0.17,P<0.01)、利用度(r=0.20,P<0.001)之间呈正相关。可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与其防御方式和社会支持二者之间均存在相关关系,一些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能因为社会支持作为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要通过其他变量的中介作用才能发挥作用。

3.3 对中医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在贫困生工作中,需要经济救援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心理帮扶,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归因训练、认知重建训练等,引导学生对一些不成熟的防御方式进行转换,把靶目标放在投射、制止、潜意显现和退缩上。使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学会采取理智的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1] 王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12.

[2] 鲁 悦.‚90后‛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西部,2011,21:173.

[3] 王 扬.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0,6(1):138.

[4] 王雷霞.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方式[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12.

[5] 辛 勇.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25(9):375.

[6] 王玉兵.贫困高中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94(6):33.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贫困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