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2012-01-24井夫杰彭晓兰井夫士
井夫杰 彭晓兰 孟 娜 井夫士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6医院)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报道较多,由于所选用疗效标准、手法不同,临床疗效报道也各异。因此,遵循随机对照的研究原则,我们对整脊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客观评价,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患者。病程最短2天,最长6年;年龄最大为76岁,最小24岁,平均为47.5±3.56岁。其中发作性眩晕75例,头痛49例,恶心呕吐19例,耳鸣耳聋16例,视力障碍25例,有猝倒史10例,棘旁压痛68例,旋颈试验阳性78例。
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眩晕,与颈部体位改变有关;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旋转时症状加重;可伴发神经根性症状。X线片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可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且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明显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颈椎病患者,且自愿加入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颈椎间盘突出症、严重骨质疏松症、骨结核、骨肿瘤者。②颈椎外伤处于急性期者。③同时应用扩张脑血管药、抗眩晕药物等可能影响结果判定的药物者。④排除由内耳疾病、前庭功能障碍、外伤、低血压等引起眩晕者。
分组与处理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者共80例,随机分为整脊推拿组和常规推拿对照组。
常规推拿组:①患者取坐位,操作同整脊推拿组“①”。②患者取坐位,进行颈部拔伸法操作:患者取坐位,头略前倾5°~10°,医者位于背后,以两手拇指顶按枕骨下方,掌根托住两侧下颌角下方,并用两前臂压住患者两肩,两手用力向上,两前臂下压,做相反方向的间歇拔伸,同时可让颈椎做轻微的前屈、后伸活动,3~5min。每次治疗时间为25min,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和王楚怀等[2]所制定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表进行评定。显效:眩晕症状明显减轻,平时无症状,劳累时有轻度症状,不影响一般工作,颈肩背痛明显减轻,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眩晕症状减轻,颈肩背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整脊推拿组40例,显效2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常规推拿组40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整脊推拿组疗效优于常规推拿组。
症状与功能评估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后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变化±s)
注:两组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后差值整脊推拿组 40 13.93±2.14☆28.44±1.52 15.23±1.31*常规推拿组40 14.07±2.19 26.34±2.20 11.15±1.24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脊椎内外平衡失调,颈椎退行性改变,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及交感神经等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交感神经、窦椎神经等)学说。推拿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所用手法主要有四类:①软组织松解手法(如一指禅、掌摩、指揉法、拿捏等手法)。②穴位刺激法(风池、大椎、天宗、百会、阿是穴等)。③运动关节类手法(拔伸法、端提摇晃法、定位旋转手法、颈椎斜扳法等)。推拿治疗该病的机理可能与手法改善颈椎动力平衡,缓解对椎动脉、交感神经刺激,进而改善椎动脉血供有关。
整脊推拿同传统推拿相比,从操作部位看,除颈背部的手法操作外,同时配合头面部推拿及胸背部推拿,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吴毅文[3]认为,通过头颈部推拿,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皮血管感受器以及颈部软组织内的感受器,通过反射机制,使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血管扩张,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和局部的血液循环。从操作部位看,配合背部整脊操作有利于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从所用手法看,主要采用松解手法和定点拔伸整复手法为主,避免了旋转扳法的应用,使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杜绝了此类手法的副作用。从患者的体位看,卧位操作使患者肌肉松弛,增加了手法的深透性,有利于医者操作。另外,卧位定点拔伸法与传统坐位颈椎拔伸法相比,对患者颈部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因此,整脊推拿通过解除肌肉痉挛,调节颈椎内、外平衡,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4]。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脊推拿治疗该病在临床疗效、改善症状与功能综合评分及患者依从性方面优于传统推拿治疗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247.
[3]吴毅文.中国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的方法要领及作用机制探讨.颈腰痛杂志,1997,18(4):217-219.
[4]井夫杰.整脊推拿临床应用概况.中医正骨,2007,19(6):66-67.