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功能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外科手术风险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2012-01-24姚传
姚 传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江西九江 322000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极易导致患者的左心室扩张明显,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运用传统的方式来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并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的风险较大,然而,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外科手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此类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已经明显降低了。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探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最佳手术方式,为了分析该项手术在临床中的分先及早期疗效,该院特以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现将详细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该院收治的90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38例,其年龄为14~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岁。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将患者分为3组,即左心室射血分数<35%组、左心室射血分数35%~45%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45%~55%组。上述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以及气促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
患者的手术在其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进行,在患者的胸部正中处切口。运用冷晶体保护患者的心肌,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对于对于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合并心内先天畸形的患者也进行同期的手术处理。除了死亡的患者之外,其余的患者均在进行手术之后的两周左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超声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其左心室重构及收缩情况。
1.3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的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之前的心功能状况等无显著的差异,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等也无显著的差异,而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则对于患者的手术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3 讨论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晚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左心室的重度扩大,并均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出现。对于这些患者而言,一旦进入失代偿期,病情便会迅速的恶化,从而导致药物对患者的心力衰竭失去作用,这个时候患者的死亡率便会明显上升了,相关的研究显示,对于失代偿期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五年生存率仅为18%左右,且患者的猝死率极高。对于此类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是改善其心脏功能,延长其生存寿命的有效手段,唯一值得注意的便是该项外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风险较大。然而,本项研究的结果却显示,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其主要的术后并发症便是肾功能不全、低心排综合征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这些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并不高,而导致患者在围手术期风险较大的重要原因便在于患者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在手术之前科学的评估其基本状况,必要时为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的实验,术中运用冷晶体保护患者的心肌,术后延长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时间,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有效的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及加强患者全身的营养支持是提高该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伴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的、左心室射血射血分数<35%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其手术的早期疗效显著,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1]邱志兵,陈鑫,徐明,等.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3):21-23.
[2]于伟勇,张宝仁,侯明君,等.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室的几何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5):15-18.
[3]沈卫峰,龚兰生.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左室功能对运动的反应[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8(4):27-29.
[4]张鲁锋,肖锋,李岩,等.冠心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效果[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86-88.
[5]黄信生,顾承雄,杨俊峰,等.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0(2):79-80.
[6]王锋,程兆云,王佳祥,等.重症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房的外科治疗经验[J].天津医药,2007(12):72-73.
[7]凌翔,陈胜喜,罗万俊,等.主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1):76-77.
[8]朱水波,张殿堂,殷桂林,等.流出道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外科处理[J].临床外科杂志,2008(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